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31 05:37:00

導語: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

一、資源狀況

1、土地資源。我市土地總面積14130642.7畝。其中農用地10379061.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45%;建設用地683329.9畝,占總面積的4.84%;未利用地3068251.4畝,占總面積的21.71%。

2、礦產資源。現已查明和發現的礦種有煤、鐵、硫鐵礦等23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19.5%。其中有探明儲量的礦產12種,占全省有探明儲量礦產的19.3%。其中全市含煤面積4654k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9.01%。資源總量458.8億噸,現已探明儲量273.8億噸,占全省無煙煤探明儲量的54.5%,占全國的26.6%。全市現有煤礦保有儲量約66.5億噸,其中鄉村煤礦保有儲量約17.5億噸。

二、目標任務

1、大力開展對未利用地和廢棄建設用地及被破壞土地的開發復墾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確保耕地總量占補平衡有余。2010年前,每年開發復墾整理土地不少于8000畝,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不少于5000畝。

2、加大農用地整理力度,改造中低產田,提高土地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2010年前,中低產田改造每年不少于6000畝。

3、嚴格控制城市、村莊和集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010年前,城鎮建設新增建設用地年均不得突破1500畝,鄉村建設新增建設用地不得突破200畝。

4、加大“城中村”、舊村(鎮)改造力度,提高城市、村莊和集鎮現有建設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控制城市、村莊和集鎮外延擴展,減輕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對耕地的壓力,保護城、鎮、村周邊良田。2010年前,全市每年改造“城中村”不少于9個,農村舊村整理改造不少于15個。

5、控制新建煤礦開采規模,鼓勵大規模開采,確保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建煤礦開采規模不得低于100萬噸/年。

6、整合現有煤炭資源,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現有煤礦采礦回采率,延長現有礦井服務年限期,提高資源利用率。重點產煤縣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必須整合,整合后的開采規模不得低于30萬噸;大中型煤礦的采礦回采率要在現有78%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鄉村小煤礦的采礦回采率要由現在的35%左右提高到60%左右。

7、加快煤矸石利用步伐,積極鼓勵和扶持煤矸石電廠和煤矸石磚廠項目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土地的壓占和破壞耕地取土。

8、對鐵礦石要進行精選,提高利用率。

三、保障措施

1、修編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2、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制度建設,健全統一供地、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土地使用權入市交易、集體決策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較為完備統一有序的土地市場制度體系,提高土地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3、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舊城、舊鎮、舊村改造,走內涵挖潛的新路子,大力推進節約和集約用地。

4、嚴格按土地開發整理規劃開發土地,開發的土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建則建,優先用于農業,特別要注重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開發土地要注重保護環境,保持水土,嚴禁開墾坡度在15度以上的土地。

5、加大對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的投入,充分調動廣大農民開發復墾整理土地的積極性,確保新增耕地的質量。

6、嚴格按照礦產資源規劃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盡快出臺煤炭資源整合辦法,對規模小的煤礦和邊角殘留煤炭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確保煤炭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礦業結構,推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根本改變。

7、鼓勵現有煤礦技術改造,革新采煤方法,提高資源利用率。

8、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違法占地、私采亂挖等破壞土地和礦產資源的違法行為,建立統一、規范、有序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新秩序,確保國土資源充分合理利用。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關于推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近期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礦管科)

一、實施煤炭資源整合及采礦權有償使用

(一)目標

通過對小煤礦資源整合和采礦權有償使用,推動煤炭企業的改革和重組,在控制煤炭生產總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減少礦井數量,優化礦井布局,擴大單井規模,提高技術水平,明晰產權,最大限度地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和顯化資源價值,切實維護投資者、農村集體和農民的既得利益。全面實現資源資本化(貨幣化)、企業股份化、區域集團化,提升煤炭工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促進我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資源整合,全市煤礦數量減少30%以上,其中重點產煤縣生產能力9萬噸/年以下的煤礦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淘汰,到2010年全市煤礦數量控制在300座以下。資源整合后,各縣(市、區)新增資源面積和新增生產能力原則上均不超過整合前的10%;所有煤礦全部實現壁式開采,一礦一井一個系統生產,全負壓通風;厚煤層采區回采率不低于75%,中厚煤層不低于80%,薄煤層不低于85%,資源回采率明顯提高。

(二)方法步驟

以縣(市、區)為單位,由縣(市、區)政府組織國土資源、煤炭、安監、工商等部門編制本轄區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方案;并逐級上報“省政府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領導組”審批;批準后,由市、縣(市、區)組織實施。

(三)時間安排

1、2005年9月30日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向市“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領導組”辦公室,正式上報本縣(市、區)煤礦壓減數量及整合、關閉煤礦的具體名單。

2、2005年10月30日前,各縣(市、區)要完成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方案的編制、報送工作。

3、2006年6月底前,各縣(市、區)完成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工作。

4、2006年底前進行總結驗收和表彰。

二、開展煤炭資源回采率專項檢查

(一)目的

開展煤炭資源回采率專項檢查,是根據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統一部署進行的,主要是為了摸清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嚴肅查處一批浪費破壞煤炭資源的典型案件,堅決遏制破壞浪費煤炭資源的勢頭;推進科技進步,強制淘汰一批破壞浪費資源浪費的落后生產術、工藝及設備;針對浪費破壞煤炭資源的問題,研究、制定我市煤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制度措施,強化煤炭資源的管理,強化企業資源消耗的自我約束機制,提高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

(二)檢查的主要內容

1、煤炭企業資源基本情況

煤炭企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其中大型煤炭企業檢查近五年的情況;小型煤礦檢查近三年的情況;煤炭企業資源賦存及開采地質條件,可采煤層層數、厚度、產狀,設計開采、實際開采煤層數。

2、煤炭企業資源儲量情況

礦井逐年累計動用儲量、采出量、損失量,工作面、采區、礦井的回采率;分煤層儲量動態,包括逐年的保有儲量、動用儲量、采出量、損失量、三下壓煤量、各種煤柱量等到儲量計算是否合理以及儲量注銷、報損是否合理;煤炭資源損失、浪費、破壞情況及原因。

3、煤炭企業資源管理情況

包括資源儲量管理機構和制度建設情況;資源儲量管理技術檔案及制度建設情況;生產設計是否合理;采掘工作面資源管理情況。

4、煤炭企業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或礦井設計的執行情況

包括開拓布置、開采順序、采煤方法是否合理;設計回采率指標和實際回采率指標情況。

(三)方法步驟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煤炭企業自檢的基礎上,市、縣(市、區)檢查組對上述普查范圍內的煤炭企業進行實地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1、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檢查組要全面聽取政府和煤炭企業的工作匯報,查閱相關文件、記錄及資料。

2、解剖典型,深入分析。檢查組要分別解剖至少二個煤炭資源回采率較好的和不合格的煤炭企業,深入進行分析,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

3、隨機抽查,掌握實情。檢查組通過明查暗訪等方式,隨機對企業抽查,以便了解真實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建議。

4、發現問題,限期整改。針對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責成有關部門和企業,限期解決,切實做到該整改的一律整改,該停產的一律停產,該處罰的一律處罰,該追究責任的一律追究責任。

(四)時間安排

煤炭企業自檢工作于2005年7月15日前完成,填報《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表》,并向檢查組提交自檢報告。

2005年8月15日之前,市、縣檢查組完成對各自所檢查的煤炭企業的普查工作。

2005年10月15日之前,市檢查組完成對縣級檢查組普查煤炭企業的抽查工作,縣檢查組根據普查發現的問題以及市檢查組的檢查意見制定整改方案,于10月20日前提交普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