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群眾生產生活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11-07 04:28:00

導語:市長在群眾生產生活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群眾生產生活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年末將至,各方面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向前推進的情況下,市政府決定召開×屆次全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關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迫切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換、結構調整、社會變革過程中,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些多年累積的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大量存在,特別是工人階級中產業工人階層、農民尤其是農業勞動者階層經濟社會地位出現下降的趨勢,這種狀況已引起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我市的現實情況看,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城鎮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城鄉居民的因病致貧、因災返貧問題、困難家庭的住房、就醫以及子女上學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已經十分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一個個面對,一件件解決。去年以來,市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數百萬元資金分別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勞動者職業技術培訓基金”,并投資萬元建設了套廉租房,初步緩解了部分群眾的實際困難。盡管市政府在關心困難群體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還很不夠。這次處理(某某)公司職工上訪事件,我和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在駐廠三天的慰問走訪中,觸動很大,真的沒有想到(某某)公司還有那么困難的職工,真是一貧如洗呀,同志們!作為市長,我應該檢討,我們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也應該反思。對于在當前形勢下,如何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會前,市長辦公會議專題進行了研究。今天市政府決定再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表明了市政府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心。下面,我就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講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要從鞏固執政基礎、加快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關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年的執政歷史反復證明,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是判斷馬克思政黨的試金石。對于我們黨來說,“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鞏固執政地位、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關心群眾生產生活,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這些精辟的論斷,旨在告誡全黨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和執政意識,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否則人民就不會擁護我們,我們的執政基礎就會動搖、執政地位就會發生改變。世紀末,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相繼喪失政權的歷史教訓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的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卻在一夜之間國家解體、政權垮臺。當年的蘇共是一個有年歷史、萬黨員的大黨,卻被解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盡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執政體制僵化,執政能力衰退,不關心群眾生活,嚴重脫離了人民群眾。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安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立黨才能立得穩,執政才能執得好。否則,就會動搖立黨之本,削弱執政之基,阻塞力量之源。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鞏固執政基礎、保持執政地位的高度,懷為民之心,思為政之責,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關心好群眾的生產生活。

二、關心群眾生產生活,是踐行黨的宗旨、打造為民政府的重要舉措。時刻關心群眾的安危冷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實際問題,這是各級領導干部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建設為民政府的重要舉措。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同志在江西蘇區就強調“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當時,同志把改良群眾生活與組織革命戰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土地、勞動、吃飯、穿衣、住房、柴米油鹽、婚姻、婦女學犁耙、生孩子、兒童讀書、修橋修路、生瘡害病等,都列為共產黨、蘇維埃政府和領導干部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上去瑣碎,但對每個群眾和他們的家庭來說,卻都是大事,對革命的成功也至關重要。同志還講過“救民私糧”和“救國公糧”的關系,明確提出要用百分之九十的工作解決“救民私糧”,用百分之十的工作解決“救國公糧”。這個道理,我們要始終銘記。關心群眾生活,走群眾路線,正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也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貫徹根本宗旨,打造為民政府,就必須更加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要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把完成各項工作與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結合起來。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滿腔熱情去做、再難也要竭盡全力去辦。

三、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選擇。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一個穩定協調有序的社會。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得到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美元,現正在向人均美元的新臺階跨越。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這一跨越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發展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這個時期,如果政策把握得當,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進入“黃金發展期”;反之,就會出現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各種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的深入,我國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進行深刻的調整、分化,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日益多樣化的利益訴求。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出現了一些影響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的突出矛盾和潛在隱患。這些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與尚未解決的老矛盾、老問題纏繞在一起,成為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關鍵階段,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黨的執政目標,這是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到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并列的突出位置。建設和諧社會,就是要關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我們在制定政策和開展工作時,只有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抓準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與不同階層的具體利益的結合點,采取有效扶貧幫困的社會政策,確保作為我們黨最廣泛執政基礎的工人、農民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我們的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

