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名校教育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04-02 02:48:00

導語:書記在名校教育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名校教育動員會講話

同志們:

第一,為什么要實施“三名”工程

在縣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報告中,我提出了“三名”工程這個概念,即:“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隨后,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作為全年十項重點工作之一,成立了專項推進組,由東成主任掛帥,大梅縣長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協力推進。在我的記憶里,把教育的“三名”工程作為全縣的重點工作來推進,這還是第一次;把培養名師、名校、名校長工作作為全縣教育工作的統領,提上日程,擺上位置,反復研究,專題推進,這還是第一次。這一切都說明,縣委、縣政府對教育工作是高度重視的,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高度負責的。之所以提出要實施“三名”工程,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從現實看,審視我縣的教育現狀,我們有緊迫感。我縣的教育現狀,不僅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有較大差距,而且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不適應。可以說,經過縣委、縣政府幾屆班子的不懈努力,我縣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面貌變化顯著,發展優勢日益突出,社會建設更加和諧,發展形勢越來越好,令人鼓舞,令人振奮。人民群眾對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沒有一支過得硬的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就很難打造一所好學校,就很難形成我縣教育的凝聚力和公信力。當前,我縣教育的優質資源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其根本在于我們的名師名校不足。一所學校蓋得再漂亮,設備再先進,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等于沒有了靈魂,只能是一個空殼。要成為一所名校,不是看校舍有多漂亮,而是看名師有多少,教育質量有多高。市場經濟講究的是品牌效應,教育也不例外。要提升品質,樹立形象,擴大影響,就必須強力打造教育的品牌。所有這些,都促使我們痛下決心,全力塑造教育形象,使之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相協調、相一致。

其二,從橫向看,放眼外部發展勢頭,我們有危機感。必須承認,我們無論是管理水平、師資水平,還是教育教學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與強縣、大縣市比都有較大的差距。我想,在座的教育界的專家、教師,你們心里都明白,我們的生源怎么樣,向上級院校輸送了多少人才?在全省、全市排名如何?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我們只看到自己的小天地,總是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我們的教育就不會有希望,不但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自身也將走向死胡同。因此,我們必須痛下決心,以“越越自我、爭創一流”的精神,虛心學習,奮力趕超,跟上時展的脈膊。

其三,從長遠看,著眼未來,我們有使命感。教育必須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和民生建設的首位。建設經濟強縣,首先要建設教育強縣。總理強調:“今后衡量一個領導干部任期內的政績大小,不是光看經濟增長指標,還要看轄區內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狀況”。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認識短期效益與長遠發展、經濟建設與教育發展的辯證關系,要領會“富不抓教育富不會長久,窮不抓教育窮不能斷根”的道理,像抓經濟工作那樣抓好“三名”工程這個著眼當前、造福長遠的民心工程。幾年來,縣政府對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提高和改善,教師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和改善。近三年來,全縣共分配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166人,僅第一中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新增派師范類大學本科畢業生15人,使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僅此一項,年增加財政鋼性支出200萬元。這只是縣委、縣政府重視教育事業的一個縮影。因此,實施“三名”工程是縣委、縣政府站在時代的高度,建設、發展,科學謀劃、務實創新的思想結晶,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它的根本目標是創造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第二,什么是“三名”工程

什么樣的人才是名師、名校長?什么樣的學校才是名校?如果從感性理解,符合《方案》中確定的若干評選條件就是名師、名校、名校長,就可以得到這個榮譽稱號和相關的經濟待遇。但如果用理性的思維去認知名師、名校、名校長,就不那么簡單了。“大學大師也,名校名師也。”沒有名師,就不會有名校。

所謂“名師”,顧名思義就是出名的教師,即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并得到同行廣泛認可的教師,相對校內來說就是拔尖教師。他們必須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教藝精湛、技能過硬,具有敬業奉獻精神。我們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素質較高、業務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但根據目前教育發展的形勢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還存在著師資不平衡、水平相對不高、拔尖人才不突出等問題,要按照“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的標準,營造人才成長的有利環境,鼓勵名教師脫穎而出。

