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和睦家庭 構建和諧家庭

時間:2022-07-28 09:59:00

導語:創建和睦家庭 構建和諧家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和睦家庭 構建和諧家庭

創建和睦家庭構建和諧##去年以來,##縣婦聯從構建和諧社會高度著眼,結合##實際,立足黨政所需、婦女所求、婦聯所能的工作定位,根據家庭和婦女的愿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和睦家庭創建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廣大農民的道德水準、精神文化素養的提高,促進了全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入開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層思考黨的十六大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確提出。為貫徹落實這一戰略決策,##縣婦聯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宏偉目標,進行了積極的思考探索。并專門成立了關于家庭情況的調研小組,就婚姻家庭穩定情況,以調查問卷、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入戶調查等形式,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調查。從總體上看,##縣80%以上的家庭處于和睦穩定的狀態,男女平等、夫妻恩愛、孝敬老人、愛護子女、互助友愛、尊重信任。像安桂芳、馮秀婷、王煥美等一批先進模范。安桂芳的婆婆不慎將腿摔傷致殘,她十幾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老人;馮秀婷的丈夫癱瘓,婆婆年齡已高,結婚幾十年,她用愛心支撐著多難的家庭,悉心照料半身不遂的丈夫和婆婆;王煥美雖然家中比較清苦,但是老人吃的、穿的都是全家最好的,心地善良的她見誰有了難,總是主動幫忙,鄉親們推薦她為鄉人大代表。正是成千上萬這樣的和睦家庭,促進了##的穩定,推進了##的健康發展。但是,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相當一部分家庭中仍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主要表現在:1、離婚率偏高。2003年全縣離婚案件有299件,占結婚總數的10.2%;2004年離婚案件有349件,占結婚總數的11.6%。并且離婚平均年齡趨于低齡化,在縣民政部門和法律部門受理的離婚案件中,約有78.9%的夫妻雙方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2、家庭糾紛較多。從婦聯系統接待的信訪案件以及法律部門受理的案件來看,家庭糾紛的案件逐年增多。2003年共報涉及家庭糾紛的案件295起;2004年就達到了344起。此類案件主要表現為家庭暴力、財產糾紛、子女撫養、贍養老人等方面。據統計,家庭暴力案件占11%,財產糾紛占12%,子女撫養占35%,贍養老人占28%。3、未成年人問題比較突出。父母離異是造成子女無人撫養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2003年涉及青少年的刑事案件6起,占案件總數的2%;2004年達到9起,占案件總數的4%。4、鄰里糾紛增多。主要表現在鄰里關系不合、吵鬧打架以及宅基地糾紛等方面。在信訪案件中,涉及鄰里糾紛的占36.2%。除此之外,有些家庭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性別歧視、包辦婚姻、酗酒賭博、打架斗毆、大搞封建迷信、法制觀念淡薄、道德素質低等現象。以上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存在,對于保持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對此,##縣婦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家庭的穩定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確保社會穩定,才能促進社會和諧。要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消除家庭中的不和諧因素,使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全面和諧。基于此,##縣婦聯著力在“家”字上做文章,經過深入調研,在全縣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以“創建和睦家庭,構建和諧##”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積極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廣泛吸引社會成員參與,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做到平等和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共同營造和諧、寬松、快樂的家庭環境。