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茶產業建設會講話

時間:2022-01-20 09:47:59

導語:縣長在茶產業建設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長在茶產業建設會講話

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茶產業發展會議,主要是通過現場參觀,交流經驗,迅速掀起我縣茶產業發展的高潮。會議發言當中,涉及到茶產業主管和牽頭的縣林業局、農業局分別就整個產業的規劃,產業發展的項目、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給大家作了通報,到會的重點鎮是鎮。兩個鎮作了交流發言,抓茶產業的決心很大,茶園市級園區業主談了自己在市場營銷當中體會到對茶產業的認識。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把準形勢,切實增強茶產業發展的決心

去年5月份,作為縣政府分管領導,我和縣林業局等部門負責人,對幾個茶產區和市場進行了專題調研,之后就商議組織召開了全縣茶產業發展座談會,并且聘請了茶產業專家程良斌同志參加指導了會議,今天到會的部分鎮鎮長與村干部和業主應還能夠回想起這次座談會的場景,當時分析我縣茶產業發展的狀況,一是良種茶園的比例低,良種的普及在采摘茶園當中不足10%;二是加工企業規模小,只有17家,茶企業或合作社生產的環境、機械設備、產品的質量標準不一;三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全縣有茶葉技術專業資質的只有4人;四是投入嚴重不足,沒有大量的項目資金,有也只是林業部門自身的項目來進行調劑;五是行政推動不夠,沒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來研究、決策和部署。當時,我們就預感到茶產業的發展將在全市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今年的5月份,我帶領相關部門又別到、等鎮再次對茶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夯實基地建設;二是要強化技術服務;三是要聚集資金項目。站在全省來講,的茶產業發展也未能很好地跟進全省的步伐,我們的鄰居漢中后來居上,形成了30萬畝的基地面積,統一打造了“漢中仙毫”這一知名品牌。茶產業在今年以后將迎來新的發展形勢,因此市委、市政府在今年9月份召開了全市的茶產業現場會,確定把我縣列為紫陽、平利、漢濱之后全市第四大茶葉主產縣予以重點發展,并安排縣政府縣長楊義龍同志作了表態發言。當時,徐啟方市長講話作了專門說明,之所以把作為茶產業發展第四位大縣來培育,主要是考慮到將茶產業發展與全市“一山一湖”旅游布局有機融合,走茶旅結合的路子,以及自身有較好的資源基礎,與漢陰、石泉比較我縣仍有后發優勢。所以從這點看,全縣茶產業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和形勢,省政府提出將茶產業作為推動陜南循環發展的支柱產業,并明確省農業廳為全省茶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每年整合投入資金1億元;市政府也明確要整合1億元資金用于發展茶產業。

結合我縣現實情況綜合來看,從自然條件看,我縣氣候適宜、土壤酸堿度適中,與相鄰的紫陽、平利縣土壤相近,同處一個帶上,而且我縣是土壤含量的最佳中心地帶,具備發展產業、打造品牌的基礎。從市場前景看,茶產業本身就是我縣的優勢產業,也是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加之,我縣是旅游重點縣,走茶旅結合的路子必將使茶產業和旅游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政策機遇看,剛才講到了,市委、市政府把我縣列入茶產業發展主導縣,安排市直多個部門包抓幫扶我縣茶業生態觀光園區,同時還協調落實多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我縣大力發展茶產業正逢其時。今年市政府提出來,要優先發展具有資源優勢的生態友好型產業,握緊拳頭抓五業(畜牧、茶葉、核桃、魔芋、漁業);縣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山林經濟“抓五園”(速生林、茶葉、生漆、經濟林果、苗木花卉);全市茶產業會后,縣委、縣政府對全縣茶產業發展加強了安排部署。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乘勢而上,爭取用3—5年的時間把茶產業扶持壯大,把這項有效益、有生態、有景觀的友好型產業培育成為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以干克難,全面推進茶產業發展

今天到會的有我們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縣委、縣政府剛剛下發文件明確要包抓十個茶產業專業村和十個園區的縣直責任部門,其次是所在村的干部,再有就是投資建園的業主和合作社的代表。上午的參觀也是以會代訓,我讓縣林業局印發了茶產業技術要點,便于大家了解發展茶產業的品種選擇、生產時間、基本技術標準,促進加深對產業的認識、掌握要領。要做好此項工作:

(一)要抓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h政府已責成由縣林業局牽頭制定了《縣茶葉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全縣茶產業工作將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培育市場經營主體為抓手,著力構建“重點鎮+基地村+產業園+產業戶”的產業發展體系,逐步壯大產業規模,打造知名品牌,推進產業融合,提升產業效益,使茶產業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重點從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園區建設、品牌整合、科技體系五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劃,具體目標任務到鎮、到點,力爭到2015年,全縣茶園面積達到6.5萬畝,產量達到2600噸,實現產值5.2億元;培育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8家。落到各有關的鎮來講就是要從特定的區位環境、土壤的立地條件來科學考慮,按照各自特點選擇適宜地發展方式。

