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認識馬克思主義
時間:2022-12-19 10:38:00
導語:科學地認識馬克思主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50多年來,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世界上有過許多評說。
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對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變成僵死不變的教條;或者被實用主義者任意涂抹。對馬克思主義采取教條主義式的理解與修正主義式的歪曲,是當今科學地認識馬克思主義本來面目的兩大主要障礙。在認識馬克思主義問題上所產生的混亂主要表現在:
本來是開放的、博采眾家之長的、繼承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學說,卻被誤認為是封閉的、排他的、狹隘的、宗派主義的學說;
本來是緊密聯系實際的、最善于從實踐中汲取力量的、生氣勃勃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學說,卻被誤認為是脫離實際的、教條的和僵死的學說;
本來是站在時代前列的、作為行動指南的、正在發揮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學說,卻被誤認為是過時的,束縛思想和行為、妨礙改革和革命的學說;
本來是依靠科學真理為自己開拓道路、在人類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學說,卻被誤認為是依仗國家機器變權力為真理而強加于人的學說,等等。
因此,科學地把握真實的馬克思主義,就必須還馬克思主義以本來面目,搞清楚它的源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與流、它的理論體系和主要內容、它的基本特征與精神實質、它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命運,從而在混亂迷惘、眾說紛紜中達到清晰正確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是適應時展的客觀需要,在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實踐中,繼承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全人類思想文化發展的偉大成果,又是工人階級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學體現,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思想體系和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創立了真正科學的宇宙觀和徹底的社會革命論。它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發展及如何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規律。它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批判舊世界、開創新世界、爭取徹底解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高度嚴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作為其中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它們相對獨立、自成體系而又三位一體、相互貫通,沒有絕對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兩大發現基礎上,產生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中,蘊含著豐富、深刻、生動的哲理。不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都是為無產階級擔負偉大歷史使命,最終實現人類解放、達到理想的共產主義作理論論證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其他學科,使這些學科也得到新的發展,同時也就作為有機的組成部分納入馬克思主義的體系之中。如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社會學、法學、政治學、民
族學、人類學、文藝學、軍事學,等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決不是事先設定好的,而是在科學研究和革命實踐中不斷擴展、深化、合乎邏輯的結果。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過:“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1]
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最主要的、影響最大的還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世界觀方法論、社會發展規律論、資本主義論、社會主義論。
——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剝削階級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學說思潮,存在著本質區別。馬克思主義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面對工人階級的,是直接為教育和組織現代社會的這個最先進的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晦澀難懂、遠離群眾的思辨哲學,不是高談闊論、脫離現實的清談哲學,不是空講道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書齋哲學,而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方法,是他們破壞舊世界、創建新世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
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東西,只能大體上概括實際生活中的典型情況,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復雜的、具體的東西。信仰、實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人們,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當前的確切事實,使之具體化、民族化。由于國情不同、條件不同,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運用也應各不相同: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不同于俄國,在東方國家不同于西方國家。針對新的實際,分析活的現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實際和本國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這是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第一要義。
馬克思說過:“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3]
馬克思主義的存在與發展,就是同“實際地反對和改變現存的事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這正是它的巨大社會作用和無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在反對和改變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斗爭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在反對和改變那些不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阻礙改革開放、有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使之煥發生機與活力的斗爭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無限活力,根植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的偉大實踐中。
馬克思主義沒有脫離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繼承人類文明成果和學術精華的基礎上,在科學的變革與創新中開拓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尊重人類在生產活動、階級斗爭、科學實驗、政治生活與藝術創造中所積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試圖回答資本主義向何處去等問題時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見解。他們把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作為自己進一步探索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并放到工人運動中去檢驗,將其中的思想養分、科學顆粒、真理內核統統提煉汲取,融會貫通,發揚光大。他們相信人類文化的潛能與偉力,維護人類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歷史高度上為人類服務,為共產主義的崇高目標服務。他們把千難萬險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在科學的崎嶇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經濟熬煎、思想圍剿、生活動蕩、貧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帶來的痛楚,都阻擋不了他們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他們創建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論、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學說,科學地回答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資本主義向何處去、無產階級肩負的歷史使命等重大問題,超越了以往的認識成果,達到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的存在、發展和勝利,