以家庭的平等、文明、和睦、穩定,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安定團結;以家庭的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為構建“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唱響和睦家庭主旋律##縣婦聯始終堅持以倡揚家庭道德新風,提高農村家庭文明程度為目標,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的職能作用,創新載體,豐富內容,使和睦家庭創建活動成為婦聯組織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有效載體。1、制定方案,明確步驟。制定了《##縣婦聯關于在全縣開展和睦家庭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和《##縣和睦家庭創建十條標準》,明確提出了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實施步驟、考核標準等。婦聯牽頭將創建工作長遠規劃、健全機制、有機整合、全面推進,把和睦家庭創建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全縣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貫徹活動,并結合《新婚姻法》,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婚姻,抵制草率結婚離婚、家庭暴力、婚外戀等丑惡社會現象,并加大了對社會丑惡現象的懲治力度。同時,通過群眾來信來訪,對執法不嚴、用法不當的案件,積極向有關部門呼吁,并通過法律手段促進問題解決。2、試點先行,樹好樣板。在道東堡鄉先行試點,在該鄉的東大姑廟村率先啟動創建活動。根據該村實際情況,結合和睦家庭十條標準,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會、黨員大會和群眾代表會。經過充分討論醞釀,多方征求意見,使全村群眾對創建和睦家庭活動有了普遍的認識,并得到積極響應。年底,由村道德評議會提名,村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出第一批和睦家庭示范戶60戶。并在示范戶門上掛上特制的“和睦家庭”標志,村支部為示范戶拍攝全家合影,并登上村“和睦家庭”光榮榜。村民十分在意這種評議,得到好評被掛牌的家庭增強了榮譽感,受到村民的尊敬。現在該村家家戶戶都在申報參加和睦家庭評選,積極參與創建活動,爭當和睦家庭。3、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為使試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及時召開了觀摩會,組織各鄉(鎮)主管書記、鄉婦聯主席、縣直婦委會主任和第一批創建村村婦代主任等200余人參加了會議,縣四套班子領導到村指導工作。道東堡鄉黨委書記、東大姑廟村黨支部書記分別做了經驗介紹,和睦家庭代表也進行了現身說法;全鄉100戶和睦家庭代表聯合向全縣姐妹發出了“創建和睦家庭、構建和諧鄉鎮”的倡議;與會人員還到和睦家庭一條街和示范戶家里進行了觀摩座談,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教育。4、輿論宣傳,大造聲勢。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為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第一批參加創建活動的86個村,村村刷寫標語,辦黑板報,并配以文藝節目、詩歌、漫畫等形式宣傳創建和睦家庭的好處。縣電視臺還開辟了“家和萬事興”專題欄目,對和睦家庭示范戶宇香菊“夫妻和睦、科技致富”和賈素芳“尊老敬老、鄰里團結”等典型事跡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帶動了更多的家庭投入到創建活動中來。5、強化管理,保證質量。為保證創建活動的質量,從四個方面強化管理。一是加強了領導。縣委專門成立了和睦家庭創建活動領導小組,主管書記任組長,親自抓,抓具體;婦聯、文明委配合抓,分層次,有針對地抓落實。二是制定了明確的標準。結合縣情,圍繞尊老敬老、計劃生育、鄰里關系等方面制定了10條和睦家庭標準,發放到廣大家庭中,作為評選依據。三是嚴格管理程序。按照“一年兩評、五步進行、動態管理”12字原則進行。“一年兩評”,指的是和睦家庭創建活動要全年創建不間斷,半年初評,年終總評;“五步進行”,指在評選中嚴格按照自我認定、小組審評、張榜公示、鄉級審批、縣級掛牌五個步驟進行;“動態管理”,指“和睦家庭”榮譽稱號不實行終身制,凡是出現鄰里不和、不孝敬公婆、妯娌吵鬧等現象的,撤消其榮譽稱號,半年后方可參加新一輪評選。四是建立激勵機制。縣委明確規定,和睦家庭創建要與文明村的評選相結合,凡和睦家庭數量不超過村總戶數一半的不能評為文明村;被命名為和睦家庭的,在征兵、招工、發放宅基地時優先考慮。6、抓好結合,整體推進。把和睦家庭創建作為婦女工作的一個有效載體,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不斷賦于新的內容,從而使創建工作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一是同提高婦女自身素質相結合。倡導“四進家”,即思想道德進家庭,科學技術進家庭,文體娛樂進家庭,法律常識進家庭。并結合毛線編織加工基地、玩具加工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利用農村婦女培訓學校舉辦各類培訓班28期,培訓婦女15000余人(次)。選樹文化、藝術、綠色等特色家庭100余戶,有效地活躍了婦女工作的局面。二是同普法教育相結合。針對不贍養老人、家庭暴力等不良社會現象,利用維權巡回合議庭公開審理典型案件2起,通過以案釋法,教育群眾弘揚家庭美德,增強法制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三是同家庭教育相結合。通過“好搖籃”示范戶的評選,“雙合格”活動的開展,普及家教知識,提高家長素質,把和睦家庭創建活動引向深入。