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科技文化專題會講話
時間:2022-07-13 10:56:16
導語:市長在科技文化專題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經市政府同意,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科技文化中心主任會議,主要是貫徹市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十六屆人民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總結前段時間的文化工作,部署下步的文化工作任務。
一、近幾年文化工作情況
自2011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體文化工作者不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文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2012年,我市順利通過了全國文化先進市復評,并被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市”稱號,這是全省第五個也是地區唯一一個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市。市文化館晉升為全國縣(市)一級文化館,市圖書館保持了全國縣(市)一級圖書館稱號,市博物館為全國縣(市)三級博物館。近幾年,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搶抓機遇,對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實施改擴建。我市自1994年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后,由于種種原因,十多年來農村文化設施一直沒有大的投入,大多數鎮和村的文化活動場所破爛不堪,設施陳舊,已經很難發揮作用,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2011年,市開始實施“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我市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多次與上級業務部門溝通爭取最大支持。三年來全市共投入6180多萬元,對全市22個鎮綜合文化站和1170個村文化活動室進行了改擴建,成為近十幾年來我市在農村文化建設上投入最多的時期,改擴建的鎮、村數量均占到了五市的三分之一。通過實施改擴建,鎮、村文化活動場所面貌明顯改變,其中鎮綜合文化站室內平均面積達到330平方米,建成了“五室一場”,即圖書閱覽室、綜合文體活動室、文化培訓室、“共享工程”數字閱覽室、電影放映室和文化廣場;村文化活動室室內平均面積達到123平方米,建成了“三室一場”,即圖書閱覽室、綜合文體活動室、文化培訓室和文化廣場。此外,我們還本著“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功能完善、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引導有條件的鎮、村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如:文化廣場建設標準高,各種文化設施齊全,常年開展活動,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鎮投入60多萬元對文化中心進行重新裝修,經常開展活動。大澤山鎮東岳石村的東岳石文化活動廣場投資120多萬元,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天天對外開放,深受村民歡迎。
2、扎實推進,“農家書屋”建設一年一個新臺階。“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主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出版物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我市積極加強“農家書屋”建設,2012年建成“農家書屋”46家,2012年新建“農家書屋”345家,2009年在建“農家書屋”348家,并計劃到2012年實現1785個行政村村村有“農家書屋”的目標。通過書屋建設,進一步營造了讀書求知的良好社會風尚,推動了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在市“書香新農村”評比活動中,我市城關街道的東關村書屋等8家農家書屋榮獲市首批示范“農家書屋”稱號。
3、加大投入,積極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我市高度重視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2005年以來,先后在文化館、圖書館及新河鎮、祝溝鎮、大田鎮、崔家集鎮建立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點。2012年,市里投入資金40多萬元,購置了服務器、磁盤陣列、交換機等設備,對設在市圖書館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進行了高標準建設,并積極搞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建設,將基層服務點延伸到各鎮和部分村莊,逐步搭建起服務農民的綜合文化信息平臺,實現了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下一步,還將通過技術措施,實現與政務網的有效連接。
4、管建并重,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深入。一是加大了對基層的業務指導力度。選擇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較好的95個農村文化活動站室,建立了“市文化活動培訓基地”,經常組織業務人員進村入戶進行輔導,大大激發了群眾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熱情,農村文化隊伍由過去的1100多支發展到現在的1600多支。其中鎮姜家埠村農民劇團被評為全省“十佳莊戶劇團”,他們排演的音樂劇《迎“大姐”》獲全省莊戶劇團調演一等獎。還有舊店鎮舊店村的莊戶劇團等6支莊戶劇團被評為“市優秀莊戶劇團”。二是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由于活動陣地不斷健全,近兩年來,全市城鄉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明顯增多,每年僅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就達40多項。如正月里的廣場文藝展演、7-8月份的“之夏”、農村小戲調演、群眾文藝創作匯演、農民書法攝影大賽、民間工藝品展等活動都越辦越紅火。尤其是歷時2個多月的“之夏•歡樂無限”活動,每年市里組織的大型主題活動就達10余場,各鎮(街道)、村也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等鎮(街道)每年從“七一”開始,便陸續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據統計,僅七、八月兩個月時間,全市舉辦的較大規模的納涼文化活動即達1600多場,參加人數100多萬人次。
5、精心組織,文學藝術創作碩果累累。經常性、不間斷的群眾文化活動,促進了文藝創作的繁榮,提高了文藝創作的水平和含金量,每年都有一批戲曲、音樂、書法、文學作品發表并獲地市級以上獎勵。2012年,我市在地市級以上組織創作、發表、展覽、獲獎各類文學藝術作品近百件,其中1人獲第六屆全國篆刻展提名獎,填補了市在全國篆刻展中獲獎的空白,3人的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協2012年度最大型的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此外,還協助兩家影視公司在我市拍攝了兩部電影。
6、加強管理,文化遺產保護卓有成效。除了對博物館21000余件文物進行保護外,近幾年來,先后投巨資對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千佛閣、崇德宮、彭壽莘故居等進行有效保護,因工程需要對部分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出土了陶器、青銅器等珍貴文物。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積極申報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自2011年開始,啟動全市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并著手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宗家莊木版年畫被列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有“草編”、“扛閣”、“竹燭馬”、“柳腔”、“民歌”、“大澤山民間傳說故事”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計劃到2009年底建立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12年以來,組織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截止目前,通過對十幾處鎮(街道)的地毯式普查,復查登記文化遺存15處,新發現32處,其中新發現古建筑遺址7處,古遺址4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筑6處,重要歷史事件的舊址5處,墓群碑刻3處,古橋2處,其他5處。
