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0-07 10:50:00

導語:對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和地方財稅收入的主要來源。實現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從貧弱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量。沒有工業經濟的支撐,就不可能實現全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更不可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文章找范文,到]結合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現狀,現就我縣工業經濟發展作如下思考:

一、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全縣上下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工業強縣”的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加快工業發展意識,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強縣之路,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強化宏觀調控措施,形成了煙草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5大支柱行業,工業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一)工業生產快速穩定增長。2004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95103.7萬元,同比增長23.05%,增幅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69342.7萬元,同比增長25.56%,實現增加值235063萬元,同比增長31.20%。

(二)重點行業增長勢頭普遍良好,煙草制品業尤為突出。全縣的煙草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5個支柱行業普遍增長,實現銷售收入345070萬元。其中,煙草制品業實現增加值180590.2萬元,同比增長45.1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37071.5萬元,同比增長11.15%。

(三)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2004年,全縣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60.02%。其中,總資產貢獻率24%,資產保值增值率173.23%。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7845萬元,同比增長26.69%;實現利潤45082.4萬元,同比增長65.73%。從利潤增長的行業構成看,在全縣10大類工業行業中,煙草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盈利,而食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及熱力供應業、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業虧損,盈虧呈現1:1的特點。其中增長最快的是煙草制品業,利潤總額達36858.3萬元,增長46.47%,占整個工業利潤的81.76%。

二、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全縣工業經濟形勢總體上保持了快速穩定的增長態勢,速度、結構、效益都有新的提高,但工業生產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工業發展基礎不牢固,支柱產業單一。煙草制品業高速發展是全縣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煙草制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64.18%。除煙草制品業一枝獨秀外,我縣工業經濟總量小、規模小、效益不高。如果煙草行業一旦受損,那我縣的工業將大打折扣,一時無替代產業支撐。

(二)非公有制經濟總量不足、產業單一、發展不平衡。2004年,我縣預計完成非公經濟營業收入××*億元,同比增18.25%;完成現價增加值3.97億元,同比增15.07%,占縣內生產總值的10.17%,遠遠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從縱向上看,我縣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總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從橫向上看,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企業規模、產品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市場開拓能力遠遠低于發達地區及先進市縣;從行業分布上看,我縣非公有制經濟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礦冶、餐飲服務行業;從區域分布上看,我縣非公有制經濟中××、××兩鎮就占74%,其余××個鄉(鎮)僅占26%。

(三)高耗能企業多,經濟效益不佳。全縣××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5個鉛鋅冶煉企業。這5個冶煉企業每年僅電力一項的消耗達××××萬千瓦時,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的××%,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致使經濟效益不佳。

(四)企業規模小,重復投資嚴重。在者海、礦山兩鎮有冶煉企業10余家,但大都是投資方獨自投資,未經任何融資渠道,這樣建立起來的企業不但規模小,而且所有投資方都如此循環往復,就造成了某些項目的重復建設,重復上馬,致使重復投資嚴重。

(五)全縣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緩慢

我縣煙草、鉛鋅礦等重點行業發展優勢比較明顯,但總體上全縣工業化發展步伐緩慢。一是電力、機械、化工、建材產業,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多數企業生產規模過小,生產能力低。二是工業投入渠道單一,利用外來資金和技術發展工業困難較大。

(六)礦產資源開發程度不夠

××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目前還未將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是已探明的磷、鉛、鋅、銅資源沒有很好開發;二是現存資源的開發仍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基本上還屬于原料供應型的開發,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產業鏈還有待進一步延伸。

三、加快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非公經濟發展,努力培育群體支柱產業

對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小、規模小、實力弱、對財政的貢獻率低的實際,必順加快其發展步伐,扶強扶優,做強做大非公經濟。一是進一步加強對非公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縣委、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意見》等各項優惠政策,為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加速對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做強做大建筑建材、礦冶業。三是繼續把農業產業化作為非公經濟新的增長點來抓。加大對農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把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引入農業產業化管理中,圍繞“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風險激勵機制,堅持把田間變車間,實現第一車間利益最大化,拉動農業產業出規模、出特色、出效益。四是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整體實力,創造條件引導和支持建筑施工企業上等級上規模,增加固定資產規模,增強參與重大建設工程的競爭力。五是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類素質高、懂經濟、會經營、善管理的能人積極投身非公經濟。鼓勵各種經濟成分積極參與信息、通信、房地產等產業的市場競爭,擴大非公經濟發展領域。六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和運作,實行強強聯手,增強融資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擴大融資渠道,加大企業的重組改組力度,力爭把企業做強做大,避免重復投資。

