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化發展總結講話

時間:2022-12-22 03:13:00

導語:農村產業化發展總結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產業化發展總結講話

同志們:

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大、屆三中全會以及自治區和呼市相關會議精神;總結年我區農村工作,今天召開的區年農村工作會議。表彰年度農村工作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圍繞區委、區政府確定的中心任務,安排部署年我區農村工作。

年全區農村工作的簡要回顧

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區農村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工作亮點不斷增加。農村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和設施農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業農村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大青山前坡沖積扇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穩步增長,達到80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

一、特色優勢產業初具規模,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立足我區農村實際,以發展避災、節水、高效、設施農業為主要方向,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

一是立足城郊優勢,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以香島、綠豐苑、綠豐達等企業為龍頭,通過整合政府、企業、農戶各方資金,共投資3000多萬元,在討思浩、古路板、野馬圖等村新建溫室大棚350棟,新增蔬菜保護地320畝,新增蔬菜產量3100噸。其中,香島生態農莊投資1500萬元,完善了基礎設施;綠豐苑農業產業化示范園,100畝蔬菜基地和17個蔬菜品種通過了國家有機農產品質量體系認證。全區蔬菜種植業初步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的良好發展格局。

二是結合區域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高效、多元養殖業。啟動建設了討思浩千頭奶牛養殖小區和年出欄5000頭的香島生豬養殖小區,進一步規范擴大了大窯村、生蓋營村、烏蘭不浪村生豬養殖業,全區生豬和基礎母羊存欄數分別達到1.78萬頭和2.2萬只,完成畜種改良2萬頭(只),奶牛、生豬等養殖業逐步向園區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動物防疫和檢疫工作扎實開展,加強了基層防疫員隊伍建設,提高了防疫員工資待遇,口蹄疫等重點疫病防疫密度均達到100%,保持了全年無動物疫情發生的好成績。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積極采取村鎮干部進駐奶站實行“三盯”等有效措施,加強了奶站的監督、管理和整頓工作,及時妥善處置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奶農利益,共發放臨時性奶款補貼75.6萬元,全區奶站由原來的23家整合為17家。確保了全區畜牧業動物、持續、穩定發展。

三是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全年投入農業科技資金170多萬元,重點扶持了討思浩、野馬圖、奎素、甲蘭板等村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大了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力度,進一步完善了農業和林業兩個科技示范基地,成功推廣了草莓、鮮棗等一批果蔬新品種。啟動實施了500頭奶牛性控繁育改良工程。積極推廣沼氣清潔能源,投入33萬元在討思浩村和甲蘭板村新建沼氣池82個。圍繞蔬菜種植、經濟林推廣和奶牛養殖等方面,開展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6期次,培訓農民達2080多人次,發放各類農業科技書籍4000余冊。在古路板村建成了區農村黨員科技培訓中心。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特派員制度,為企業和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和農業科技服務。培育形成了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其中有11戶被評為我區年度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先進示范戶。

二、生態建設穩步推進,經濟林開發初見成效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3萬畝、退耕還林工程5000畝、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1萬畝,并對2.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了補植,共栽各類苗木104萬株。認真實施荒山荒地造林、村鎮綠化、道路綠化、農田林網化等綠動物程,完成全民義務植樹98.6萬株、四旁造林1100畝、以封代造4000畝。爭取到了100萬歐元貸款的碳匯造林項目。投資1000萬元,實施了大青山前坡奎素段4000畝經濟林和生態林建設工程,整理土地850畝,定植苗木4.4萬株。林業科技示范基地,新建了培訓中心、攔水壩、果園、鹿場等配套設施,擴建了棗樹種植大棚,試種了布榔、蓯蓉等經濟作物和藥材。積極推廣鮮棗種植,在甲蘭板村、奎素村新建示范大棚50個,栽植苗木9000多株。林政管理工作不斷加強。開展了“飛鷹”、“雪原二號”等林政執法集中行動,處理林政案件21起。森林防火工作進一步加強,防火設施設備得到進一步改善,新建防火檢查站和護林小隊工作站各1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扎實開展,全年防治森林病蟲害面積1.5萬畝。禁牧和管護工作力度繼續加大,累計出動人員1000多人(次),有效地制止了林區內散牧行為。全區生態動物進一步改善。