四、關心群眾生產生活,是加快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讓廣大群眾盡快過上文明富裕的日子,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加快經濟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發展的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說到底,就是用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用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關心群眾生活,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但是政績,而且是顯績。如果部分群眾生產生活的困難遲遲解決不了,甚至長期無人過問,就是經濟再發展,社會再發達,也不能說是有政績。只有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始終堅持把“加快經濟發展”與“老百姓得實惠”統一起來,處理好長遠和當前、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的生活困難,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小康,日子越過越富裕,才是真正的發展,也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要從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切實把各項幫民之策、惠民之舉、利民之事落到實處

關心群眾生活,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思想行動中,落實到制定和執行方針政策的工作中,落實到關心和解決人民群眾生產與生活的實際問題上。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這個問題不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我們必須從群眾最需要關心和解決的問題入手,通過實際行動,采取有效措施,把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抓緊抓實抓好。

一要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安民之策。必須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著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要確保增加足夠的就業崗位和嚴格控制失業率,這在當前和今后仍將是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地要把財政、信貸支持和稅費減免等政策落到實處,鼓勵社會各界增加就業再就業投入。要把保持經濟快速發展與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統一起來,把治理城市環境、完善城市配套設施、規范市場監管等與促進群眾就業再就業統一起來,把優化就業結構與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統一起來。要進一步發揮企業吸納就業的重要作用,盡可能使富余職工在企業內部就業。要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出口,組織好勞務輸出,在擴大開放中擴大就業。建立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統籌城鄉就業,積極倡導和推廣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同時要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搞好就業再就業服務。引導群眾樹立職業平等、勞動光榮、創業有功的新觀念,鼓勵群眾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今后,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尋找就業

崗位,職業技術學院要發揮職業技術培訓優勢,開展“訂單式”培訓,盡可能讓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上崗就業。

二要切實抓好社會保障工作。要按照“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目標,堅持廣泛覆蓋、適當標準、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相結合,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保體系健康、有序運行。同時要健全和落實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擴大覆蓋范圍,使一時未能就業的職工和生活困難的群眾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具體工作上,一是要繼續加大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擴面征繳,努力拓寬保費來源。二要穩步推進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并軌,注意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接續好社會保障關系。三要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行分類管理,繼續增加低保資金投入,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和穩步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還有一個就是關于拖欠或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中央和省里對此十分重視,并明確提出了要求。我在有關會議上也多次要求并莊嚴承諾,(地名)的農民工工資年底前要全部兌現到位,不得拖欠一分錢。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這項工作認真抓好、落實到位。同時,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要落實各項政策和待遇,加強就業的管理、培訓和服務。對農民工的子女上學、戶籍關系等諸多問題,要與城市居民實行同等待遇,不得搞歧視性規定。

三要解決好困難家庭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我在(某某)公司走訪中,發現不少職工家庭的生活十分困難,其中有一個下崗女職工一人撫養兩個小孩,生活艱難之程度,讓我十分震驚。兩個孩子學習成績聽說都很優秀,但目前很可能因為交不起學費要輟學回家。象這樣的特困家庭,不關心、不幫助、不解決,怎么能行?我們有什么臉面面對群眾?我看光建立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還不夠,還要盡快建立貧困中小學生助學基金。同時,各中小學校對貧困中小學生要盡量減免學費,保證貧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得起學。這個問題市教育部門要盡快研究并拿出方案。對城鄉生活困難家庭的大病救助工作,只要符合條件,就要盡快把救助款發放到他們手中。另外,對企業特困群眾的水費、電費等問題,也要給予適當照顧,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并拿出具體措施。

四要關心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去年以來,我們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決心拿出大筆資金,建設了廉租房,解決了一批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應該說通過我們的努力,城區一批住房困難戶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時,我們也發覺,還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居民特別是困難企業職工的住房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在(某某)公司,我就看到近一半的職工居住在低矮狹小的平房里,條件之惡劣簡直讓人無法想象,說是“貧民窟”一點也不為過。對此,市城建、國土部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盡快組織力量深入市直一些困難企業調查摸底,掌握情況后,在即將建成的套廉租房中,拿出一部分解決企業困難職工的住房問題。同時根據城區現有存量土地情況,考慮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以成本價出售給困難企業職工。

