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文選》 科學認識公平問題
時間:2022-12-18 04:19:00
導語:學習《文選》 科學認識公平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選》第一卷,收入了《認真消除社會分配不公現象》一文。在這篇文章中,同志關于社會公平的論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第一,把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判斷社會公平的根本標準。社會公平是一個理論難點和實踐熱點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社會公平的內涵也會不同。”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人們對社會公平的認識也會發生變化。這就表明,社會公平總是受到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生產力發展的制約,我們不能離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開具體的歷史條件,抽象地談論社會公平問題。怎樣才能科學地認識社會公平呢?同志指出:“衡量社會公平的標準必須看是否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把對社會公平的認識同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緊密聯系起來。進一步說,只有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公平觀,才是科學公平觀。我國歷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社會生產力較快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從總體上說,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目前仍然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把是否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判斷我國社會公平的根本標準。
第二,在分配問題上要承認合理的收入差距。同志在分析分配不公的表現時,闡述了分配公平問題。指出,分配不公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平均主義,另一種是收入懸殊。而且“平均主義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過大的分配不公相互影響、互為依存,這兩者都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所說的分配公平,就是要承認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有大小,富裕分先后。改革開放以來,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實行這一政策,能力和貢獻不同的人的收入會拉開差距,在致富路上會有先有后,這是公平的。”這種收入差距之所以公平,就在于它是合理的差距,導致這種差距的原因是正當的。至于不合理的過大的收入差距,一般說來,是背離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而造成的。一方面,“不同職業、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缺乏平等的競爭規則和競爭環境,勞動者在競爭中缺乏同等的機遇。……由此而形成的收入差距顯然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少數人靠非法手段,如偷稅漏稅、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弄權瀆職、貪污受賄、走私販私等,撈取不義之財。”可見,要實現合理的收入分配,必須首先做到機會公平,健全公平競爭的體制,實施公平競爭的規則,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遏制和消除由于不平等競爭導致的收入懸殊的現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三,提高效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同志指出:“應當看到,生產決定分配,只有通過改革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才能使分配制度和政策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才能為根本解決平均主義和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創造物質基礎”。他還認為,“解決平均主義和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不能就分配抓分配,而要綜合治理,從深化配套改革上找出路。”同志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突出強調“在促進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而要提高效率就必須深化改革。今天,我們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發展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并在這個基礎上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