7、多措并舉,文化市場管理規范有序。不斷完善“公信文化”品牌,積極構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文化市場管理體系。進一步規范了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行為,強化審批責任,優化審批程序,健全審批公示制度,公開審批事項、程序、條件、時限和監督渠道,提高審批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連續多年實現“零投訴”目標。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的策略和“市場天天查”的原則,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管,嚴厲打擊各項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確保了文化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2012年度,共檢查各類文化經營業戶360余家(次),查處違規案件50余起,取締無證經營攤販60余家,查繳盜版音像制品7238張(盤),盜版圖書3564本(冊),對3家印刷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將3名非法銷售淫穢光盤、圖書的不法分子依法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此外,為充分發揮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宣傳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于2012年4月22日起,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入不足,成為制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瓶頸。近三年來,盡管市扶持我們對1170個村文化活動室實施了改擴建,但是只占全市村莊總數的66%,剩下的600多個村莊中,有一半以上的村莊沒有文化活動室,有一大半的村沒有室外文體廣場,無法開展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動。由于市鎮的配套資金難以到位,這部分文化活動室建設不能保證。
2、鎮與鎮之間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不平衡。近年來,大部分鎮(街道、園區)能夠高度重視,積極引導,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但也有個別鎮重視程度不夠,有的鎮甚至常年不開展文化活動,與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形成一對矛盾。
3、基層文化設施管理不到位,利用率低。近幾年來,通過實施改擴建和“農家書屋”建設,市給我們配備了大量的文化設施。然而通過到部分鎮(街道)抽查,發現這些設施的利用率不高,管理有待加強。
4、第三次文物普查進展緩慢,目前僅普查了十幾處鄉鎮,到九月份全面完成普查任務困難較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整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大量流傳于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整理挖掘。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繼續實施“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在書屋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各類公共設施,不搞重復建設,不增加農民負擔,實現資源共享。對已經建立的書屋,督促其做好出版物的更新、充實和鞏固等日常管理工作,積極探索農家書屋運行、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農家書屋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
2、啟動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國家從上世紀末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實現每月免費為每個村放映1場電影。201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廣電總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聯合下發的國辦發[2012]38號文件《關于做好農村電影工作的意見》,進一步要求做好農村電影工作,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到2011年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高對電影放映工作的認識,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買服務”的思路,建立健全農村電影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真正把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擺到應有位置,保證農村電影“2131”工程的實施,以盡快解決廣大農民看電影難問題。
3、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以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為契機,不斷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鎮(街道)抓住機遇,創造條件,加大投入,促進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進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業務培訓,及時補充新的資料、信息,搭建服務農民的綜合文化信息平臺,讓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優秀的影視節目,點播到自己想要的種植養殖科普知識,尋找到自己需要的供求信息。
4、進一步加大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繼續搞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建立文物資源數據庫,公布第三批市級文保單位,使各類文物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積極籌措文保經費,對納入文物保護范圍的部分古建筑進行修復,努力為文保單位升級創造條件。加大田野文物保護力度,建立健全各項保護制度,聘請兼職農村文保人員,建立保護網絡,加強對六曲山古墓群、侯家漢墓群、馬戈莊古墓群等田野文物的保護。積極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爭取有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同志們,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在座各位的辛勤努力,將來的文化工作,更要依靠大家的齊心協力。當前,我市正處在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膠東特色文化名城的關鍵之年,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大家一定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強化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自覺地貫徹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上先行一步,在踏實苦干、艱苦創業上先行一步,從現在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用一流的精神狀態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讓我們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把的文化工作做得更好!
- 上一篇:文化局市場整頓工作方案
- 下一篇:文化局非法印刷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