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路徑一

時間:2022-09-30 12:03:00

導語: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路徑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路徑一

摘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近期主要目標是,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建設帶動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通過網絡化的教育培訓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通過電子政務促進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的調整,通過網絡化服務的試點探索加快社會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徑。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及由此決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特點,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要堅持:“市場引導、統籌協調、前瞻求實、體制創新、實現跨越”的二十字方針。

正如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本世紀頭年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_而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有科學的實施戰略和務實的發展路徑,對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對后發劣勢和后發優勢進行冷靜、正確的分析,以有效防止網絡環境下可能拉大差距的“數字鴻溝”現象。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目標分析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一個長期戰略,至少要延續到本世紀中葉,因此,目標和路徑要分兩個階段分析。第一階段,從現在起到年,第二階段從到年。本世紀前年為第一階段近期,后年為第一階段遠期。在近期目標中要考慮長期發展的需求和連接。本文主要針對近期,重大任務則主要為“十五”期間。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近期主要目標是,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建設帶動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通過網絡化的教育培訓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通過電子政務促進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的調整,通過網絡化服務的試點探索加快社會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徑。

“十五”期間,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可歸結為十大任務:

第一,科學、有效地推進企業信息化,加快企業信息化發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使企業適應新的技術、市場、體制環境,成為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第二,對重點產業領域逐步構造完整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從裝備、技術、市場、管理、運行機制到人員培養等各個方面努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為這些行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在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取得突破是工業化發展的重要任務,要通過裝備業信息化,實現裝備業向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精密化、綠色化和全球化的方向發展。

第三,加快服務業,特別是金融和商業流通業的信息化進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本行業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又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基于先進信息技術的優質服務。要加快建設完善的現代化支付系統和客戶服務系統,大大加快銀行與客戶、客戶與客戶之間的資金清算和結算速度,提高資金利用率,滿足各個行業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全球競爭環境的需要。

第四,與企業和行業信息化發展同步,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這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綜合性任務,是在新的技術和市場環境下,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基礎性工作。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新的國際競爭環境,根據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要求,積極穩妥地發展電子商務。主要任務是加快試點,探索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策略和路徑,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各項必須的基礎,包括信用、法制、物流、觀念、體制的基礎等。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化,加快政府對企業和社會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發揮政府信息的導向作用。

第五,適應各行各業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在電子商務、因特網發展的基礎上,建設地區、國家的服務于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綜合數字化、網絡化環境,形成適合未來企業發展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

第六,加快發展信息產業,為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裝備、技術和專業支持,特別要加快信息服務業和內容產業的發展,近期為教育、科研和提高全體人民素質服務,遠期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打下產業基礎。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含量較高的裝備制造,滿足各行各業對信息技術裝備的需求,加快發展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急需的中間件和應用軟件。

第七,繼續加速發展網絡基礎設施,加快營運業體制改革,提高網絡性能和服務質量,降低價格,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供良好的信息網絡基礎條件。

第八,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變革,在調整制度、政策、法規方面取得經驗。

第九,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信息資源商品化進程。在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中,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信息資源商品化具有雙重意義:通過創造信息資源市場化的環境,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通過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更多地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知識、信息的需求,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產業基礎、就業基礎。

第十,發揮信息網絡優勢,為東中西部產業協調發展服務。東中西部協調發展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在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提出通過中西部信息化建設帶動中西部工業化發展的主要任務。重點是將東部的網絡向中西部延伸,特別是將網絡上提供的有利于各個產業發展的信息、知識和服務向中西部延伸,為中西部工業化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從年到年期間,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戰略、目標和任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

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及由此決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特點,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要堅持:“市場引導、統籌協調、前瞻求實、體制創新、實現跨越”的二十字方針。

市場引導是指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要認真區分政府和市場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特別是在發展產業、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建設等方面要堅持需求導向、企業為主體。

統籌協調是指要把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作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和全局性的戰略選擇,要與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等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前瞻求實是指既要看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機遇和前景,又要看到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抓住戰略方向,穩步前進。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一定要適應國內外各種環境的變化,結合中長期發展趨勢,符合我國的國情。要切實圍繞降低物耗能耗、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等緊迫性和長期性戰略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體制創新是指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抓生產關系的調整。在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中要特別重視貫徹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思想,不僅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還要為我國迎接信息革命挑戰,主動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先進生產力的部分,促進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發展。

實現跨越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目標。沒有根本性的經濟和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就不可能實現第三步現代化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