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的講話
時間:2022-08-26 05:10:02
導語:在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剛才,我們對農業農村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這里請大家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希望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這次會議既是一次表彰會,也是爭創一流,努力實現我縣鄉村振興的動員會。主要是總結過去一年來的農業農村工作所取得成績,安排部署2021年度農業農村工作,動員全縣上下,明確目標,聚焦聚力鄉村振興,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科學趕超,努力使我縣農業農村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縣委縣政府2021年度農業農村工作安排,我主要講一下幾點。
一、農業農村各項工作躍上新臺階,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
去年以來,縣順利通過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驗收,被認定為首批省鄉村振興示范縣,位列全省8個示范縣第4名;縣先后被省農業農村廳批準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省發改委等7部門批準創建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被農業農村廳批準創建省級田園綜合體,獲批創建“省委、省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試點縣”。全力抓好鄉村振興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縣在全省年度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獲得“一等”考核等次,鄉村產業振興重點項目觀摩在全市排名第二。
中藥材、畜禽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絲路東方肉鴨產業,實行了肉企業+鴨養殖+屠宰+銷售+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年出欄60萬頭生豬。縣中藥材產業依托舜王城中藥材市場,實現了市場帶動,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三產融合發展。目前中藥材市場固定經營戶190家,散戶180多戶,經營品種1400多個,年經銷各類中藥材7.5萬噸,成交額達20億元,位列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的中上游。現有中藥材加工企業6家,舜生堂、中禾健源2家為大的省級龍頭企業,涌現出了董口鎮周場、彭樓鎮舜城村、劉舉人村、前杜莊村等37個專業村、2360個專業戶,23個不同特色的中藥材種植示范方。實現了市場帶動,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三產融合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快。我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由江蘇益客集團、縣種子公司、十品農園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縣中小型公益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處、縣農業農村局5個創建主體承擔實施。江蘇益客集團新建的10個智能化養殖大棚,智慧立體生態養殖設備已安裝完成。優質肉鴨精細化分割車間主體完工,中試生產線設備已完成安裝35%。縣種子公司9萬畝小麥繁育基地已基本完成,其他各項工作積極推動。
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全縣現有蔬菜大棚達到1000余個,蔬菜播種面積31萬畝。全縣毛木耳棚達到1100余個,地栽黑木耳近百畝,食用菌面積達30萬平米以上。全縣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大型中藥材種植基地17處,其中千畝以上的規模化種植基地3處。
美麗鄉村和齊魯樣板建設全力推動。以貧困村為重點優先打造,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市級示范片區3個,2019年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工作進展順利,2020年啟動創建市級美麗鄉村6個,市級美麗鄉村片區3個,省級美麗鄉村古泉街道胡窯、引馬鎮向陽,市級美麗鄉村什集鎮吳莊已基本完成,其他各項工作正積極推動。深入推進“美麗庭院”創建,大力開展縣鄉村三級干部“回鄉村、靚庭院、助振興”活動,完成示范戶建成數6923戶,建成率11.92%(全年任務13%),居全市第1。
糧食產能進一步鞏固提升。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完成了2019年度5.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李進士堂、左營、什集、富春和紅船五個鄉鎮。2020年上級下達我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9萬畝,現正積極實施,預計4月底全面完成。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5萬斤以上。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水平90.47%,位居菏澤市領先水平。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引領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2020年底全縣共登記注冊各類家庭農場420家;其中從事種植業的281家、從事養殖業的63家、從事種養結合的19家、林果39家、其他8家。,農民合作社3621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08個。
社會化服務組織規模經營不斷提高。充分發揮縣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金豐公社、登海道吉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發展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規模達到了45萬畝,其中出租(轉包)面積41.1289萬畝;20畝以上成方連片流轉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5.17萬畝。
產業振興取得新的突破。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一大批農字號項目相繼落戶,投資13.54億元的絲路東方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項目預計6月底全面竣工,目前核心區和豬廠主體已建成,正在完善配套,現存欄生豬2.4萬頭。江蘇益客一期工程現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正在積極施工,力爭建成全國最大的肉鴨生產、羽絨加工和食品深加工基地;積極推動恒源果蔬2萬噸蔬菜保鮮冷凍及加工生產線建設。目前,450平方米的辦公室、47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6300平方米的冷庫主體已完成,正在完善附屬設施。著力打造3000余畝的大舜有機農場,配套實施了水肥一體化、土壤改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合作社等項目。青島阿拉丁集團投資的農業科技產業園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利用荷蘭技術并結合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打造“智能蔬菜工廠”,項目建成后將輻射周邊地區2000余畝。投資10億元建設的集電商線上線下交易、冷鏈物流、加工配送、涉農創業孵化、數據金融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農博智慧城開放暨‘好品·鄉村名品’優質農產品品牌孵化園,積極推進,項目建成后,年實現利稅3000多萬元,安排就業人員600多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全縣“三農”工作戰線特別是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群眾付出了艱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當前,“三農”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我縣“三農”現狀看,農業比較效益不高,農民增收辦法不多,穩定脫貧、持續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不足,“三品一標”2020年底共認證78個,低于全市平均數。