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獎勵大會市長講話稿
時間:2022-11-14 04:49:00
導語:市科技獎勵大會市長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全面總結“”科技發展成就、研究部署“十二五”科技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省科技廳根應廳長在百忙中專門擠出時間,親臨會議指導并作了重要講話,體現了省科技廳對我市科技工作的一貫重視和支持。會前,書記專門聽取了會議準備情況匯報,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天又親自出席會議,體現了市委對自主創新和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同志作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報告,我完全贊同。對本次會議精神,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再講四點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認識
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推動轉型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的必由之路。
一是大勢所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性力量。自主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靈魂,是支撐一個國家和地區崛起的鋼筋鐵骨。自上個世紀開始,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基本的國家戰略。從“”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緊緊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創新驅動戰略,年啟動了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年我省被科技部等六部委列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不僅成為時代潮流,而且是我們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略。
二是競爭所迫。創新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真正的競爭力所在,科技競爭已成為綜合實力競爭的焦點。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既為我省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給我們帶來了區域競爭的巨大壓力。當前,正處在全面轉型、加速崛起、富民強市的關鍵時期,面對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既有壓力也有動力的科技發展形勢,我們必須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創競爭新優勢,搶占發展制高點。
三是轉型所需。省委、省政府對發展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我們要加快發展,而且要求我們要保護好這一方綠水青山。今年省政府將對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調整,作為4類城市,經濟發展的一些指標在考核中的權重會有所降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慢發展速度,而是要求我們要加快轉型、更加注重科學發展。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省主體功能區和發展戰略中的定位,特殊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和經濟結構,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的目標定位,都決定了的發展必須是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因此,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發展,比任何一個地方都更需要科技支撐,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唯一出路。
二、抓住兩個關鍵
一要抓住企業主體這個關鍵。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取決于一批創新型企業的做大做強。實事求是地講,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還是比較薄弱,雖然這兩年發展很快,但是整體來看還不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獲得市級以上研發機構認定的不到7%,擁有專利的不到10%,個別區縣甚至還沒有高新技術企業。為此,各地、各有關部門必須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著眼于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進一步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讓更多的企業走上創新創造之路。要著力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要在我市確定的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內,以骨干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兩個群體為重點,支持引導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實施技術創新、工藝革新和裝備更新,通過開發和引進科技成果,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爭取更多的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當前,國家和省、市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和獎勵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企業要用好這方面的政策,盡快形成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體系。要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是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的最現實、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要落實好我市與中國科技大學等7所院校合作協議,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共建實驗室或研發機構,共同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形成以項目為紐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科技部門和各區縣、開發區要定期搜集企業技術需求,通過各種渠道征集各類先進技術,組織開展各項技術對接活動,積極為企業產學研聯合牽線搭橋。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當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加強專利工作,引導企業在重點領域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鼓勵創新創造成果申請專利保護,大力發展和應用專利產品。要重視商標注冊,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
二要抓住人才第一資源這個關鍵。人才是珍貴資源、稀缺資源、第一資源。推進科技創新,關鍵靠人才。受我市發展水平、現實基礎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方面與發達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我們在推進自主創新中必須高度關注、認真解決的一個問題。要多種途徑培養人才。要加快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有針對性地培養更多研發型科技人才、急需型實用人才。積極利用市內外職業教育資源,組織相關企業開展對口培訓,有計劃地培養技術開發、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今后五年,我們要重點實施好“重點產業創新型科技人才培育計劃”,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校企聯合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體系。要更大力度引進人才。要通過實施“引進百名高層次人才計劃”,力爭每家創新型企業都能吸引1-2名國內行業領軍人才,帶動形成高水平的地方創新團隊。要堅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引才觀,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千方百計把有科技成果、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引入我市。要創新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建立多種形式的“人才驛站”,更多的吸引海內外高級人才以全職、兼職或短期工作的方式,參與我市的重要項目的研發。要完善機制用好人才。要按照“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改善各類人才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為高層次人才落實相應待遇。要改進人才評價激勵政策,對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作出突出貢獻者繼續給予重獎,充分發揮科技獎勵在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激勵自主創新中的導向作用。
三、突出三個重點