五要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一年多來,我們通過建立領導接訪、群眾評議、仲裁裁決和法律援助四道信訪保障線,信訪案件大幅下降,信訪形勢明顯好轉,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作為解決當前信訪問題的先進經驗被外地引鑒。但同時,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以及環境污染、執法不公等引發的矛盾糾紛還有不少,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級各部門在解決信訪問題時,要從源頭抓起,認真解決導致信訪產生的各種問題。要堅持有訪必接、有信必復,努力提高來信來訪群眾的滿意率。同時要高度重視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健全排查和調處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行政手段和教育、協調、調解等方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建立和完善處理矛盾糾紛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查究制,加強檢查和監督。要及時發現激化矛盾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把不穩定因素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單位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完善有關工作制度和預案,建立和完善社會輿情匯集與分析以及預警、處置等工作機制。對于已經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有關地方和單位的主要領導不能害怕群眾,躲著群眾,遇事繞著走,要敢于負責,親自出面做好群眾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態擴大。企業的負責同志也要建立對話平臺,開展信訪接待活動,并經常深入到職工群眾當中,注意了解和掌握職工的思想動向,多做一些“活血化淤”的工作。為了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最近市政府已根據實際需要,一方面加強了信訪評議團隊伍。再次吸納了名同志,使信訪評議員達到人;另一方面開通了市長熱線電話,安排專人接聽群眾來電,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督促有關部門辦理。在做好信訪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讓群眾認識到,今天(地名)發展的大好形勢和良好局面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取得的,是來之不易的,要倍加珍惜。全市上下都要牢固樹立“(地名)發展,人人有責;(地名)發展,人人有利”的意識。穩定壓倒一切,穩定也決定一切。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也好,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好,建設為民政府也好,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沒有全市人民的精誠團結和凝成一股繩的干勁,都是紙上談兵。應該說,我們在信訪問題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為群眾信訪疏通了渠道,開辟了途徑,也解決了一些問題,群眾是理解和擁護的。只有按照規定程序和正常渠道文明上訪,問題才能得到公正合理地解決。聚眾鬧事、圍堵機關大門、阻斷交通等違法行為,只能破壞穩定的社會環境,損壞(地名)的對外形象,阻礙(地名)的經濟發展,除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對于參與事件的大多數群眾要立足于教育和疏導,對于借機打砸搶的犯罪分子要依法嚴懲。

六要扎實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工作。從目前我市的現實情況看,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農村貧困人口依然較多,特別是部分山區的群眾生活極其困難,甚至有的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對貧困群體,需要全社會向他們伸出援手,去關心、愛護、幫助他們。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扶貧綱要,加大扶貧力度,增加扶貧投入,著力改善重點扶貧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扶貧開發成效。要繼續開展定點扶貧和協作扶貧,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解決溫飽問題,并逐步過上小康生活。對城市貧困家庭和企業下崗職工,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救濟活動,并及時把救濟金、救濟糧等錢物發放到他們手中。今年市里將通過財政安排、社會募集、機關干部捐款等多種渠道,籌資萬元左右對市直企業困難職工和城市貧困家庭開展大范圍的送溫暖活動。同時,在市直組織開展機關干部與企業困難職工結對幫扶活動,落實到人、幫扶到戶。市政府領導同志將帶頭結對子,一對一幫扶。各縣區也要結合本地情況,研究落實意見,真正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團結互助的良好風尚,創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三、要進一步發揚緊密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行動力和執行力,切實提高為民謀利的能力和水平