三、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道路建設成效顯著

經過幾年努力,我區農業基礎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全區共有機電井225眼、水澆地面積5.8萬畝、節水灌溉面積5.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萬多畝。尤其是年我們通過各種措施,多方籌集資金,投資1500多萬元,完成了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奎素截伏流工程、面鋪窯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三個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實施了莊子村、面鋪窯村等一批人畜飲水改造工程;啟動了投資700多萬元的野馬圖村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全區農田水利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村的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農村道路建設和管理成效顯著。全年投資2650萬元,建成了8.4公里的神水梁旅游專線、6公里的青山大道東西延伸段、4.9公里的殯儀館環形路以及野馬圖、甲蘭板、惱包、莊子等村的17公里村間道路,全年共新建和改造農村道路36公里,提前兩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的奮斗目標。在加快農村道路建設的同時,加大了路政管理力度,征收農村小額養路費2萬元,加強了道路維護和綠化,完善了道路配套設施,開通了農村客運班車,有效改善了農村交通運輸條件,為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生態旅游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旅游業開發力度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帶三線”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對全區旅游業發展規劃進行了重新修訂,編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鎮和盤龍山旅游景區規劃。加快了旅游項目建設進度,巨華葡萄酒莊園酒廠開工建設;奧淳原生態酒莊園酒廠峻工投產,并新建了酒道館;投入200余萬元,啟動了面鋪窯農家樂旅游項目,建成農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畫院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蒙錫玏馬術俱樂部完成了項目規劃和征地工作。華盛休閑體檢中心等旅游項目正在加緊辦理相關手續。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設施。小井溝生態園、綠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評為“市農家樂旅游點”。成功舉辦首屆區冰雪旅游節暨冰雪趣味運動會。旅游業從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的步伐明顯加快,對全區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影響力開始逐步顯現。

五、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區發放糧食種植補貼50萬元、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349萬元、農機補貼8.3萬元。扎實開展扶貧工作,修訂了《區—2012年扶貧規劃》;實施了生蓋營、惱包、大窯、面鋪窯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和野馬圖、甲蘭板產業扶貧項目;爭取到了扶貧貼息貸款等新的扶貧項目;加大了社會扶貧力度,籌集資金410萬元,切實幫助貧困村解決了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問題,涌現出了以區委組織部為代表的一批社會扶貧先進集體,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按照“六新一好”的新農村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各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制定了《區-2012年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工程建設規劃》。加大了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強了村容村貌整治。將農村學校全部納入區教育局直管,并完成了保合少和討思浩兩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擴建了保合少衛生院,新建了原毫沁營鎮衛生院。在討思浩、甲蘭板、奎素、野馬圖等村新建改造農村戶廁300座。為無集體經濟的19個村的村干部發放了工資。加快了討思浩、三卜樹兩個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步伐,特別是討思浩村蔬菜種植、奶牛養殖等產業發展成效突出,起到了很好示范帶動作用。全區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整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

一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區各部門、各鎮村和全體農村干部群眾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我區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但我們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我區農村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基礎條件雖然得到較大改善,但設施農業比例仍然偏低,農業增產增效的基礎還不穩固;二是特色主導產業雖然初具規模,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效益和產業化程度還比較低;三是旅游業雖然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缺少實力強、帶動輻射力大的龍頭企業,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引進工作仍需加強;四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農產品價格呈現下降趨勢,農民工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壓力進一步加大;五是食品質量安全、自然災害和動植物疫病等問題的不斷發生,使農業發展面臨更多的沖擊和不確定因素;六是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與建設新農村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改變農村面貌的任務仍然繁重。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