(二)盤活存量,發展增量

一是加強規模以上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進一步集中有效資產,重組低效資產,盤活呆滯資產,努力降低成本,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挖掘潛力,不斷增強企業活力。二是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加大對礦冶、磷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機制創新、管理創新,促進技術結構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支持好曲靖卷煙廠××分廠、××鉛鋅礦、馳宏公司、華電集團以禮河電廠等駐會企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四是抓好重點項目和技改項目工作。對全縣工業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60萬噸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磷源化工公司15萬噸硫酸項目、金烏黑藥制藥公司技改生物制藥開發項目、2×6000噸黃磷生產線爭取在2005年內開工建設。對現已實施的300萬只紙箱生產線技改項目、7500噸黃磷生產線抓緊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發揮效益。加快牛欄江梯級電站建設步伐,積極主動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五是實施礦電結合,實現電力與礦業的雙贏。重組水電企業與礦業企業資產,建立利益共同體,形成礦電一體化經營模式。努力探索發電企業對礦業企業直供方式,通過實施“電礦聯營”和“點對點”的直供方式,促進高耗能礦業發展。鼓勵縣內的發電企業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發電量。建立礦電結合調節基金,制定礦業電價調節機制。以牛欄江、躍進水系梯級電站建設為契機,建成礦電結合基地,實現電源點與礦業企業的緊密結合。

(三)抓制度建設,提高企業效益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對已完成改革改制的企業,要引導他們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經營;對改制不徹底、不規范的企業,要繼續做好完善和規范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改制重組企業快速發展。

以維護企業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深化企業內部勞動用工、勞動工資、保險福利三項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規范三項制度的路子,切實轉換企業內部機制,實現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四)堅持強化領導,推動工業經濟發展

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推進“工業強縣”戰略,必須切實加強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領導:一是要協調聯動抓調度。實行工業經濟月通報制度、季分析制度和縣四大班子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定期召開工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議,形成領導、部門、企業“三位一體”抓工業經濟的工作機制。二是要轉變職能抓環境。大力推行“馬上辦”、“首問制”、“五優化”、“三放”等舉措。“馬上辦”就是辦事快速,實行全天候、一條龍服務,在第一時間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咨詢和幫助;“首問制”就是企業不論有什么事,只要問到政府任何一個職能部門,問到任何一個人,這個部門和人就必須對這件事負責,不得推諉;“五優化”就是黨委、政府不遺余力地優化工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和硬環境;“五放”就是思想放開、政策放寬、政府放手、干部放膽、企業放心。三是要強化督查抓落實。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抽調精干力量,定期和不定期深入鄉鎮、企業指導工業經濟發展,檢查工作進度,核查經濟數據,形成領導帶頭督查、部門配合督查、鄉鎮和企業自行檢查的格局,切實把發展工業經濟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五)以招商引資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牢固樹立縣外都是外的觀念,主動跟蹤資本流動和產業重組新趨向,采取登門招商、網上招商、政策招商、以商招商、招商、項目招商、科技招商、專業招商、資源招商、以情招商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拓寬招商引資路子。制訂和實施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優化招商服務環境,營造重商、親商、護商的良好氛圍。建立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和責任制,重獎在招商引資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設立招商引資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扶持高新技術項目、支柱產業項目。支持承包、租賃國有(集體)虧損、困難企業的外來投資者,增強客商的投資信心。加強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為一體的信用體系建設,樹立“誠信××”形象,做好項目的策劃、包裝和前期研究工作,建立項目儲備庫,定期公布投資產業目錄和投資指南。以“昆交會”、各種展洽會、招商會為契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大開放帶動××工業經濟大發展。