所謂名校,就是必須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先進的辦學理念、突出的管理人才、一流的教師隊伍,培養出優秀的棟梁之才,有較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有鮮明的教育特色,良好的社會聲譽,令人敬仰、令人向往的學校。這樣的學校才能稱之為名校。當然,所謂“名校”也是相對而言,在我們,自然不能和哈三中、師大附中頂級名校相比,但在區域條件相似的一些地區,我們就必須不甘人后,否則就不符合“超越自我、爭創一流”的精神。

所謂名校長,就是精通教育、治校有方、富有高度事業心和強烈責任感的高素質、專業化管理人才。名校長必須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帶出一流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流的社會人才,有著較高的社會聲望。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名校長。

我在這里提醒大家,讓大家清楚什么是“三名”工程,一個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家踏踏實實地把這件事做好,要來實的,不要來虛的。不要以為這是“刮風”、“搞運動”、“擺花架子”。名師、名校、名校長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事實的推敲、社會的廣泛認可,要不圖虛名,唯圖實效。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是最大的認可。孔子當年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沒人給孔子發證書,也沒有人給他評職稱,但誰也不能否認,孔子就是名師、名校長,他所辦的學校就是名校。

第三,怎樣抓好“三名”工程

“三名”工程是一件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備受全縣人民關注。我們要不辜負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期望,像抓經濟工作那樣,扎實工作,抓出成效。

一是要把“三名”工程當做教育的知名品牌去精心打造。建設“三名”工程,就是要精心打造教育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優質的教育品牌不僅能幫助社會了解學校,而且還能在學校內部培養一種使命感,給整個學校更明確的方向和更強大的動力。因此,我們要精心打造“三名”工程,精心磨礪教育品牌,有效地經營教育品牌。學校無小事,教育重細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必須能干會說,必須善于總結和宣傳,做好品牌管理。教育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我們不能浪費這些寶貴的資源,必須努力形成品牌效應。

二是要充分發揮名師、名校、名校長的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教師為本。”只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學校走向名校才有保障,只有名校長的引領,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才能為現代化教育品牌學校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要通過幾年的努力,造就更多的名師、名校長、名學校,樹立一大批先進典型,使廣大校長和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圍。要積極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出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大名校長、名教師的培養力度。包括進一步完善校長職級制,完善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教師收入分配方案,加強師資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提高培訓的效果等。創造條件,分期分批把一些優秀校長、老師送到外地進修學習,讓他們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要充分發揮重點學校、示范學校的示范性、實驗性作用,提高質量,豐富內涵,擴大規模,引領全縣教育發展。大力發揮現有名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憑借優質師資、先進辦學理念的輻射,幫助和帶動一批相對薄弱學校向優質教育資源發展,整體提升各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層次。

三是要加強教育機關和中小學干部隊伍建設。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打造“三名”工程才能順利進行。要實現“三名”工程目標,必須加強教育機關隊伍和中小學干部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加大機關的行政效能建設,提高教育管理者服務教育的水平,堅決對機關和中小學干部中不適應者進行調整。加速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加強后備干部的培養措施,特別要加強對占教師大多數的青年教師的培養。生活上多關心、政治上嚴要求、業務上壓擔子。以“培養名教師,樹立名校長,打造名學校”為重點,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充分激發教師潛能,創造骨干教師梯隊,為實現“科教興縣”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是要加強領導,團結協作,確保“三名”工程順利推進。各級領導都要親自部署,靠前指揮,真正把“三名”工程納入日程,擺上位置。“三名”工程是全社會的事業,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沒有社會各界的廣泛理解、積極參與、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絕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和共同責任。因此,各部門都要樹立全局觀念,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努力形成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強大合力。教育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保障職能,為教育事業發展在經費上予以重點保證;教育、人事、財政部門要盡力解除廣大教師的后顧之憂,為提高教師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多做貢獻;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尊師重教的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政法部門要與教育、文化、廣電等部門緊密配合,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和打擊干擾學校秩序和侵害教師合法權益的事件,凈化校園周邊環境,依法保障教育事業順利發展。其他部門也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能為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步伐提供支持和服務,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教育備受關注、教師受人尊重、教育事業人人關心的良好氛圍,全力推進“三名”工程,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保證。

同志們,實施“三名”工程為教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標,也為教育事業發展進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我們要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縣十三屆四次全會的戰略部署,乘勢而上,千方百計把教育教學質量搞上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為譜寫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