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建設深化發展總結講話

時間:2022-02-09 02:57:00

導語:科技建設深化發展總結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建設深化發展總結講話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簡要回顧一下分管的科技、生態市建設和循環經濟等上半年工作情況,并就下半年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顧

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市長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分管線同志共同努力,科技創新工作穩步推進;生態市建設進一步加強;循環經濟工作有新突破,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分六個方面匯報:

1.加強項目申報,培育科技型企業。一是申報科技項目。上半年,申報待批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10項、星火項目4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項;省級農業成果轉化項目2項;省級面上科研項目6項;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強專項4項;省高技能人才和技術創新活動資助項目2項。已批國家火炬計劃項目5項,省科技計劃面上項目2項,省重大科技專項3項。二是申報新產品項目。上半年,申報待批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1只;國際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2只;省級新產品26只。已批省級以上新產品9只,其中國家級2只。三是申報各級高新技術企業。上半年,申報待批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專利示范企業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市科技型企業35家。已批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科技型企業35家。四是申報各級科技機構。上半年,申報待批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家。五是申請專利。上半年,全市專利申請數734件,專利授權數124件。

2.成立技術轉移中心,拓展產學研合作領域。2月底,成立了大學、工業大學、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五所高校技術轉移中心,下發了技術轉移中心基本情況并征集技術需求難題,開展*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合作等活動,并與大學進行了科技合作洽談。上半年,巴貝、川科等2個項目與高校簽約,*等3個項目擬定合作協議,一批科技需求項目正在商談中。

3.搭建“一庫三平臺”,強化工作載體。起草了《市科技項目平臺建設管理辦法(草案)》,討論通過了《市科技局科技信息庫系統管理試行辦法》、《市技術轉移中介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和《市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認定及獎勵辦法》等“一庫三平臺”實施方案。實施企業科技聯絡員制度和企業科技工作不定期會商制度,走訪企業563家,發放聯系卡563張,回收546張。目前,全市企業科技信息庫正在調試,近期可正式運行。

4.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一是申報小功率電機生產基地。起草小功率電機生產基地申報材料,聯系爭創有關事宜。二是組織科技產品展示。在調查和協商基礎上,起草了《今年中國()國際電機及配套技術設備展覽會的籌備工作方案》,現已發出中國電機博覽會邀請函。科技產品展示廳已實施招投標,正在抓緊建設中。三是推動紡織服裝科技創新。開展紡織服裝科技創新合作活動,與香港理工大學就領帶花型自動識別系統軟件研發,絹絲混紡面料新產品開發,音膜蠶絲布、高強度化纖布的研制達成初步合作研發意向。四是調研硅藻土資源開發利用狀況。通過走訪企業,了解硅藻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存在問題,組織有關企業、科研人員召開座談會,講對策意見,形成調研報告。

5.加強科普宣傳和科技隊伍建設。一是開展“今年科技活動周”活動。共展出抗震救災、科普知識宣傳等展板450塊次,發放科技資料2萬多份,接受咨詢5千多人次。二是聯合新聞媒體開展科技宣傳。借助市內新聞媒體和“科技網”、“網上技術市場”等網絡,大力宣傳、普及科技知識。三是深化科技特派員工作。在完成科技特派員工作統計和省科技特派員團隊結對項目調研的基礎上,上報我市關于省團隊科技特派員工作試點申請材料。四是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組織各鄉鎮、街道、開發委和科技局干部職工進行科技業務培訓2期。

6.有序推進生態市建設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目前,各級生態鎮、生態村、綠色社區及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生態市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進一步加強,新成立了市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領導小組,3個項目列入省發展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今年實施計劃,5個項目被列入今年度市循環經濟“*”工程項目實施計劃。并對有關項目進行了一次督查?!?511”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深入實施,推動了全市循環經濟快速發展。

二、下半年工作意見

總的思路:以“一庫三平臺”建設為載體,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組織實施“科技創新月”活動,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做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考核驗收迎檢工作,抓實省發展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市循環經濟“*”工程項目年度執行工作任務。

1.繼續抓好“一庫三平臺”建設。一是運行好科技創新信息庫。及時掌握企業科技創新動態,為開展科技創新提供決策依據。二是繼續搭建技術轉移中介平臺。爭取更多的科技資源轉移、流動到,滿足企業技術需求,解決技術難題。力爭新建校企聯姻30家,完成簽約項目8-10項,引進大院名校共建技術轉移中心2-3家。三是繼續鼓勵企業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力爭新批省級研發中心1家,市工程技術中心6家。四是以項目平臺建設為載體,積極申報科技項目。爭取新上省級以上科技項目40項,專利申請、授權量增加10%以上,新批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市科技型企業。

2.重點實施“科技創新月”活動。一是組織好今年中國()國際電機及配套技術設備展覽會,提升我市電機產業技術層次。二是建設好科技產品展示廳。組織我市科技產品集中展示,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三是爭創中國小功率電機生產基地,適時召開新聞會。四是召開科技合作懇談會,實現高校和企業技術對接。科技創新月定在11月份。

3.攻克四個共性關鍵技術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一是領帶服飾產業上,爭取與香港理工大學的領帶真絲合作項目有實質性進展。二是裝備制造業上,實施好與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的戰略合作,促進我市1千多家電機企業提檔升級。三是機械制造產業上,通過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拓展新領域。四是硅藻土開發與研究上,要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硅藻土資源附加值。

4.認真做好科技考核工作。對照《市今年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省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等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全面分解工作任務,逐項抓好督辦落實,在切實完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爭取有進步,有突破。貫徹落實《市“十佳科技型企業”評選辦法》,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切實提高我市企業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啟動科創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吸引更多的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等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入圍孵化,更多的產業轉移中心入駐。

6.進一步抓好生態市建設和循環經濟工作。請市生態辦負責,圍繞生態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生態市、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工作,全面啟動“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重點做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考核驗收準備工作,并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繼續實施“1511”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省發展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和市循環經濟“*”工程項目,做好年度執行情況申報工作。我就匯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