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會的講話
時間:2022-10-08 05:46:00
導語: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會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結合農委的職責和幾年來我省開展一事一議的實踐,就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講四點意見,請*省長和與會同志指正。
一、“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農村稅費改革的一項制度創新
200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其中,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改革是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改革的方向是: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所需資金不再固定向農民收取,而是通過“一事一議”籌資解決,籌資實行上限控制。這一改革開全國之先河。當時“一事一議”籌資的標準是參照稅費改革前1999年的基數計算的。1999年,全省“三提五統”32.71億元,其中“三提”為16.7億元,“三提”中的公積金是6.25億元,公益金3.5億元,兩項合計9.75億元。本著減輕農民負擔的原則,將“一事一議”總額確定為7.5億元,人均15元的標準;原先強行讓農民承擔的30個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也要求在三年時間內逐步降低,即2000年每個農村勞動力承擔的兩工不超過20個,2001年不超過15個,2002年不超過10個,從2003年起,村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村級道路、植樹造林等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所需勞務,也實行“一事一議”,由村民民主討論,按多數人意見作出決定,上限為每個勞動力每年承擔勞務的數量不超過10個標準工日。
“一事一議”政策的實行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創新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方式。據統計,從2000年到2008年,我省農民通過“一事一議”共籌資26.24億元,平均每年2.9億元;籌勞8.5億個標準工日,平均每年0.94億個。使用重點主要集中在興建村級道路,約占籌資總量的60%以上;其次是農田水利建設,占25%以上,用于造林、改水改廁、路燈安裝、市場改造等較少。實踐表明,通過一事一議,不僅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廣大村民的直接參與,促進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村民自治原則的落實,進一步加強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為防止“一事一議”成為加重農民負擔的新口子,我省從一開始就注重對“一事一議”的監管。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如《**省農村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和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省農村未承包土地并從事工商等其他產業經營活動的農民交納村集體公益事業費管理暫行辦法》、《**省村級興辦公益事業籌資辦法》。2002年11月,省人大還通過了《**省村內興辦集體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條例》,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切實提高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是改善和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戰略性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廣大農民共享改革成果。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發展格局造成了廣大農民應當享有的公共服務沒有得到保障,城鄉間公共服務水平和服務范圍差距較大。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加大政府對村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道路、飲水、環境衛生等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支持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現實問題,引導農民發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的灑向農民,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成果。
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改善村容村貌。我省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公益事業發展滯后,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廣大農民對此反映強烈。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和聚集民力,形成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新機制。在這一機制推動下,廣大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重點建設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項目,有利于盡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村發展后勁。
三是有利于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轉變干部作風。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確立農民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性,有利于加強農村民主管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民主議事、辦事、管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迫切需要農村基層干部轉變作風,改進方法,由原來的行政命令和說教式動員方式轉向注重引導、民主協商。這種轉變,不僅可以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民權益,而且有利于營造健康良好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氛圍,將給農村的全面發展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三、要充分正視試點工作的復雜性
