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22 04:23:00
導語:市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市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會議,是在我市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新形勢,糧食流通部門肩負新使命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任務十分明確,就是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這個主題,認真分析我市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全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涯升同志代表市糧食局作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報告,從五個方面提出全市糧食產業化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曉春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同志們認真抓落實。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切實肩負起糧食工作在“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使命
糧食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工作歷來高度重視。今年“兩會”期間,總理再次強調糧食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我國經濟要出問題很可能是從農業特別是從糧食生產開始”。市委二屆七次全會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工作主題,提出了“構建大交通、培育大產業、爭取大政策、促進大和諧”的工作思路。這是全市工作的大局,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賦予了糧食工作新的更加重要的使命。
(一)糧食工作在向現代農業跨越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糧食的生產環節在農業,流通基礎在農村,收購對象是農民,糧食工作與“三農”工作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我市既是農業大市,又是糧食主產市和消費大市,糧食工作在推進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中更是具有獨特作用。一是糧食種植、收割、干燥、儲運和加工的機械化,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的重要內容;二是改善糧油品種品質結構,提高糧油精深加工程度,是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的重要課題;三是發展特色優勢專用訂單糧油,培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名優品牌,是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的重要方面;四是實施優質專用糧油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系列化服務、網絡化營銷,是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的重要體現;五是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無公害糧油,減少糧油在流通環節的污染,是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的重要方向;六是通過提升農民在糧食工作中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水平,讓農民受益、讓農民滿意,是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糧食工作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促進作用,為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作出積極貢獻。
(二)糧食工作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又好又快發展是“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又好又快發展是城鄉統籌的發展。城鄉糧食流通體系供農所需、銷農所產,實現“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通過合理有效地組織流通可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又好又快發展是工農互動的發展。以糧油為重要內容的農產品加工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地區實現工業化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糧油加工業可以促進工業與農業的良性互動。三是又好又快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通過做好糧食工作,保證糧食有效供給,可以滿足城鄉居民的生活需要和不斷提升生活質量的愿望。四是又好又快發展是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的發展。通過挖掘糧食生產潛力,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能實現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又通過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工程,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可以實現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的協調統一。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糧食工作在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的重要基礎作用,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積極貢獻。
(三)糧食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物質基礎。縱觀我國治亂興衰的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安定祥和的現實,莫不與糧食生產的豐歉息息相關,莫不與糧食供給的裕缺緊密相連。我市在連年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社會政治保持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糧食部門加強糧食宏觀調控,保證了糧食的有效供給,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和區域協調發展。同時,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糧食消費結構升級,糧食品質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過去我們通過解決吃飯問題,以讓人民群眾吃得飽贏得人心,開創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現在我們還要以讓人民群眾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來凝聚人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糧食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為社會穩定和諧作出積極貢獻。
二、把握形勢,切實增強做好糧食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發展和10年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糧食工作正處在新舊體制轉換的重要歷史階段,既面臨大好機遇,也存在諸多矛盾和挑戰,需要我們清醒把握、認真應對。
糧食工作面臨的機遇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國家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惠農政策,包括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政策,有效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使糧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穩定。二是通過糧食企業改革,甩掉了老人、老賬、老糧“三老”包袱,轉換了經營機制,增強了企業活力。三是通過放開購銷市場,實現糧食經營主體多元化,發揮市場在配置糧食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構建了“市場形成價格、價格引導生產”的良性機制。四是糧食流通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今年我們認真貫徹國務院[2006]16號文件和省政府26號文件,市政府又出臺了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和關于加快推進糧油產業化經營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完善了依法管糧的政策規章。
糧食工作面臨的挑戰也有四個方面:一是總量平衡壓力增大。我市糧食年生產能力在160~162萬噸之間,年糧食消費總量約161.91萬噸,其中口糧72.73萬噸、飼料用糧74.42萬噸、釀酒等工業轉化用糧2.01萬噸、種籽用糧3.19萬噸、其它用糧9.56萬噸。從全市糧食產需總量看也是緊平衡,稍有不慎,就會產不足需。因此全市糧食產量必需保持在160萬噸以上,這是一條紅線。二是政府可調控糧源明顯減少。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后,國有糧食企業成為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糧食企業普遍采取即購即銷的經營策略,糧食流轉速度加快,庫存不斷下降。目前,我市可供政府調控的儲備糧僅2.6萬噸,加上國有糧食企業商品糧庫存5萬噸左右,總庫存不到10萬噸。去年大旱,糧食歉收,農戶存糧比正常年景有所下降;今年又遭遇特大洪澇災害,糧食總量平衡的壓力在增大。三是農民種糧效益偏低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矛盾突出。盡管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但在生產資料漲價等多種因素作用下,與經濟作物相比,糧食比較效益仍然不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并沒有充分釋放出來,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四是從行業發展的層面看,面臨著應對市場競爭的嚴峻考驗。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糧食大流通、大市場、大貿易的格局正在形成。民營糧油企業加速擴張,外貿企業擇機進入,糧食行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能否在新一輪行業整合中站穩腳跟,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對糧食系統的一個重大考驗。
