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時間:2022-02-11 11:13:00
導語: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
今年以來,全市農村經濟工作緊緊圍繞丘陵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十條龍”建設為重點,以開放引資、項目帶動和農業標準化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農扶農政策,加快推進文明新村建設,著力探索農業循環經濟新模式,使農業結構明顯優化、種植業形勢喜人、養殖業穩步發展、勞務經濟繼續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發展勢頭。
據統計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實現61億元,同比增加8.5億元,增長10.7%,其中:農業產值實現17.1億元,增長6.2%;林業產值實現1億元,下降5%;牧業產值實現38億元,增長13.5%;漁業產值實現3.8億元,增長8.1%;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1.1億元,增長9.4%。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1410.3元,同比增加317元,增長29%。
上半年全市農業及農村工作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狠抓政策落實,農民生產積極性繼續高漲。市委、市政府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到位一加強”的要求,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兩個“1號文件”精神,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是以籌辦省丘區會為契機,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全市上下借籌辦全省丘區會的契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使龍頭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加快,“十條龍”基地建設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與農民的聯結逐步走向制度化。
三是依托項目建設,農業循環經濟示范順利推進。全市結合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和文明新村建設,依托大中型養殖場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堅持把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能源建設、微水工程、農機提灌、農村交通建設等農業項目打捆使用,實行重點傾斜,啟動了14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建設,走出了一條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四是搭建招商平臺,農業開放引資成效明顯。立足農產品資源優勢,以龍頭企業和產業化項目為載體,積極開展以資源招商、以產業招商、以企業招商等招商活動。今年3月,市政府組織13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統一組團參加在成都召開的2005年全國糖酒交易會,簽訂貿易合同總額達6.73億元,簽訂招商引資項目合同10個,引進市外投資7.28億元。
五是創新農建機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去冬今春以來,市委、市政府圍繞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和文明新村建設,多途徑加大建設投入,狠抓以治水修路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去年9月至今年5月,全市累計投資4.2億元,投勞4200多個,完成土石方8240余立方米。
六是推進勞務培訓,勞務產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大力抓好培訓工作,今年,全市爭取勞務培訓資金423.6萬元,省財政專項勞務培訓補助100萬元,重點開展了“簡陽送奶工”、“資陽建工”、“川妹子”、“資陽機電工”四大勞務品牌培訓;并在著力提高輸出組織化程度和積極服務農民工、引導農民創業上下工夫。
二
據業內人士分析,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形勢及趨勢看,我市要全面完成今年農業增加值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50元以上,糧食總產量達到228萬噸以及畜牧業“千萬工程”的目標任務,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從有利條件看:一是國家宏觀政策繼續傾斜“三農”問題,必將更加直接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二是全省丘陵經濟發展現場會在我市的勝利召開,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的發展熱情。市委一屆十一次全委會進一步明確了我市丘陵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也為全市下一步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我市以四海、臨江味業、若男食品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擴建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必將拉動我市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四是農業循環經濟的推廣運用,降低了農業成本,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加之小家禽、水產品、蠶繭等農產品價格上揚,也必將對農民增收帶來有利條件。五是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鬧“民工荒”的大背景下,珠三角、長三角、北京等地農民工務工收入普遍提高,人均月收入上升30—50元,這必將促進我市勞務輸出和勞務收入的增加。
從不利因素看:一是隨著農業稅、“兩工”的全面取消,農民政策性增收的空間逐步縮小;我國糧食價格在高價位上下降的可能性很大,這將直接制約農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化肥、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增大了農業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三是由于當前大量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在產業化“十條龍”基地建設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運用上難度增大,不利于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四是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掌握了一門適用技術的農民工還不多,我市勞務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還不強,這必將影響到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增加。
三
業內人士指出,為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目前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市委一屆十一次全委會議精神,突出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機制和工作方式,在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實施“環境興市”戰略中營造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服務環境。
——抓龍頭企業,突出增強競爭力和帶動力。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托安岳“兩節”等,組織舉辦大型農業招商引資活動,引進資本新建、改造一批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整體實力。要著力構建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大力發展以食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努力在淺加工和精深加工的結合上做好文章。切實為龍頭企業服好務,努力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抓基地建設,突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要圍繞“龍頭”建基地。龍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就建什么樣的基地,圍繞龍頭企業調整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圍繞四海公司,發展“豬業家園”,建立“出口可控豬源基地”;圍繞澳士達公司,發展“羊業家園”,建立“出口可控羊源基地”;圍繞華通公司、宏大可卜爾公司、若男公司等擴大檸檬、胡蘿卜、優質小麥種植,建立優質檸檬、優質胡蘿卜、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在品種上要重點抓好DLY三元雜交豬、波雜羊、樂至黑山羊、簡陽大耳羊、強筋優質小麥、優質胡蘿卜等優良品種的推廣。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突出加強有機農業基地建設。
——抓循環經濟,突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要繼續探索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著力在養殖、處理、利用三個環節上實現有效循環。要結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文明新村建設,著力抓好沼氣池、灌溉渠和庭院經濟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加強技術指導,完善利益機制,積極規劃、包裝、推介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努力促成國家農業部到我市抓循環經濟試點。
——抓機制創新,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要繼續創新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形式,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資金參股,讓農民和企業兩個市場主體形成更加穩固的利益共同體。創新金融支持“三農”的有效機制。探索信用社支持農業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和農業政策性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農業保險機制。創新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各類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尤其要發揮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龍頭企業技術力量搞好基地生產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小陳老師工作室版權所有
——抓勞務產業,突出提高質量和效益。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積極引進資金,依托職業學校,組建以家政專業為主的職業大學,著力打造“川妹子”品牌;認真組織、實施“千萬農民工培訓工程”;加強和沿海省份的勞務合作,確保今年實現輸出5000人的目標。
——抓政務服務,突出創新農村工作領導方式。一是抓農業項目帶動。生成、包裝、推出一批農業新項目,對內啟動民資、對外招商引資、對上爭取支持;二是開展技術上門服務,研究探索農業科技人員創辦實體,搭建科技人員創業平臺,推動全民科技創業,著力改善目前農村科技水平不高的現狀;三是要堅持“陽光作業”,完善農業項目競爭立項機制,做好項目公示和招投標工作,加強項目建設監督,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提高項目效益;四是要轉變工作作風,優化政務服務,抓好社會治安,改善人居條件,營造文化氛圍,加強信用建設,努力創造“有利于投資商放心創業、有利于激發企業家創業激情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