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新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講話
時間:2022-09-03 09:49:00
導語:示范新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去年全區示范新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昨天,大家現場參觀了去年全區重點建設的8個示范新村。前面,大石鎮、泥窩村、龍潭鄉、區檢察院作了經驗交流發言;壽于同志傳達了市上會議精神,總結了2010年示范新村建設暨特色農業發展工作;正平同志具體安排了2006年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貫徹好、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這里,我再強調幾點。
一、關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問題
去年以來,我區始終堅持示范新村建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緊緊圍繞結構調整這根主線,促進農民增收這個目的,狠抓了無公害蔬菜、種草養畜、水產養殖、巖桂和油橄欖栽植,不少村的產業結構調整都取得顯著成效,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但回頭審視,也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做到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和特色還不夠,存在產業趨同現象。二是在調整的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一些地方不是面向市場調,圍繞農民增收調,而是圍繞目標考核和應付檢查調,調整的起點較低。三是招商引資、龍頭企業、業主開發多種成份、多方力量參與不夠,還是僅僅依靠農民自己調,一家一戶調、單槍匹馬調,農民群眾怨氣還比較多。四是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營銷手段還十分落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還很低,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五是對農民的技術技能(包括農業科技和非農技術技能)培訓、觀念和理論的引導還不夠,也存在一些盲目性。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在今后的產業結構調整中,要注意三點。
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嚴格保護耕地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始終重視維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始終重視增加農民特別是種糧農民的收入,在此前提下,繼續調整農業結構,推進優勢農產品合理布局,加快特色農業發展。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定位要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性舉措,要按照“推進產業化、全面建小康”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示范新村為載體,以創新機制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目的,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技術服務和項目支持等措施,全面啟動“綠色經濟長廊”工程,重點培育無公害蔬菜、種草養畜、白龍湖網箱養魚、巖桂和油橄欖種植四大特色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產業格局。
三是培育壯大產業結構調整載體。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龍頭企業是關鍵。要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一根鏈條”的思路,通過財政支持、實行稅費優惠政策、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鼓勵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等措施,培育壯大、改造提升一批市場競爭力強、成規模、上檔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要通過小額貸款、貼息補助形式,推、育、引、聘等辦法,鼓勵和支持農民、機關干部從事農業開發,引導種植能手、專業大戶、中介組織、龍頭企業等發展規模經營,并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推行農產品原產地標記制度,擴大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吸引一批從事二、三產業開發的業主投身農業開發。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營銷組織、行業協會、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隊伍,拓展營銷渠道,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本質又是農民收入問題。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既是政治問題又是當務之急,也是今后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發揮國家政策對農民增收的導向和帶動作用,努力建立農業增效增收的長效機制,要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調動好廣大農民的自主經營的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支持和維護他們意愿,不要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強行干涉。
二、關于示范新村建設問題
去年,我們把加快示范新村建設作為實踐“三個代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城鄉相融、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按照一個新村、一個特色、一個載體、一根鏈條的工作思路,抓領導,抓投入,抓幫扶,示范新村開局良好,真正起到了“小示范、大推動”的作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公務員之家: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示范新村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體現,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載體。我們一定要堅決克服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牢固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牢固樹立“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思想。憑自己的雙手,發揚迎難而上、無私無畏、鐵骨錚錚、勇爭一流的精神,通過科學、求實、苦干來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區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作風,變“要我幫”為“主動扶”,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以示范新村建設為己任,帶著感情做工作,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示范新村建設要進一步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建設范圍。繼續增加財政的導向投入,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學習蒼溪“戶辦工程”經驗,繼續把改田改土、鄉村道路、人畜飲水、農村沼氣、通郵架電、生態庭院等作為示范新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增收致富基礎。
三是加大產業培植力度。示范新村建設要以庭園為載體,以戶為支撐,圍繞打造108線、212線綠色經濟長廊,加快四大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抓好特色骨干產業,重點抓好赤化到大石蔬菜產業帶的建設,認真實施家庭牧場項目,著力打造龍潭仔豬之鄉,大石奶牛養殖基地,抓好白龍湖網箱養魚,壯大“支撐”活“載體”,搞活“載體”強“支撐”。
四是用好用活資金。對財政扶貧、以工代賑,對口幫扶、退耕還林還草、廣播電視村村通、科技扶貧示范項目等各類專項資金,實行“投資渠道不變,用途不變,集中打捆使用”的辦法,投入到示范新村建設上。嚴格實行資金專儲制、預算制、審批制、回單制和獎懲制,把資金用在刀刃上。
五是強化村級組織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特別是黨的建設,不斷提高村級組織特別是“兩委”及“一把手”的經濟發展理念、決策指揮水平。要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班子,要堅持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走“支部+協會”運行模式,使支部與協會有機互融、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真正達到形成聯動合力,實現雙贏效果,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作用。同時積極推行“強村并組”工作,選派年富力強的優秀鄉鎮干部到村任職,配強村干部隊伍,為示范新村建設提供監督有力的組織保證。
三、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完成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始終圍繞農村發展經濟抓黨建,提高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找準黨建工作與農村經濟工作的結合點,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找到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農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連接點,在幫民致富的產業活動中發揮引導帶動作用。二是要進一步轉變工作觀念。要堅定不移地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創新服務機制,改變只重視生產的單一做法,要了解市場、研究市場、適應市場、開拓市場,幫助農民樹立起商品意識、發展意識和效益意識,按市場需求選擇生產,按科學技術改變生產,按增收致富發展生產,按現代農業要求融入產業化鏈條。三是要進一步改進領導方式。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對農村工作的指導要從過去以行政手段為主轉到綜合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上來,遵循經濟規律,堅持依法行政;從直接指揮生產、廣泛介入微觀經濟活動轉到加強政策引導和優化公共服務上來,當好引導者、服務者和“裁判員”;從一般號召轉到具體指導、典型示范上來,注重深入實際,增強工作實效,充分調動農民自主創業和增收的積極性。四是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為民辦好事,減輕農民負擔作為衡量是否真正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重要標準,帶著深厚感情,抱著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態度,注意研究農村稅費改革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決防止對減負工作出現松勁情緒,著眼于減少和積極預防涉及農民負擔案件的發生,及時化解容易引發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理順農民群眾情緒的工作。切實把人民群眾創業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密切干群關系,推動工作開展。
同志們,示范新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事關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希望大家以這次現場會為契機,找差距、想辦法、添措施、破難題,以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掀起示范新村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新的高潮,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廣電服務中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在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