面臨上述挑戰,全市糧食部門要有一個理性認識,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用改革的方法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親民為民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構建和諧*作出新貢獻。
三、突出重點,不斷開創我市糧食工作新局面
在“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糧食工作要切實擔負起歷史使命,認真落實好市政府、市府辦下發的兩個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力度,增強實效,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好局面,在新的發展階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切實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有效供給。確保全市糧食有效供給,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是抓好糧食生產,今年尤其要努力實現糧食恢復性增產。就糧食部門來講,主要應抓好以下工作:一要認真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切實搞好糧食收購和銷售,確保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要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在市場和價格上的主導作用,努力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努力實現今年全市糧食收購目標。二要搞好產銷銜接。積極支持和鼓勵產銷區雙方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發展購銷合作、生產合作、儲備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三要加強地方儲備糧管理。做到優化品種結構、及時輪換,確保數量真實、質量合格、儲藏安全,充分發揮地方儲備糧的吞吐調節作用。四要加強糧食安全的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做好糧食生產、消費、庫存、儲備、價格等市場動態以及突發事件的適時監測,掌握和扶持一批設施較好、加工能力較強的糧油企業作為應急供應指定企業,確保應急調控的需要。同時,重點保障邊遠山區、退耕還林區、水庫移民區和受災地區的糧食供應,認真做好軍糧供應工作。
(二)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要創新企業運行機制,使糧食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各級政府要按有關政策規定將國有糧食企業分流職工納入當地再就業規劃和社會保障體系,并發揮國有糧食企業購銷網點資源優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面向農民、方便居民的業務,努力增加就業崗位。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是優化組織結構。國有糧食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主要以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為基礎,以糧油倉儲、加工設施、購銷網絡等優質資產為依托,通過改制重組,組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公司制糧食購銷企業,作為政府實施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邊遠山區也要保留必要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糧食購銷企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糧食企業改制后要管好盤活國有糧食企業的有效資產。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規定對糧食企業的國有資產“授權縣以上糧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監督和管理”,要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發揮糧食網絡資產的優勢,實現保值增值。
(三)發展糧油產業化經營,延長糧食產業鏈。一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快以糧食購銷、加工、儲備企業為龍頭的糧油產業化經營體系建設,推進糧油加工、物流園區建設,促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二要發展優質專用糧油訂單生產。依托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加快建設適應不同需要的專用糧油生產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優質糧油產業帶。堅持優質優價政策,帶動農民種糧增收。三要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爭創名優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努力打造幾個在全國、全省叫得響的*糧油品牌,改變我市糧油產品品牌不少、名牌不多的現狀。四是積極培育壯大糧油專業合作組織。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等經營模式,在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四)加強糧食科技工作,促進科技興糧。國家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設的主要方向是藏糧于地、藏糧于庫、藏糧于科技有機結合。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科技興糧”的意識,把科技興糧擺在突出位置。當前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強糧油精深加工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不斷提高糧食加工深度、加工層次和技術裝備水平,延長糧食產業鏈,提高糧食附加值。有關資料表明,價值1元的糧食經過加工處理后,在美國可增值3.7元,日本可增值2.2元。發達國家糧食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3:1以上,我國只有0.5:1,發展前景廣闊。二要提高儲糧科技水平。大力開展儲糧技術創新活動,積極推廣低溫、準低溫和無公害儲糧技術,不斷提高安全儲藏水平。大力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努力降低農戶儲糧損失。三要做好糧食標準質量工作。糧食質量和衛生監管是糧食流通管理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有利于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和品質優化、有利于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利于糧食有序流通的原則,加強質量標準的管理和貫徹實施。
(五)大力實施依法管糧,切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加快轉變行政職能,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努力營造穩定、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要健全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制度。依法實施糧食收購行政許可,鼓勵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進入糧食收購領域。依法保護和規范各種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維護糧食市場正常秩序。各級政府要根據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開展糧食行政執法和流通統計、質量監管工作的需要,為糧食部門依法行政創造必要的機構、人員條件,提供必要的設施和經費保障。同時,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省政府“實施辦法”的規定,開展收購資格、執行統計制度、糧油食品衛生和地方儲備糧管理的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六)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行業形象。加強糧食系統隊伍建設,是做好糧食工作的永恒課題。一要加強行業文化建設。結合糧食行業特點和時代要求,牢固樹立“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行業宗旨,大力弘揚“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優良傳統,努力形成“實干興業、有為有位”的共同追求。二要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管糧的全新職能。廣大糧食行政管理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依法管糧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強糧食系統人力資源開發。改革后糧食企業的員工,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留下來的優秀分子,一定要倍加珍惜,并通過優化組合、科學配置,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糧食企業廣大員工要著力增強市場意識,加強能力建設,積極投身創業實踐。四要發現、培養和起用一批優秀人才。“政以得賢為本,國以任賢而興”。用事業、感情和待遇吸引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進入糧食系統,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大力發展“能人經濟”。五要高度重視農村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貼近農民、了解市場、經營靈活的優勢,并大力加強引導和培訓,共同搞好糧食流通。
同志們,糧食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進程中,讓我們開拓奮進,扎實工作,不斷開創我市糧食工作新局面,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上一篇:糧食局規范糧食安全發展計劃
- 下一篇:步進電機一體化控制系統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