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業再就業和發展勞務經濟工作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10-19 05:28:00
導語:市就業再就業和發展勞務經濟工作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剛才,王學同志通報了去年以來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和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點,并對起草《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勞務經濟決定〉的實施意見》進行了說明,大家分別對《實施意見》和《市發展勞務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進行了討論。希望各部門按照這次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履行職責,抓好落實,把再就業工作和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再就業工作和發展勞務經濟的重大意義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就業再就業工作列為十項民心工程,通過進一步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再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就業服務手段等措施,使全市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年末全市城鎮就業人員36.2萬人,比上年增長6.2%,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3萬人。今年1—5月份,城鎮新增就業6012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勞務輸出總量達到41.2萬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重視民生、正確領導的具體體現,是各部門服務大局、密切配合、銳意改革、扎實工作的結果,這項工作的穩步推進是對我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深化改革的新貢獻,市委、市政府是滿意的。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認清形勢,要看到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人們對提高就業質量、從事體面勞動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是全黨、各級政府的工作重心,必須提高到極端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我市今年就業再就業的總體工作目標是,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4萬人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著力解決城鄉就業和農民增收兩大民生問題。這個目標任務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市來講,可以說是艱巨的,但我相信通過扎實工作也是能夠完成的。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不僅關系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穩定,還關系到引進先進生產力,加快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壯大縣城經濟實力,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一是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認識抓好勞務經濟的重要性。在市委研究出臺《加快發展勞務經濟決定》的會議上,各位領導認識是一致的,發展勞務經濟符合*當前地少人多、農業并不發達的客觀實際,要達到農民人均收入7000元的小康社會目標,必須注重勞務經濟的貢獻。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通過初步調查,20*年全市勞務收入已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折合每人760元,這個數字說明,勞務經濟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面對三大挑戰,即“三農”問題、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三大挑戰,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必須樹立抓經濟必抓勞務經濟的觀念,充分認識發展勞務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積累過程的現實需要,也是致富奔小康、實現農村人口大規模轉移的長遠需要。二是加快發展勞務經濟,是推廣土地規模經營,實現農村經濟結構深層次調整的戰略選擇。我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還處于淺層次、粗放型、小規模、低效益階段,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大量減少農業人口,讓少數人多種地,使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實行規模經營,規模調整。三是加快發展勞務經濟,是幫助農民轉變觀念,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快勞動力轉移,使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尤其是中青年,置身于經濟發展的前沿,思想、文化、技能不斷得到提高,綜合素質會產生較大的飛躍。一部分優秀分子在積累了資金、掌握了技能之后,回鄉或進城創業、領辦企業,成為農民致富帶頭人或產業工人的一部分,對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將會起到積極作用。為此,各部門領導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富民強市,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
二、以就業崗位開發為中心全力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
做好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和諧*為目標,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的原則。從就業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看,勞動力增長水平和生產率的提高是經濟增長的兩大基本要素,因此,解決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經濟增長。就業再就業工作要以新增就業崗位和控制失業率為目標,扶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挖掘就業潛力,拓展就業空間。要根據我市市情,突出“綠色就業、旅游就業、輸出就業”三大品牌戰略。要通過實施民心工程,深入開展就業援助行動,建立長效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再就業援助體系。要統籌城鄉就業培訓,搞好就業服務。
具體工作中除了繼續抓好各項優惠扶持政策落實、再就業項目招投標、小額貸款、再就業培訓等項工作外,要針對下崗向失業保險并軌的實際需要,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要特別關注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崗位援助,開發一批公益性就業崗位。要在全市扎實推進“9933”援助工程,在三年時間內,培育扶持社區就業實體90個,扶持自主創業“小老板”900個,開發社區就業崗位3000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0000人。有關部門要按照指導方案的要求抓好貫徹落實。
三、圍繞“六個轉變”做強做大勞務經濟
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發展勞務經濟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中發[20*][20*]兩個一號文件、市委市政府《發展勞務經濟的決定》和今天大家討論的這個《實施意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圍繞“六個轉變”,突出解決好外出就業苦于無門路、難于無技能、困于無保障的問題,強化組織引導,搞好就業服務,全力開創發展勞務經濟的新局面。
