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優勢與開發利用對策建議
時間:2022-05-24 05:13:00
導語:礦產資源優勢與開發利用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意義
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是大自然賦存于人類的寶貴財富。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從新石器時代至今,幾乎每一種礦產的發現和利用,都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銅礦與鐵礦的發現和冶煉,劃開了人類農業文明的兩大歷史階段(石器時代和銅鐵器的時代);鈾和硅的利用,又進一步帶來了現代核能、電子和尖端科學的突飛猛進。
新中國的55年,礦產勘查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有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來自礦產資源。全國已發現礦產173種,礦床和礦點20多萬個,查明礦產地2萬多處。探明儲量的礦產157種,有20多種礦產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僅次于美國和前蘇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僅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我國已成為世界礦產資源豐富、儲量規模可觀、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伴隨著我國各種礦產資源的發現,一批批礦產基地興建,一座座工業城市崛起,據統計因開發礦業而新形成的城鎮,在我國已達300多座。礦產開發利用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沒有礦業的發展,就沒有共和國國民經濟大廈雄厚的根基。礦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礦產資源勘查是基礎產業的基礎,它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做出了貢獻,為我國經濟發展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不僅是國民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縱觀人類歷史,古代戰爭多為爭奪土地;而近代戰爭往往同資源關系密切,或靠爭奪資源是戰爭的起因,或者掠奪資源是戰爭的結果。1846—1848年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為美國取得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利益;普法戰爭德國奪取了法國盛產鐵礦的阿爾卑斯和洛林地區,從而大大加速了德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德國在西半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爭奪資源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日本對華戰爭,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掠奪我國豐富的資源。現在全國地質資料館藏有解放前的地質資料中。日本在我國進行地質勘查的報告就達45%,可見日本對我國的礦產資源懷有極大的野心。石油是當代許多戰爭爭奪的重要目標,目前中東地區是全球大國爭奪石油資源的熱點,也是全球政治、軍事、外交斗爭的熱點,這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占世界石油儲量的66%。美國、西歐、日本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分別占其需求量的60%、50%和40%。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場典型的資源戰爭。同時,礦產資源是一種非再生資源,消耗多少,就少多少。礦產資源供應來源在地理上受到了限制,也就是說,礦產資源在球上分布又是極不均勻的,這是一種為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礦產資源在那兒,我們就得在那兒開采。形成礦產富集的地質作用,既不承認超級霸權,不承認政治管轄權,也不承認人們的愿望。
我國的礦種雖然比較齊全,但部分礦種供需失衡,在大宗支柱性礦產中,大型礦床和容易選冶的礦產地少;在查明的資源中,直接開發利用的少。這就是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沉甸甸的數字提示我們,中國的資源利用狀況是緊張的,我們奢侈不起,浪費不起。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毓川地質學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工業化階段,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礦物原料,而且這個勢頭還沒到頂點。我國是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底子薄。工業化過程可使我們的物質實力快速增長,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礦產資源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對我國“地大物博”的概念,人們要重新認識。對主要大宗礦產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的狀況,應引起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礦業和地質勘查業妻有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正視嚴峻現實,再創礦業輝煌,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
