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和政協四屆三次會議講話
時間:2022-02-27 11:24:00
導語:人大和政協四屆三次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感到無比欣慰。由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常德的各項事業在改革中實現突破,在調整中順利推進,在創新中破浪前行。謀劃新的一年,我們感到信心百倍。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深入發展,國民經濟的運行必將邁進更加穩健的良性軌道;隨著各項體制改革的深入實施,生產要素的活力必將呈現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隨著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創造必將顯示熱情奔放的蓬勃景象。我們一定要科學把握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形勢,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民營富民”的工作取向,用好機遇、化解矛盾,揚長補短、齊心協力,奮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要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實現新一年的新發展,最根本的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發展的核心在發展,不發展,半點科學也沒有。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記住,發展是硬道理,必須大于一切;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先于一切;發展是根本大計,必須重于一切。要瞄準“實施千億工程,建設工業常德”的目標,始終突出工業強市這個重點,心無旁騖上項目,鍥而不舍促增長。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切實做到政策優惠,不斷促進環境優化,努力創造資金流動的加速度、工業增長的加速度、經濟發展的加速度。要按照產業聚集、產業配套、產業提升的工作路子,千方百計構建平臺,全力以赴搞好服務,努力把常德建設成快速崛起的高地、投資創業的福地、要素聚集的寶地。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更加注重“三農”問題,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努力使我們所做的一切,經得起實踐的評判、群眾的評論、歷史的評說。、要堅持民營方略不動搖。對比發達地區,我們經濟上的差距主要在民營;縮小發展差距,我們的出路在民營;振興常德經濟,我們的希望在民營。全市上下一定要堅持民營方略不動搖,把民營經濟作為常德的基礎經濟、主體經濟、命脈經濟來抓。民營經濟是天然的市場經濟。我們必須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充分運用市場的手段、市場的機制、市場的眼光,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經濟發展中來。民營經濟是現實的民本經濟。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方針,為勞動者提供平等的機會,為實干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為創業者提供廣闊的舞臺,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平等發展、充滿活力的創業環境。民營經濟是典型的內源經濟。我們必須立足常德實際、放眼國內外市場,廣泛開展民營經濟大宣傳、大巡禮、大招商、大調研、大表彰活動,努力形成重視民營、發展民營、支持民營的良好氛圍,不斷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富、做強。
、要堅持富民優先不動搖。富裕安康是人民群眾的心愿,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我們要把富民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落腳點,作為建設全面小康的核心任務,作為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全力推進富民工程,不斷加快富民步伐。不僅要謀眼前之富民,更要謀長遠之富民,不僅要謀局部之富民,更要謀全局之富民,努力實現群眾富、地區富、城鄉人民共同富。要合理兼顧改革發展中先富群體、多數群眾和困難群體的利益,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盡力使不同社會成員都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要科學把握實施改革的時機、推進改革的力度、運作改革的節奏,堅持群眾認可、群眾受益、群眾監督,努力通過改革實現群眾利益的最大化。農民是最大的群體,致富農民是最大的任務。我們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農民增收,堅持用經營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改造農村,用造就市民的理念提升農民,做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
堅持工業強市,實現民營富民,必須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強調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要之義。“和”能生財,“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市委四屆五次全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作出了建設和諧常德的戰略部署。各級人大和政協組織,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行應盡職責,為建設和諧常德、實現長治久安做出不懈的努力,讓和諧的理念、和諧的規范、和諧的氛圍,成為促進和保障改革發展的智慧之光、凝聚之力、平安之源。
第一,要以統一意志促進和諧。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是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人類社會中最可怕的是千百萬人的無序行為。建設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圍繞形成統一意志,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緊跟市委工作部署搞審議,緊扣全市工作大局議大事,緊貼經濟工作中心作決定,及時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為。各級政協組織要圍繞形成統一意志,創新協商的方式,拓寬協商的渠道,把握協商的重點,真正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人民群眾最關切、社會矛盾最集中的部位和環節,使政治協商更加經常有序、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富有成效。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要圍繞形成統一意志,積極做好鼓舞人心、增強合力的工作,協助黨委把全市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工業常德的宏偉事業中來。
第二,要以有效監督促進和諧。早在上個世紀年代,我們黨總結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就明確把人民民主作為跳出歷史興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徑。加強監督是促進民主的關鍵,促進民主是實現和諧的保證。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重視和發揮監督的作用。人大監督是一切監督中最高層次、最權威性的監督。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職權,依法運用審議、檢查、視察、評議等方式和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手段,加強對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監督,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服務。政協的民主監督,是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協組織要不斷探索增強監督實效的新形式,積極拓展履行監督職能的新領域,廣泛采取政協提案、委員視察、民主評議、反映社情民意等渠道,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黨和政府關注的問題開展有效監督,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要以團結協調促進和諧。團結造就萬眾一心,和諧源于精誠團結。早在革命戰爭的崢嶸歲月里,同志就指出,團結是絕對必要的。當前,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改革發展,必須倍加珍視團結,以團結謀求和諧,以團結整合力量。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根據自身職能特點,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促進民主建設,推動依法治市,鞏固和發展全市民主團結、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各級政協組織要充分發揮具有廣泛代表性、包容性的優勢,多做一些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多搞一些加強溝通、增進共識的活動,努力營造一種團結干事、共同奮斗的祥和氛圍。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人民群眾中的優秀分子,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一定要切實增強團結的意識,善于表達團結的愿望,積極做好團結的工作。要大力弘揚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諒解寬容、忠信正直的良好風尚,推動形成友善共處、團結共事、和諧共贏的人際關系。
第四,要以聯系群眾促進和諧。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先進性和生命力都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正確把握人民群眾利益要求,切實規范人大代表活動方式,使人大工作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表達自己意愿、有序參與政治的重要渠道。各級政協組織要按照“求同、求穩、求實”的原則,多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努力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使政協工作更好地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直接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最先了解改革發展的情況,最先聽到人民群眾的呼聲。大家要進一步增強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用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人緣吸引群眾,用深厚的感情、深入的工作聯系群眾。凡是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凡是群眾提出的合理意見建議,都要記在心里、抓在手里,及時反映上去,積極督促落實,真正做到盡職盡責、不遺余力。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各級黨委要站在提高執政能力、建設民主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人大、政協工作的重要性,始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提高黨領導人大、政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和選舉任免權,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及時研究解決人大、政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努力幫助人大、政協機關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開創我市民主政治建設的嶄新局面。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同志們,置身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莊嚴殿堂,一種歷史的使命感愈加沉重,一種長遠的憂患感愈加深切,一種現實的緊迫感愈加強烈。競爭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告訴我們,加快常德發展,需要大干快上,需要科學統籌,需要凝心聚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團結進取,扎實工作,為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城、和諧常德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人大宣傳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運管系統行風建設推進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