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晚秋生產現場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11-20 10:29:00
導語:市晚秋生產現場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經*市長同意,受*常務副書記委托,決定在*召開全市晚秋生產現場會。主要目的是傳達貫徹省政府8月29日在南充召開的全省晚秋生產現場會精神,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災抗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安排部署全市晚秋生產、防汛抗旱等工作。會前,大家參觀了*縣的晚秋生產現場,聽了經驗介紹。希望大家認真傳達落實好會議精神,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抓好晚秋生產,確保全市大災之年,糧食穩產,農民增收不降,實現“重災少減產、不減收;輕災要穩產,不減收;無災要增產增收”的目標。下面我就全市晚秋和防汛抗旱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抓住時機,搞好“三秋”工作
(一)抓好“秋收”。今年,除*部分地區因旱情對水稻產量有一定影響外,全市水稻總體上是一個豐收年。當前正值水稻收獲期,截止8月30日,全市已收割水稻127.1萬畝,占37%;已收玉米52.3萬畝,占79%。各地要抓住晴好天氣搶收大春作物,成熟一塊,搶收一塊,做到顆粒歸倉。在搶收工作中,要切實落實好燃油補貼,組織機手,加大機械收割力度。同時,要抓好秸稈禁燒工作。
(二)抓好“秋種”。據8月30日統計,全市已播栽晚秋作物86.6萬畝,占計劃的40%。晚秋生產在我市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晚秋光熱資源,大力發展晚秋生產,對滿足城鄉人民生活需要,促進農民增收,增加社會有效供給意義重大。要確保完成全市秋種為農民人均增收10元錢的任務。
(三)搞好“秋養”。抓好家禽家畜的秋養和秋防工作,增養小家禽畜,實現多養促增收,力爭秋養為農民人均增收15元。
(四)抓市場。全市要顧全大局,給各兄弟市、州讓出成都市場、讓出口岸、讓出利益。千方百計開辟境外市場。各區(市)縣政府應組織蔬菜、水果營銷大戶同境外有關經銷商,召開營銷會,主動出擊占有境外市場。*縣、大邑縣、彭州市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二、抓住關鍵,落實具體措施
(一)抓面積落實。今年旱作區農作物受災面積大,水稻收獲期提前,對發展晚秋生產有利,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種植計劃安排到農戶,落實到田塊,最大限度增加種植面積,做到多栽、多種、多收。今年全市晚秋種植面積要達到210萬畝以上,省政府下達我市的秋糧任務90萬畝(秋紅苕35萬畝,秋洋芋45萬畝,秋大豆10萬畝),總產10萬噸,各地要千方百計完成今年的秋糧任務。秋洋芋是最適合我市晚秋種植,具有投入少、生產期短、見效快、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的特點,是晚秋生產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要大力發展。秋紅苕,要千方百計多栽。我市秋菜具有種植面積大、種植品種多的特點,要根據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積極穩妥發展。淺丘平壩的城郊重點發展速生葉菜類;遠離城區的丘陵區重點發展儲運方便的根莖菜類;高山區要充分利用反季節優勢,生產9-10月份上市的優質蔬菜。要積極推廣設施栽培,在秋菜提前或延后上市上做文章,提高種菜效益。
(二)抓種苗落實。要落實種子種苗補貼,今年省上分配我市的晚秋生產專項資金已下達給各區(市)縣,各級也要相應加大對晚秋生產的投入,落實扶持晚秋生產的補貼資金,建立好的機制,加強資金監管,確保有效使用。要培育、備足晚秋作物種苗,及時調運,保證種苗供應,確保晚秋生產面積。
(三)抓培訓落實。我市晚秋作物種類多,生產周期短,技術性強。各級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技人員多形式、多層次搞好晚秋作物技術培訓,在依靠科技、主攻單產上狠下功夫。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組織科技人員,深入鄉村和農戶,搞好指導和服務,要抓住關鍵時期,采取集中授課、田間示范、技物結合、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抓緊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要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鄉村、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送技術、送種苗、送信息下鄉,提高技術的到田率、到戶率,真正把高產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各區(市)縣要集中抓好2?3個1000畝以上的秋洋芋、秋紅苕、秋菜的示范片,推動面上晚秋生產技術的落實。
(四)抓技術落實。晚秋作物生育期短,必須切實抓好以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為中心的田間管理。要將“早期攻苗促高產、深溝高廂防濕害”作為高產的關鍵技術加以落實,多施、重施催苗肥,促早生多發。同時,秋季是病蟲發生、危害較重的季節,對晚秋生產威脅很大,要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盡量減輕病蟲危害。各級農業部門要精心落實田管措施,奪取晚秋豐收。
(五)抓責任落實。要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當前是晚秋生產的關鍵時節,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切實加強對晚秋生產工作的領導,采取措施,發揚務實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實,集中精力搞好晚秋生產。主管農業的各級領導、農口各部門和基層干部,要集中力量,深入基層,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幫助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實際問題。要搞好信息服務,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合理安排晚秋生產,發展優質無公害農產品,提高晚秋作物的生產效益。要加強對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的整治,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維護農民的權益。各項財政支農抗災資金要及早下撥,并加強監管,確保在生產中發揮作用。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新方法,總結新經驗,用典型示范推動晚秋生產。
三、廣開門路,增加農民收入
各地對農民增收工作決不能有絲毫放松,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廣開增收門路。一是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村專合組織,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引導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建立完善與農民的利益連接機制,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力度。二是發展畜牧業。二、三圈層,尤其是三圈層,要廣泛組織動員農戶,以生豬、家禽、肉兔為重點,抓緊補欄,增養一批小家禽畜。同時,要強化信息服務,搞好市場營銷。三是搞好勞務輸出。要切實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大定向培訓力度,認真做好組織、服務和維權工作,為農民工排憂解難。同志,要切實增加勞務輸出量。
四、重視防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末,我市發生大范圍的暴雨天氣過程的可能性較小,但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山地災害易發區,更要打起精神,加強測報。要始終堅持抗旱防汛兩手抓,時刻作好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的充分準備。一要杜絕松勁情緒,切實落實防汛責任。一旦發生災情,各級領導必須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組織好搶險救災工作。二要加強預警預測,完善防汛搶險預案。切實抓好災害天氣和重大洪澇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細化完善防汛搶險應急預案,組織好防汛搶險隊伍,提高災害防御和應對能力。三要加強重點地段監控,努力排除各種隱患。由于長時間干旱,部分水庫出現裂壩現象,各地要抓緊排查,組織搶修,確保防汛安全和明年春灌蓄水、用水安全。大的渠系和堤壩也要納入排點。同時,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救災工作,以人為本。各地要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切實做到“五有”,即: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水喝、有醫療。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救助機制,統籌謀劃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提前安排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生活。
現在正值晚秋生產的大好季節,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保四補”,即:“保人畜飲水。大春損失晚秋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勞務補、農村損失工商補”的要求。*市長要求,各受災地區要深刻反省,自身的工作有哪些不到位?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人畜飲水安全工作,加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一方平安,確保全年增產增收目標的實現。
- 上一篇:社會保險資金籌集機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全球保險業并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