(六)實施名牌戰略,不斷提高××的知名度

制定創建名優品牌的目標、計劃和措施,做好鑒評和申報工作。通過組織龍頭企業廣泛參加有影響的產品展銷會、博覽會、訂貨會等,加大對××產業、產品的宣傳力度,不斷開拓產品市場。做好現有名牌產品,做大做強“小熊貓”品牌卷煙,把“小熊貓”品牌系列卷煙培育成全國知名品牌卷煙,把“以禮河”品牌系列培育成骨干品牌;做好“銀晶”牌鍺產品、“銀鑫”牌鉛錠、七水硫酸鋅、“華達”牌工業硫酸鋅等名牌產品。加大培育好新名牌產品的力度,著力開發生物資源,切實抓好“三烏膠”系列生產和品牌質量建設,樹立云南黑藥品牌形象。做好“雪上一枝蒿”、“奇彩土豆”、“寶珠梨”、“鹽水石榴”、“海沃德獼猴桃”、“脫毒洋芋”、“樂業辣椒”、“××紅鱒魚”等產品品牌的開發和包裝工作。做好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的推薦認定工作。認真開展質量興縣活動,加大對所獲國家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企業的獎勵力度,樹立以質量求品牌,以信譽創品牌的良好氛圍。

(七)做活營銷文章,提高市場占有份額

開拓市場,提高產品產銷率是企業經營的核心。營銷這篇文章做不好,很大程度上可注定企業是否能生存和發展。我縣不少企業重生產、輕市場開發思想仍較濃,營銷目光只落在縣內和鄰近縣市,在遠銷方面不敢去闖、去試,致使產品積壓嚴重,資金周轉不暢。針對當前市場約束這個突出問題,企業的核心任務之一是搞活銷售,開拓市場,拓寬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為此,一要創新營銷機制。成立獨立核算銷售公司,推行銷售賣斷制,建立多勞多得的營銷報酬分配機制,激發營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積極尋找銷售,建立銷售網絡,努力擴大產品市場銷售面。二要加強營銷隊伍建設。選調精干人員充實營銷隊伍,擴大銷售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切實加強營銷人員思想政治工作和業務知識、能力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三要大力拓展新市場。著力搞好市場研究和市場預測分析,特別是與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密切的建材等行業,要根據國家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后的市場變化,拓寬營銷思路,及時采取對策,搶占市場。在城市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主動做好開拓農村市場這篇文章,開發和生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需要的產品,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四要重視產品宣傳是產品走向市場的前奏,要充分利用電視傳媒、發放產品宣傳資料等形式,擴大產品的知名度。

(八)堅持以人為本,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

經濟競爭的實質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的加速積累是跨越式發展的先導,人才是企業興旺的關鍵。企業要深化改革,實施科學管理,搞好技術進步,促進產品更新換代,不斷開拓市場和占領市場,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必順要有一支戰斗力強的企業家隊伍。××工業企業發展相對落后,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缺乏推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采取相應措施,抓好培養、引進、用好、留住人才四環節,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使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真正發揮作用。從××實際出發,要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人才開發新機制:一是建立以培育為主導的人力資本積累機制,從知識存量和增量兩方面提升人才資源的素質和國際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斷加快繼續教育的改革和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拓展培訓內容,把緊缺人才和掌握現代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擺到重要位置來抓,尤其要將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企業領導班子作為發展縣域工業經濟的一大舉措來抓。二是建立以發展為主導的人才資本吸引機制。要著力盤活現有人才存量,做到吸引人才與留住人才,吸引縣外專家和國內人才并重,探索專職人才和兼職人才相結合等有效開發人才資源的方式,對愿意到××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提高其工資發放標準。三是建立以改革為主導的人才資源激勵機制,加快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對有重大貢獻的人員予以重獎,從而激發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積極性。

(九)走工業化道路必須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成為必然趨勢。工業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工業園區的形成和發展,為實現工業化提供了現實的條件和基礎,是提升產業產品檔次的重要保障。因此,我縣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要加快縣城、者海兩大工業園區的發展,逐步形成集煙草、包裝、機電、輕工業產業聚集的縣城工業園區和集鉛鋅礦冶、磷化工、建材等產業聚集的者海工業園區。工業園區的發展,工業園區自身發展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要在繼續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政府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部分、高新技術產業的項目建設貸款、引進設備等給予貼息支持,并撥出專項資金,用于園區的開發建設。要拓展融資渠道,對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等在融資規模、融資渠道等方面由金融部門給予優先貸款。有關職能部門要支持企業辦好土地證和房產證,方便企業融資,逐步推廣和實行“銀、企”二方封閉運行的貸款方式,既減低銀行風險,又支持企業發展。并要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對進園區企業,在稅費收取上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就低不就高”的原則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