我省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已有九年的實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這項工作的復雜性,認清存在的問題,加以防范,以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健康發展。
1、“一事一議”在實施中不夠規范。一些地方在操作過程中改變決策程序,調整使用方向,出現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七種:一是不按規定議事,用村組干部會、黨員會代替村民大會或代表會;二是把“一事一議”的議事籌資當作固定籌資項目;三是籌資按承包土地面積計征,或人地不同比例計征;四是所籌資金沒有用于所議項目,挪作它用;五是強行以資代勞;六是籌資籌勞不公開或公開的不充分,缺乏監督;七是一些地方政府強行籌資籌勞作為項目配套。如某市為完成“村村通工程”,要求三年完成九年的一事一議籌資;某縣部分鄉鎮道路集資人均達120元,群眾反對,為上門籌款,發生干部毆打群眾事件;北方某鄉鎮提出,對一周內完不成“村村通”籌資任務的村干部要收回工資卡等等。
2、“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模減少,相應村級負債增加。“一事一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面臨一些矛盾,比如,多數人受益與少數人受益如何兼顧;多數人贊同與少數人反對如何協調;項目建設的先后順序如何確定;同一項目在不同地區的成本差異如何調節等。由于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使得一些地方有事不議或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據統計,2000年,全省約有37%的村開展了“一事一議”籌資,籌資2.76億元,以后逐年減少,到2008年,全省開展“一事一議”的村下降到17%,籌資額減少到1.3億元。籌勞也由2005年的4629項下降到2008年的1303項。
此外,“一事一議”工作開展的地區也不平衡。總體來看,沿江和江南地區普遍開展較少,一般不到10%,江淮地區在25—30%,淮北地區在35%以上。在同一地區差異也較大,如六安市舒城縣開展“一事一議”的村達到70%以上,而裕安區每年“一事一議”的村只占10%。由于不少地方“一事一議”未能充分發揮作用,致使當地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完全依賴政府,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為上項目,便舉債投入。據統計,僅2005年一年,我省因興辦集體公益事業新增的村級債務有4億多元。今年5月,我委對三市六村的調查,因公益事業投入造成的負債占村級新增債務的22%。
3、一些鄉村干部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村民主決策的方法。據我委調查,一般村級領導班子力量較強、決策較為民主、財務管理和村務公開搞得較好、所籌的資金和勞務能真正用于辦實事的地方,“一事一議”開展較為容易
;反之則難以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全面推開對基層干部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們一些基層干部,還習慣于家長制、一言堂,民主議事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強,還有縣鄉干部更希望通過集中使用農民的各項補貼資金開展農村基礎建設。所以,我們應針對“一事一議”獎補試點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加強鄉村干部的群眾觀念教育,不斷提高其民主管理水平。
四、明確職責,主動配合,積極推進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為廣大農民造福的民生工程。各級農業部門作為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的指導和監管部門,要把握村級組織特點,在認識上,要明確這項工作的主體和受益者是廣大農民,學會做過細的工作,學會同農民打交道,善于發現和總結廣大農民的創造。要按照會議的要求和趙省長的講話精神,認真履行職責,引導農民積極開展“一事一議”,切實加強規范管理,把好事辦好。
1、嚴格審核“一事一議”籌資范圍。審核議事項目是“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重要環節,各級農業部門要嚴格把握政策,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適用范圍、籌資籌勞對象、限額標準的審查。要審核議事程序是否民主,對超出議事適用范圍、違反民主議事程序、超過限額標準的議事項目,不得審批。在審核項目內容時要注意量力而行,對脫離農民實際承受能力的項目,要予以勸退,防止新增村級債務。
2、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的財務管理。為保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籌集資金與補助資金的使用安全,各級農業部門要建立“一事一議”籌資財務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管理。指導村級組織將籌集資金單獨設賬、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加強所籌資金的財務公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內容、籌資籌勞數量、獎補金額、項目預決算以及資金使用進度等要及時向村民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嚴防出現加重農民負擔的現象。為了避免一事一議成為增加農民負擔的一個新“口子”,應嚴格“一事一議”獎補的事前審核、事中監督和事后審計。要加強對“一事一議”項目的專項檢查,對未按規定程序初審、復審的議事項目,要予以制止;對違規操作、截留挪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和獎補資金的,要責其糾正,追回資金,并按規定追究責任;對“一事一議”籌勞實行以資代勞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辦理,不得強行實施;要暢通信訪渠道,對農民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及時受理,嚴肅查處。
4、積極配合做好項目的指導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參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的各項基礎制度建設,強化監管措施和手段,促進獎補工作規范實施;要改進工作方法,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引導農民開展“一事一議”,指導其制定規劃,確定項目,完善程序;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試點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地方黨委政府當好參謀。主動配合好綜合改革、財政部門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指導和項目監管,形成既分工明確又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確保試點工作健康開展。
- 上一篇:工商法規培訓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市長在市三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