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要提高自身修養(2)
時間:2022-07-25 10:43:00
導語:領導要提高自身修養(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身修養
諸葛亮在勸說孫權聯劉(備)抗曹(操)的時候說:“荊州雖然在名義上歸順了曹操,實際上是迫于大軍壓境,并非心悅誠服?,F在將軍(孫權)只要命令猛將與劉豫州(劉備)同心協力,合力破操,一定能勝利?!庇纱搜灾?,人心不服,敵人的攻勢很容易被打破,所以說,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出色的領導,往往是杰出的“心理學大師”。
制定方針策略以防衰敗,為政清明,國防鞏固,然而并不發生戰亂,天下太平,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國家穩定,人主安祥,群臣遵循仁義的規范,進退有序,那樣也可以達到美好而無患的大治景象。
上古有過三代明王,開創大業,文采風貌雖然不同,但盛世的美名卻是一樣的。夏代推崇忠實,忠實過頭了就產生粗野的流弊,最好的補救辦法是崇敬;殷商時代,對忠的流弊進行了改革修正,推崇敬鬼神,講尊卑,可是崇敬的流弊是迷信,最好的補救辦法是文明教育;周代的統治者為了矯正殷商六百年的動蕩不安,大力提倡文治,然而文治也有弊端,那就是人們會變得太虛偽,于是又反回來提倡忠君愛國。夏商周三代就這樣因循反復,就像火大了用水救、救滅再生火一樣,繞了一個歷史的大圈。因時制宜,救弊補偏,這就是三王的治國之術。
霸主的治國之術是以權勢來駕駛,以信譽來團結,以賞罰來使用人才。不講信用,人才就會疏遠;賞罰制度毀壞,人才就會離去。
《左傳》中記載:公元前633年,楚成王軍隊包圍了宋國的都城。宋成公派使者去晉國告急。晉文公召集群臣商量。晉國的名將先軫說:“報恩、救難、立威、稱霸,就看這一次了?!睍x文公的舅父狐偃(字子犯)說:“楚國剛剛得到曹國,最近又從衛國娶妻?,F在如舉兵進攻曹、衛,楚必分兵援救,那么齊、宋就可以解圍了?!?/p>
于是,晉國在被廬這個地方舉行大規模閱兵,按大國編制組建三軍。經過商量,任命大夫郤縠為元帥,統帥中軍。
晉文公一回國就致力于訓練民眾。次年,文公想使用他們,子犯說:“晉國戰亂多年,人民還不知道什么是義,還沒有安居樂業?!庇谑?,晉文公加強外交活動,護送周襄王回國復位。回國后他又積極為人民謀利益,人民開始逐漸關心生產,安于生計。
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說:“民眾還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還沒有向他們宣傳信的作用?!庇谑菚x文公又征伐了一個叫做“原”的小國,約定三天內攻不下來就撤兵。三日后,晉文公真的信守諾言,退兵三十里,向國內外證明他的誠實和信用。在這一系列行動的影響下,晉國的商人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全國形成了普遍講信譽的好風氣。
于是,晉文公說:“現在總可以了吧?”子犯說:“人民還不知貴賤尊卑之禮,沒有恭敬之心?!庇谑?,文公用大規模的閱兵來表現禮儀之威嚴,設置執法官來管理官員。這樣一來,人民開始習慣于服從命令,不再有疑慮。直到這時,晉文公才開始使用他們。城濮一戰,迫使楚國撤兵谷邑,解了宋國之圍,晉文公一戰而稱霸諸侯,這都是晉文公聽從子犯的教導,善于用仁德教化的結果。這是五霸之主以仁德治國的一面。
所以說,治國的根本問題是怎樣用刑法與仁德,正確的方針是二者都不偏廢,相輔相成。天以陰陽二氣構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構成治國之道,即便是圣人執政,也不可偏用其一。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運用仁德較多,刑法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較多、仁德較少的是五霸,而只用刑法暴力統治,從而導致國家二世而亡的,就是秦了。
按照這個標準,古代治理國家,其政制可分為三類,一是王者之政,靠的是人文教育;一是霸者之政,靠的是刑法的威力;再一個就是強權政治,靠的是暴力酷刑。總之,統治的規律是教育不起作用就用刑法強迫,刑法不起作用就用暴力鎮壓,暴力也不起作用就屠殺。到了最后這一步,就不為王者所贊同了。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