用鐵的事實無情地駁斥了一切反馬克思主義的誹謗。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罵不倒也打不倒。說什么馬克思主義沒用了、過時了、消失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從19世紀三四十年代至今,在資本主義文明最為發達的歐洲,思潮學派林立,文壇英杰輩出,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問世不久就后來居上,在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又很快跨出歐洲、走向世界、影響全球?為什么《共產黨宣言》會成為一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而馬克思主義自誕生出來,一直騰躍在時代前列,激蕩著五洲四海,影響著社會各界,引起了眾多國家、政府、政黨、社團、學者、民眾的強烈反響:贊成或反對、頌揚或詛咒、信仰實行或評頭品足。這些不爭的事實,恰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非但
沒有失敗,沒有過時,而是正在艱苦曲折的征程中不斷贏得新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不是閉起眼睛不看資產階級科學,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對待它,不放棄自己完整明確的世界觀。”[4]
作為開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精神文明食糧,從不盲目排斥,但絕不是“大雜燴”。在堅持自己完整明確的科學世界觀的前提下,馬克思主義認真消化、采納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養分。列寧說得好:“無論在哲學上或經濟學上,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這些‘幫辦’所獲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們的反動傾向,善于貫徹自己的路線,同敵視我們的各種力量和階級的整個路線作斗爭。”[5-1]注意、利用、
汲取資產階級學術成果,常常與回答論敵的挑戰結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者在事關人類社會走向新時代的根本途徑問題上,在涉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人類解放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必定堅持自己的世界觀,貫徹自己的路線,抵制和清除敵對思潮與反動路線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存在、發展、勝利靠的是什么?靠政權嗎?不!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無產階級還沒有取得政權,他們遭受著資產階級政府的迫害,只得到處過流亡生活。靠槍桿子嗎?不!當年馬克思恩格斯有的只是鵝毛筆。他們不僅沒有革命的槍桿子作保護,卻還要面對反革命槍桿子的威脅。靠財富嗎?不!無產階級當時確實是無產的!馬克思一生大部分時間都過著清貧的生活,有時甚至饑寒交迫,靠恩格斯和友人接濟,艱難度日。靠蠱惑宣傳嗎?不!馬克思恩格斯向來不喜歡和反對那些以煽動和蠱惑人心而著稱的人;至于正常的宣傳與出版,他們既沒有自己的報刊和印刷廠,更沒有今天這樣的現代傳媒手段。那靠的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確實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他的思潮、學派都無法與之抗衡(因為它們或只包含有真理的顆粒,或只是局部領域的真理,而有些思潮學派明明就是謬誤),因而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威力,在曲折的歷程中總能為自己開辟通向勝利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不斷創新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沒有看到當代社會主義的大發展和大曲折,沒有看到現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沒有看到當代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們在生前提供如何解決其身后所產生問題的現成答案。問題的實質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過時,它仍然能夠正確地指導當代的實踐,要求其后繼者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6-1]馬克思主義源于活生生的社會實踐,
必須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和創新:適應時展的客觀要求,在不斷解答歷史課題的實踐中發展;批判繼承整個人類的文明精華,在不斷實踐科學真理的變革中發展;戰勝敵對思潮的惡毒攻擊,在不斷克服隊伍內部錯誤傾向的斗爭中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存在的歷史命運,也是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之奧秘所在。
——馬克思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雖然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但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并沒有過時。
第一,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提供了觀察世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正確觀點和科學方法,為無產階級政黨制定正確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論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變化和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站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上看,當今時代的基本性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仍然處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進程之中。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沒有完成,馬克思主義就不可能過時。
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現實作用和未來影響,就連西方一些有識之士也不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消失”或“過時”。他們贊揚馬克思主義“仍然保留著生命力和內在潛力”,“是我們時代需要的哲學”,驚呼“馬克思的幽靈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
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說:“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遠未枯竭,它還年輕,……剛剛在發展。”“它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哲學,它不可被超越,因為產生它的那些歷史條件還沒有被超越。”[7]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和法學博士羅伯特·海爾布隆納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提供了一種歷史觀,同時它也是歷史創造的指南。盡管世態多變,但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們的時代和今后,世界的改變是肯定無疑的,而且大部分將是在馬克思主義本身的鼓舞和指導下進行的。……要
探索人類發展的前景,就勢必要求教于馬克思主義。”[8]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不會過時,社會主義的根基依然深厚。美國共產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霍爾于1999年7月在《政治事務》月刊上發表文章,闡述美共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指出“美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我們的主張將贏得越來越多的人民,因為社會主義不僅在邏輯上而且在實際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最好替代者。資本主義不會永存,就像以往的社會不會永存一樣。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將是人類文明階梯的不可避免的下一步。”[9]
1998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法國、美國、巴西、以色列、埃及、古巴,都大量重印發行《共產黨宣言》,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與學術研討會。其中,由法共《馬克思園地》組織召開的巴黎國際大會,有60多個國家的1500人參加,是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活動。
法國《回聲報》2000年2月17日刊登文章《重溫馬克思》,
引述了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教授達尼埃爾·邦薩伊德的觀點:“馬克思并沒有隨著柏林墻的倒塌和意識形態的宣布死亡而消失。歷史在反抗。曾于1848年糾纏過歐洲的共產主義幽靈注定要糾纏全世界。孕育造反運動的肥沃土壤仍然存在,不滿的種子雖然還很分散,但卻隨時會發芽。”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全世界社會主義者和人民大眾的期望和心聲!
在世紀之交,馬克思被評選為本千年最偉大的和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這項由英國廣播公司(bbc)主持的活動,在1999
年秋季經過國際互聯網反復評選,最后選出“千年偉人”,馬克思排在第一位,愛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此后不久,路透社又邀請政界、商界、藝術和學術領域的名人評選“千年偉人”,愛因斯坦僅以一票的優勢領先于馬克思和甘地,同樣表明馬克思是“千年偉人”。它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偉大力量,說明了當今時代的確需要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