一要著力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融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必須把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一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僅為25.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個百分點。要突出抓好現有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化升級和規模化擴張,努力在汽車儀表及電器、新型材料、生物制藥、機電一體化等領域規劃和發展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要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下大力氣改善品種質量、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二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立足產業發展實際,順應技術發展趨勢,重點抓好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發展,著力突破信息通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和創新藥物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以上。三是要加大科技對園區和產業基地發展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科技機構、科技政策、科技服務、科技項目、科技人才“五入園”的要求,全面引導科技資源向園區積聚。要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功能設施和產業布局,支持市經濟開發區申報國家級低碳高新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特色產業基地“二次創業”,加快車用儀表及電器和綠色包裝材料兩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發揮永新、金馬、黃汽電等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創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支持園區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技術機構,研究孵化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努力提高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要著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一是要加強農業科技示范與推廣。要深入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加快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應用推廣力度,加快轉化一批集成配套并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新設施。要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員等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建設,盡快形成以園區為載體、信息為橋梁、人才為依托的農業科技示范體系。二是要提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特色農產品很多,但普遍規模不大、效益不佳、品牌不響,究其根本還在于我們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還不高。要加強茶葉、茶干、油茶、菊花、金銀花、林竹、蠶桑等特色農產品清潔生態型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規范制作技藝,制定工藝標準。要大力扶持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實現生產基地化、工藝自動化、市場信息化,加快培育知名農業科技品牌。三是要抓好農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始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農業產業化的生命線來抓,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集成示范等關鍵技術研究,建立適宜不同生產條件的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通過推廣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嚴格產品質量監測,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多種方式,確保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樹立農產品良好的對外形象。
三要著力推動服務業改革發展。當前我們正在全力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科技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并且大有作為。當前要切實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智慧”建設。“五一”期間,“智慧”旅游網已經上線試運營,“智慧”精品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要進一步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加快構建以信息化為戰略支撐的現代化特色旅游服務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最近,市政府還與安徽移動簽訂了“智慧無線城市”建設項目合作協議,這個項目也是“智慧”的有機組成、重要載體。要加快推進“智慧無線城市”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二是“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與利用工程。要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探索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古建筑的保護、修繕、遷建到提供科技示范。要聯合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著力解決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要研究制定“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的技術標準,推進保護利用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三是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要以開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契機,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污染治理關鍵技術的研究。要以自然生態資源多樣性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保護和濕地資源保護為重點,力爭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四、強化四大保障
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自主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強化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意識,強化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觀念,切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擺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協調配合,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工作。科技和科協部門是推動科技創新的牽頭單位,要在企業和個人的科技創新活動上,扎實做好資源調配、綜合協調、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普及等方面的綜合服務工作;組織人事部門要抓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為科技創新提供智力保障;發改等部門要把科技項目的謀劃、爭取作為工作的重點;統計等部門要完善好科技創新統計指標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權威性。
二要落實政策,激發活力。國家和省里在支持技術創新上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涵蓋產業發展、稅收扶持、金融支持、政府采購、技術開發費認定、技術合同登記等方面,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我市也出臺了《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設立了優勢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和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分析梳理這些優惠政策,抓好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申報、資金爭取和政策落實等項工作,調動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的積極性,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增添活力。
三要放眼長遠,加大投入。科技創新的投資是戰略性投資,要加快建立科技創新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多管齊下破解科技投入不足這個瓶頸。要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去年,我市財政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但從總量上看規模依然偏小,仍然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需要。今年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無論怎么困難,政府對科技的投入絕不會減少,并且會隨著財政狀況的好轉,逐年增加對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對科技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企業和個人的獎勵。各區縣政府也要保證財政對科技的投入穩定增長。要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促使企業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切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積極鼓勵社會投入。以3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省企業技術中心和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載體,以加快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認真吸取和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搭建知識產權作價入股、質押、信托、拍賣的平臺,探索建立風險投資參與科技創新的機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我市企業的自主創新。
四要營造氛圍,優化環境。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網絡媒體等,大力宣傳創新政策、創新典型、創新成果,形成全民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良好氛圍。要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構建鼓勵嘗試、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著力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創新資源充分涌流的社會環境。
同志們,推進自主創新事關全局,任重道遠。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省語文優質課比賽發言
- 下一篇:消防科科長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