第一,從抓培訓入手,使輸出人員素質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當前,我市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8%左右,輸出人員中技能人員僅占20%左右。輸出人員大多數從事體力勞動,工資待遇相對較低,輸出結構處于低層次,也使一些有一定素質要求的用工合同得不到滿足。抓好農民素質的培訓提高,不僅是當前轉移就業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素質長遠目標的需要,為此,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一要整合現有職教資源,建立健全培訓體系。按照市場化、社會化原則,整合利用全市各類培訓資源,組建集團化培訓網絡,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勞動、教育部門牽頭負責的輸出培訓工作格局;二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廣泛深入開展針對農民轉移就業需要的引導性、技能性、創業培訓和農業科技培訓。三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要認真調查分析用工企業的用工需求、用工結構和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比如,我市鐵礦業的發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層次的專業操作人員,這個市場有多大,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利用好。總的要求是,要在總結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讓農民通過培訓真正提高素質,讓這項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通過幾年的努力,使我市的輸出層次得到質的飛躍和提高。
第二,從抓就業引導入手,使輸出組織形式由自發性、零星式、小批量向有組織、成建制、大批量、有序化轉變。從統計情況看,全市只有40%左右的勞務輸出為有組織、成建制的輸出,組織化程度不高,輸出的主要形式還停留在自發性、零星式和小批量,造成外出務工人員權益得不到保障、整體輸出規模較小、承擔大型工程任務能力差、輸出品牌不亮等問題,與發展勞務經濟的要求很不適應。為此,必須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組織方式的轉變。一是要靠正確引導,充分依靠鄉鎮黨委政府、鄉鎮勞動保障事務站、新聞輿論的正面引導,使富余勞動力認識到有組織輸出的益處所在。二是要與用工單位,特別是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著重搞好定單定向輸出。三是放開搞活職介,積極穩妥地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凡是年輸出500人以上的鄉鎮和民營機構都可申辦勞務中介組織。四是要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等部門、職業學校、在外務工能人的主導作用,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職業學校的積極組織、在外能人的成建制帶動提高組織化程度。
第三,從抓開發新的輸出渠道入手,使輸出市場由集中京津向開發其他地域轉移。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充分依靠京津市場,使我市的勞務輸出有了穩固的根基。京津用工市場對于我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必須抓住毫不動搖,但要擴大我市的輸出規模,還必須拓展新的輸出地域,主要是兩個領域,一是國內領域,我們應該按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水平,把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城市、西部大開發城市作為拓寬國內輸出渠道的重點,建立合作關系。重點放在新地區、新行業、新客戶的開發上。今年下半年要在北京召開一次勞務經濟推介簽約聯誼活動,對當前正在進行的勞務推介聯誼活動進行總結,信息,拓展渠道,推動合作。二是積極探索國際勞務輸出途徑。我市國際勞務是個弱點,我們要多想辦法、積極嘗試,主動與有輸出渠道的行業組織、職介機構取得聯系,在積極穩妥的原則下,不斷擴展我市的國際勞務。三是在抓輸出的同時要重視抓好就地轉移就業,從去年的情況看,我市就地轉移就業的農民有一定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市工礦業發展、公路交通建設、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建設加快帶動的優勢。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就地轉移在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中的作用,必須認識到隨著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大避暑山莊旅游格局的形成,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必然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又一重要渠道,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為農民創造應有的轉移就業環境。
第四,從提高就業質量入手,使輸出就業崗位由短期臨時性就業向長期穩定性就業轉變。提高就業質量實現相對穩定就業,是農村勞動力在轉移就業過程中必然提出的新要求。農民工輸出的崗位多年來是苦、臟、累、險崗位,大多是臨時性就業,沒有長期保證,可以講是朝夕有別,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權力的有效保障、體面勞動、穩定就業的要求自然成為人們的新要求,這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合情合理。為此,我們必須抓輸出質量,把重點放在建立一批工資待遇較高、合同時間較長、專業化水平較高、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勞務合作上。
第五,從建立機制入手,使輸出人員權益由無保障向有效維護轉變。近年來,農民工一直是城市就業的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和保障。去年以來,全國對清理拖欠農民工資問題進行了專項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不簽定勞動合同、工作超時、不繳社會保險、工傷事故得不到補償、子女上學得不到公平對待等問題仍然十分普遍,有的地方多年工資待遇不變,出現了“民工荒”。我市是輸出型地區,但已經出現很多招工信息招不到人的現象,根本原因無非兩方面,一是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了,務工與就地轉移的收入相對縮小;二是外出打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我們要把維權問題重視起來,勞動保障部門要制定具體辦法,工會部門要積極參與,要與輸出地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解決具體問題,探索建立維權機制,讓農民工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六,從打造品牌入手,由勞務“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當前,勞務經濟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國外的菲律賓女傭、英式管家等都是世界知名勞務品牌,國內的“米脂婆姨”、“藍田廚師”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脫穎而出,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泉州以制鞋為主導產業,他們提出的思路是把產業做大、把企業做強、把品牌做亮,政府出資支持品牌、獎勵品牌,對此,我們應該有所借鑒。我們*同樣要樹立自己的勞務品牌,搶先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勞務市場上占領先機。我們常說,*人口音純正、勤勞質樸、為人正直,這是我們的品牌,但是必須在此基礎上精心打造*更響亮、更有影響力的品牌,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去抓,一是通過培訓去創品牌,二是通過政府引導去樹品牌,三是通過后續化服務去亮品牌。我們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藝,通過能人和專業隊伍帶動,把具有特長的勞動力組成“人才方陣”,突出個性,錯位發展,變一般化輸出為特色化輸出,把勞務“游擊隊”變成“專業化軍團”,全方位推進品牌戰略,形成“一縣一品、一校一品”的格局,形成自己的勞務優勢,最終占領市場,鞏固市場、擴大市場。
同志們,就業再就業和勞務經濟工作關乎民生的大事,這兩項工作任務艱巨,希望大家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著眼點出發,立足自身崗位,扎實為民謀民、辦事,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希望大家同心協力、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甘于奉獻,把我市的就業再就業和勞務經濟工作抓緊抓實抓牢,推上一個新臺階。
- 上一篇:市發展勞務經濟工作會的講話
- 下一篇:市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