魯西黃牛年出欄300頭,青山羊存出欄6萬只,中國斗雞2.6萬只。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農產品深加工不夠,鏈條短、許多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市場競爭力不強。鎮街現有的特色優勢產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附加值和綜合效益低等問題,典型帶動能力不強。傳統種植業占農業總產值達60左右%,規模以上農副產品企業中只有一家營業收入過億。農村人才尤為匱乏,常年有10余萬人在外務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還需加力,臟亂差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等等。這些問題,有的是長期形成的,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還有的是一時難以解決的,像產業培育、農民增收等,需要大家費一番心思、下一番功夫。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搶抓機遇、揚長補短,在挑戰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一定能推動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突出重點,積極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堅持創新驅動和城鄉融合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深化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工作貢獻力量。
2021年主要目標是:糧食播種面積不低于180萬畝、總產達到16億斤以上。完成9萬畝高標椎農田建設,土地流轉達46萬畝,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確保糧食安全。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搞好農業技術推廣培訓,做好病蟲害統防統治,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積極實施2021年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產能,糧食綜合產能穩定在16億斤水平。搞好種業工程。培養“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加強田間管理、農業科技服務和水利保障,實現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加快絲路東方田園綜合體、益客產業園、煙臺萬華科技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落實抓好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爭取各類惠農資金重點向該項目傾斜,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建設舜耕農業文化生態園農業休閑項目。全力推進投資20億元的江蘇益客二期工程,實現年存出欄肉鴨2億只。完成投資15億元的絲路東方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實現年出欄生豬60萬頭。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推進江蘇益客集團肉鴨產業園建設項目、綠色優質小麥生產繁育基地項目、特色農牧循環三產融合示范項目、箕山河濕地種養循環田園綜合體項目、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項目等項目建設,加大培育新興經營主體培訓,加快肉鴨、果蔬等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實施建設好農業大數據平臺項目,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智慧農業應用示范,促進農業全產業鏈智慧升級。積極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園建設,打造“智能蔬菜工廠”。大力培育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建設。在政策和項目上給予支持,整合資金,調整投入結構,支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2021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達到3650家,家庭農場總數達到430家。創新發展,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2021年,全縣年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5家以上,其中省級4家、市級21家。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2021年全縣流轉土地達到46萬畝,托管12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發展中藥材、果蔬等產業,引進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穩步發展富民優勢特色農業。強化指導服務,積極開展技術培訓,2021年大力發展毛木耳為主的特色食用菌產業。2021年全縣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推動建設斗雞、魯西黃牛保種養殖基地、推動斗雞、魯西黃牛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全力創建“省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涉農財政資金重點傾斜,充分發揮農業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加大對齊魯樣板園區的支持力度。積極創建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以科技為引導,全力創建“省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要素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確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地位,壓緊壓實鄉村振興的責任,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工作專班的作用,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鄉村振興重大工作謀劃好,把鄉村振興示范點、示范村建設好,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
(二)加強要素保障。確保財政投入與補齊“三農”領域短板、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應整盡整,統籌使用,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投入力度。規范引導各類工商資本下鄉,加大金融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三)健全鄉村振興考核落實機制。把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納入全縣經濟社會考核評價內容。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強化鄉村振興督查,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同志們,今年歷史節點特殊、發展任務艱巨,做好“三農”工作事關全局、影響深遠。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力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 上一篇: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發言
- 下一篇:糧改飼示范縣項目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