(二)要抓規模,進一步鞏固茶園面積。按照每年新發展茶園5000畝以上,無性系良種園面積達到60%以上,重點建設、、、、石門等十個生態茶業示范區,五個重點鎮要科學合理規劃,重點組織好土地流轉、品牌優化、環境保障、全程服務。縣委農工部、林業局、農業局等部門要做好此項產業全程指導?,F在我們看,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給我們城鄉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陸續發展了省級明富魔芋園區、市級東惠設施蔬菜園區,2013年市上又命名了茶園、綠水生態漁業、眾達設施蔬菜三個市級園區,園區化布局、園藝化建設、機械化生產就要靠部門和業主共同努力,所在鎮村也要下大力協助配合好園區建設工作,園區建設在土地流轉、勞務組織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麻煩,帶來了相應困境,需要鎮村兩級來做工作。只要把園區建設好了,就能帶動一片發展,達到農民就地變工人實現增收致富的目地。要堅持不動搖、不懈怠、不跟風,突出特色、效益,結合實際抓發展。推進茶葉十個園區建設,要突出茶產業“五化”發展(規?;?、清潔化、標準化、專業化、現代化)。縣政府從明年起,縣財政每年預算不少于100萬元的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捆綁項目資金不少于500萬元用于茶產業發展,來全力推動和引導全縣茶產業加快發展,使全縣無公害茶園認證率達到100%,有機茶園認證達30%以上。

(三)要抓標準,進一步強化質量管理。由縣林業局、質監局共同牽頭,從土壤施肥、農藥使用、基地建設與管理、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等茶葉生產加工的全過程制定質量技術標準??h農業局要建立健全農藥、肥料等農業生產物資的監管體系,對用藥、施肥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生產實行強制推廣。所有茶區必須以鎮或村或跨區域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茶農”的管理模式。

(四)要抓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品牌的整合,實質上就是企業的整合。要想做大茶產業,做強茶品牌,必須著力扶持有潛力、有實力、有能力的茶企業,培育出真正有實力的行業龍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開發品牌產品、開拓市場、挖掘效益。結合全市茶產業品牌整合統一部署,我縣務必要積極配合搞好品牌整合工作,盡快將已有的茶葉品牌進行規范,努力培育南宮山茶品牌,爭取使茶在茶品牌中占據足夠份額。

(五)要抓融合,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一是要做好產品開發和產業鏈條的延伸,使單一生產綠茶向開發紅茶、茶飲品、茶食品延伸和轉變;二是要積極打造————旅游沿線茶園觀光帶,努力建成集采茶、加工、品嘗、觀購天然植物產品于一體的休閑農業旅游景點,成為茶旅一體化的示范帶;三是要加大茶文化開發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民間茶文化和人文茶文化,豐富茶文化內涵,精心設計開展春茶開采節、中秋品茗、茶產品競賽等茶文化活動,營造和提升茶文化氛圍。

三、齊抓共管,為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h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由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的縣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確定了辦公室及其組成人員,負責茶產業發展的組織指導、服務協調、督促檢查、考核獎勵等工作。各重點鎮要加強對茶產業建設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分工,抓好具體落實??h林業局、農業局要發揮牽頭協調組織作用,制定好各項政策措施,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強化問責,保證全縣茶產業強勢推進。

(二)創新幫扶政策。縣政府第八次常務會議對部門包抓茶產業發展和獎勵扶持辦法進行了明確,從2014年開始,全縣茶產業的獎勵政策有所調整。一是對茶業加工企業的獎勵,今后原則上以茶青收購的臺賬、加工量的臺賬、銷售量的臺賬為準,年終算賬,予以獎勵。二是對企業的項目扶持、融資貸款,今后原則上以企業對茶園管理的好壞、生產加工量的多少、銷售業績等指標為依據,優先扶持業績好、管理好的企業。三是原則上加大對企業認證有機茶園、有機加工廠的補助力度。四是安排的包抓部門重點突出對茶產業專業村、園區的幫扶。

(三)加大資金投入。鑒于目前茶產業發展資金缺口較大,發改、財政、農業、扶貧、交通、經貿、水利、科技、旅游、電力和金融系統各部門(單位)要服從大局,主動對接,切實把項目整合作為頭等大事抓好落實,積極向上爭取各種項目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及茶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今后除上級指定的特殊項目外,其它可用項目資金必須向茶區、園區集中,保證資金使用效益。

(四)強化督查考核。縣委、縣政府將強化督查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茶葉產業考核獎懲辦法,嚴格兌現獎懲??h委縣政府督查室、考核辦、林業局要組成專門的督查組,加強對茶產業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的督查,要通過實實在在過硬的督查,強化跟蹤問效,半年排名通報,年底兌現獎懲,努力在全縣形成領導重視、部門幫扶、鎮村實抓、業主經營、農戶參與一盤棋工作格局。

同志們,加速推進茶產業發展,關系到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讓我們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全力推進茶產業在山林經濟中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