奏響和諧社會美好樂章和睦家庭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廣大農村家庭的思想道德素質、精神文化素養、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奏響了和諧社會的美好樂章。截止目前,全縣家庭參創率達41%以上,全縣已評選出好婆媳、好妯娌典型600余對,敬老好媳婦1000余名,和睦家庭示范戶1800余戶。1、和睦家庭的創建消除了家庭中不和諧的音符。通過創建活動的不斷深入,家庭關系呈現出良好的局面。離婚率明顯下降。據統計,今年1—5月份,全縣離婚案件46件,占結婚總數的3.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個百分點。家庭糾紛減少。夫妻關系和睦了,家庭成員的關系得到顯著改善,今年上半年,幾乎沒有由于家庭糾紛引起的上訪案件。子女孝敬老人,父母關心孩子,婆媳間的吵鬧沒有了,妯娌間不和的聲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和睦相處的良好局面。毛金玉大娘的一番話深刻的表明了自己的感觸:“以前4個媳婦不和睦,互相攀比,很少關心老人。通過參加創建活動,四妯娌關系好了,也懂得心疼俺了,做了好吃的給俺送,衣服臟了有人洗了。”2、和睦家庭的創建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各家各戶和睦相處,再也沒有時間打罵吵鬧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發家致富搞經濟上。目前,以婦女為主導的草莓、食用菌、葡萄、大棚蔬菜等專業村30多個,科技女能手120名。通過活動的開展,一些舊的思想觀念得到改變,相當一部分婦女已不再被束縛在鍋前灶邊,而是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創業的意識。如已有一些農村婦女興辦家庭農場、家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200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2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70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0.5%、15.8%,農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3、和睦家庭的創建為廣大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正是緣于創建活動,廣大兒童才可以生活在一個文明禮貌、平等友愛、和諧融洽的家庭之中。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們開心生活、快樂成長,有利于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今年以來,全縣沒有出現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初中生王佳佳說:“以前爸爸老是喝酒,媽媽總是打麻將,他們三天兩頭吵架,從來沒有時間關心我,現在他們都變了,爸爸不喝酒了,媽媽不打麻將了,他們一有時間就來幫助我學習,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4、和睦家庭的創建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呈現出穩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鄰里關系顯著改善。以前的吵鬧打罵現象,完全被現在的團結友愛,尊重和睦所代替,面對問題都能相互理解、相互謙讓,使矛盾糾紛能夠消除在萌芽狀態。上訪案件大量減少。今年上半年,因家庭或鄰里糾紛的上訪案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0余件,而且沒有出現到市、赴省、進京集體訪案件。民事刑事案件大量減少。今年上半年,全縣共發生各類民事刑事案件137起,而去年同期則有266起,案件率顯著下降。同時,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得到有效的化解。5、和睦家庭的創建促進了“和諧##”的構建。“家和萬事興”。和睦家庭的音符,奏響了整個社會和諧的總樂章。道德素質顯著提高。通過《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貫徹,人們的道德素質普遍有所提高,明禮誠信、公平買賣、樂于助人、富有愛心。一位老大娘這樣說道:“現在在市集上買東西,再也沒有遇到過缺斤少兩、欺行霸市的現象,真的很放心。”法制觀念顯著增強。結合電視欄目的法制頻道和大街小巷的法制宣傳欄,廣泛宣傳法律知識,現在廣大農民已普遍懂法,并能夠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業余生活豐富多彩。開展創建活動以來,廣大社會成員漸漸的摒棄了一些傳統的陋習。搞封建迷信活動的越來越少,參與賭博酗酒的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到鄉、村和社區的圖書室讀書看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利用科技發家致富奔小康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業余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將越來越好,人與人之間將更加和睦,社會將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