當前,社會矛盾很多,社會治安、群眾上訪、下崗職工生活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人民群眾的柴米油鹽、生病就醫、孩子上學、衣食住行等問題,需要我們去考慮。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新三民主義”要求,樹立宗旨觀念,強化愛民意識,自覺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下真功夫、苦功夫、實功夫,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一要大力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作風問題,也是黨的形象問題,作風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現在有很多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交通工具先進了,與群眾的距離卻疏遠了;為什么現在干部的文化素質提高了,卻不會做群眾工作了;為什么現在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對干部的意見增多了;為什么現在經濟發展了,反而群眾的怨氣變大了。我看問題的癥結不在于老百姓的覺悟低,而在于我們的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出了問題,滋生了“政治微生物”。現在部分黨員和黨員干部身上有一種不好的作風,叫作“嫌貧愛富”。下基層,找富裕的;要考察,找發達的;交朋友,揀有錢的,對困難群眾的疾苦漠然置之。有的人地位高了、權力大了,對待群眾的態度也變了,不是真心地為老百姓服務,而是以權謀私,貪圖享樂,與老百姓離心離德,加劇了干群之間的對立情緒。實踐證明,這種危險的源頭就是對人民群眾沒有了感情,破壞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從革命戰爭年代的魚水之情變成了“油水之情”。鄧小平同志曾告誡我們,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大力倡行和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牢記“兩個務必”,長期艱苦奮斗。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堅持從文山會海和各種應酬中解脫出來,帶著問題、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全面深入地掌握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對人民群眾的疾苦要有寢食難安之感,民貧我愧之情。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群眾,一定要格外關心、體貼,對他們的困難心想到,眼看到,腿跑到,話說到,力盡到,事辦到。這里還要提一下,各級各部門的領導干部也要把本部門本單位的職工生活關心好,對他們工作、生活和家庭上的困難要想盡辦法幫助解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是對困難職工的生活要重點關心、重點解決。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迎來送往和吃吃喝喝上,花在無目的出國考察和無意義的表彰慶典上,花在蓋辦公樓、買小汽車上。

二要切實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同志說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一切工作,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當前,在黨和國家的執政理念和行政方式都發生了新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徹底改變計劃經濟年代形成的那種壓、推、促、整的方法,堅決摒棄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不能光用簡單的行政命令,必須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協商的、契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比如對于下崗職工生活、就業問題,一方面要實施綜合治理的方針,不能僅僅靠政府財政負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通過一種或幾種機制來解決,以改變過去那種通行的隨機的做法,就是逢年過節,各級領導點名或被安排到某個或某幾個困難職工家去,攝像機對著,領導送床被子或幾百塊錢,困難職工熱淚盈眶,年過了,困難職工還是困難職工。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在走形勢、耍花槍、做表面文章。我們的干部要在工作方式上實現六個方面的轉變,就是,一要按照民主執政的要求,積極實行陽光政策,推進陽光作業,由暗箱操作向公開、公平、公正轉變;二要按照建立和諧社會的要求,樹立“和合”觀念,在推進工作時變對立為融合,變對抗為合作,既實現“多贏”發展,又讓老百姓得實惠;三要按照提高領導發展能力的要求,堅持兩點論、重點論,學會“彈鋼琴”,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并逐步由抓具體項目、微觀主體向抓發展戰略、經濟布局、產業導向、政策引導等方面轉變;四要按照依法執政的要求,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由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向依法、合理、有序地推進工作轉變;五要按照建設為民政府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由工作方法的簡單粗暴向人性化管理、尊重群眾意愿、尊重客觀規律轉變;六要按照科學執政的要求,科學把握政策的“度”,由單一思維向多種思維轉變,確保在結合自身實際和執行政策法規對接上的科學、縝密,使我們的工作經得起法律、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同時領導干部要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勢、工作理念和行為方式,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切忌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現在我發現,少數部門和單位的同志為了局部利益和一己之私,損害甚至侵占人民群眾的“大集團利益”,見利益就沾,見矛盾就避,見困難就躲,不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不顧人民群眾的死活,掌權為自己,用權謀私利。試想一下,這樣的干部能為群眾干事嗎?工作能稱職嗎?群眾會擁護嗎?還有一個問題要著重提一下,現在我們有許多工作難以推開,執行不下去或是不到位,提出的決策和要求就是落實不了,為什么?我看不光是制度的問題,根子還在于部分干部對待抓落實的態度和責任上,體現在行動力、執行力、落實力上,形成了落實的誤區和執行的“黑洞”。有少數同志匯報工作時頭頭是道,思路不可謂不清晰,規劃不可謂不宏偉,點子不可謂不新穎,但就是不肯扎扎實實地去辦事,只繪圖不施工,沒有執行力,其結果是工作上不去,群眾不滿意。有的部門“腸梗阻”現象嚴重,對上面的部署和要求只要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就軟抵硬拖,甚至置若罔聞;有的單位辦事推諉扯皮,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導致政令不暢。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要深刻反思,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督查。凡是對群眾公開承諾的事項,要堅決兌現到位,說一套做一套、陽奉陰違或是不能兌現承諾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