恩施自治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邊陲,是國家和湖北省重點扶貧的少數民族地區,已被列入西部大開發范疇。隨著區內基礎設施、交通、能源等條件的改善,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為恩施州礦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這對于促進礦業及相關加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條件。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一方面要加速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將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另一方面要珍惜和保護有限的礦產資源,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貫徹“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方針,增加地質勘查投入,依靠科技進步,力求探明更多的礦產資源儲量,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增加礦產資源的儲備,科學地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對州境內礦產資源全面正確的了解,是確定發展戰略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立足現實,分析現在,爭取將來”,是我們對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基本指導思想,也是脫貧致富、振興經濟的重要途徑。
二、恩施州礦產資源現狀
根據成礦地質條件分析,本州主要為沉積巖分布區,各時代地層發育齊全,受其層位、巖性、巖相古地理和地質構造等環境條件的控制,各類沉積型和層控改造型礦產廣泛發育,其中沉積型燃料、非金屬和金屬礦產尤為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州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達70余種,其中有D級(333)以上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達28種,礦產地200余處。在各類礦產中,已探明的大型礦床有10處,中型礦床20處,小型礦床28處,礦點約150處。州內鐵、煤、硫鐵礦、石煤、磷、耐火粘土、高嶺土、天然氣、生物大理石、石膏、菊花石、硒、釩礦、硒礦泉水等14種礦產探明的資源儲量居全省各地(市)前列。豐富的資源為礦業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礦業經濟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三、恩施州礦產資源基本特征和空間分布特點
(一)礦產資源基本特征
州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礦種也較齊全,根據其礦床類型、礦體(層)形態、產狀、規模、空間分布、礦石質量,結合地質勘查程度和開發利用前景,可將本州礦產資源劃分為如下三類。
1、優勢礦產:礦層穩定,呈層狀、似層狀產出,資源儲量豐富,規模較大,地質工作程度高,均已探明其D級(333)以上的礦產儲量,絕大多數已被開發利用。主要有鐵礦、磷、硫鐵礦、高嶺土礦、石膏、水泥石灰巖、天然氣、煤等。
2、潛在資源:分布廣、厚度大,資源遠景潛力大,但地質工作程度低,未來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前景。主要有釩、石英砂巖、白云巖、含鉀巖石、耐火粘土、熔劑石灰巖、熔荊白云巖等。
3、特色礦產:數量稀少,礦體呈透鏡狀、不規則狀產出,具有一定規模,屬“人無我有”或“人有我優”的礦產,今后具有開發前景,且經濟效益可觀。主要有硒礦、菊花石及生物大理石等。
(二)主要礦產的空聞分布特點
州內主要礦產分布較為廣泛,就探明儲量的礦種而言,在全州八縣(市)都有分布,既有一些上億噸的大型礦床,也有較多的中小型礦床。如寧鄉式鐵礦主要分布在巴東、建始、恩施、宣恩等縣(市)境內,而儲量相對集中在巴東黑石板、仙人巖、建始官店、恩施鐵廠壩和宣恩長潭河5個礦區,其總儲量近10億噸,占全州探明儲量的70%。大型硫鐵礦集中分布在恩施、利川、建始三個縣(市)交界部位的恩施營上、利川羅圈壩、建始磺廠坪三個礦區,其總儲量約l億噸,占全州探明儲量90%以上。煤礦以小型礦床為主,分布在八個縣(市)內,但相對集中分布于巴東新家和麻沙、建始北部、利川齊岳山、咸豐楊洞、來鳳五臺等地。在礦床組合上構成六個相對集中而又各具特色的礦產組合區,即利川集中分布有天然氣、鹵水、石膏等礦,為發展制鹽、鹽化工業提供了條件;恩施集中分布有硫鐵礦、高嶺土、煤、石灰巖等是發展硫化工業和建材工業的基她;巴東頻臨長江、擁有較豐富的煤、鐵、石灰巖、硅石、白云巖等礦產,適于建設外向型礦產基地;鶴峰據有磷、釩、鉬、硫鐵礦、煤、石灰巖、白云巖等礦產,是發展磷化工的理想基地;建始煤、鐵、硫資源豐富,其中官店鐵礦全國聞名,可逐步考慮籌建鋼鐵基地;塞恩有優質的煉鎂白云巖及正在勘查的鉛鋅礦資源,有待今后鉛鋅礦普查成果決定是否發展為有色金屬基地。
四、礦產資源的市場分析
根據州內外市場要求情況,結合本州礦產資源的分布、地質和技術經濟條件,可將州內的礦產資源分為如下三類:
(一)州內市場急需開發利用的資源,一是沿宜萬鐵路道渣石料一石英砂巖,二是沿滬蓉高速公路的石灰巖(砂石料)。兩種資源豐富,礦石質量符合要求,已選定了開采場地,即將開發利用占。
(二)國內市場需求的資源,主要有鐵、銅、鉛、鋅礦,是國民經濟迫切需要的大宗主導礦產。鐵礦目前國內生產的礦石不能滿足需求,要大量進口(主要從澳大利亞),且進口量越來越大。目前國內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很大,由原來的200元/噸,現上漲到700—1000元/噸,翻三翻還拐了一個彎,所以近來外地集團公司紛紛來恩施洽談有關鐵礦事宜。銅、鉛、鋅礦是國家的急缺礦種,我隊正在宣恩一帶開展工作。恩施市境內也有線索,可進一步開展地質勘查工作。
(三)市場需要但地質工作程度低、有待加速地質勘查工作的礦產。如硒礦儲量規模小,至今尚未開發利用。恩施州是我國重點的富硒地區,尤其是恩施雙河漁塘壩硒礦則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罕見的沉積型獨立礦床。硒礦探明資源儲量約××噸,礦石質量好、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但因礦床規模小,至今尚未形成規模開發利用。地方政府對硒礦的勘查與開發極為重視,并將硒礦作為找礦和勘查的重點。經我隊呈報省地勘局同意,今年在雙河硒礦漁塘壩礦段以原圈定的礦體為主要對象,按不同礦石類型、不同品級,分別采樣,送武漢巖礦測試中心實驗室外檢,依據硒元素含量,來重新認識和重新評價雙河硒礦床。
五、抓住機遇,將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
礦產資源優勢能否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主要看是否有市場規律的開發思路和抓住發展機遇。總體看,至少要在三個方面做好文章。一是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保證礦產儲量的穩定增長;二是抓住當前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大力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三是堅持可持續的礦業開發方向。
一是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提高州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力爭有色金屬和稀散元素礦產的突破。我州東南部的鶴(峰)――咸(豐)礦帶,位于湘鄂交界的雪峰山鉛、鋅、汞成礦帶的北東延,雪峰山成礦帶是我國的重要成礦帶,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銅、鉛、鋅礦不僅是國家的急缺礦種,也是制約我州經濟發展的瓶頸,地質找礦工作迫在眉睫。采用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加強成礦規律研究和成礦預測,加強新礦床類型的研究和發現,尋找中一大型鉛鋅礦床,支持礦業持續穩定的發展。二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扭轉以生產初級礦產品為主的開發結構,以初級礦產品的加工增值為重點,有條件地延長產業鏈,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和市占有率高的新產品。恩施市花石板高嶺土礦、咸豐尖山寺的高嶺土礦,目前宜昌地質礦產所與我州正在磋商聯合開發的有事宜。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礦業開發的道路,就是要避免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從而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生產環境。在充分地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同時,要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要禁止無證開采和無保護措施的亂挖亂采,要提高對礦山“三廢”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努力做到礦山礦、廢石以及廢氣的“資源化”和對周圍環境影響的“無害化”,把礦山環境整治和有計劃復墾工作做到制度化。
(一)能源礦產
恩施州的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煤、炭質頁巖、天然氣四種。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矛,其規模均屬中小型。
1.煤炭是拳頭產品,開發歷史悠久。全州六縣二市均有煤炭資源分布,煤種從肥煤至無煙煤均有,其中肥煤至煙煤占有一定比例。主要分布在巴東、利川、建始、來風和咸豐五個縣(市),以巴東和利川為優。全州已探明資源儲量約1.9億噸,預測資源量為1.0億噸,歷年開采和損失煤炭儲量近6000萬噸。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和規模,同時還必須在提高資源保證程度方面開展工作。據了解世界天然氣儲量的70%一80%都是煤層氣。我國煤層氣資源接近常規天然氣的一半。目前煤層氣開發利用已成為世界性的熱點。最近省石化集團想在我州開發利用煤層氣,要求儲量保證程度高,儲量大于1000萬噸、發熱量大于3000千卡/公斤,就可以滿足煤氣層的開發應用的需要。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對煤質資源的開發應用的政策是:積極扶持煤層氣資源的開發應用,加速煤礦生產礦山煤層的抽取利用,調控煤炭開發總量,限制開采高硫煤、高灰煤,加強優質煤、環保煤和特殊煤種的保護性開采,積極開發與推擴潔凈煤技術,優先發展煤炭氣化、液化技術、煤炭洗選加工利用技術。
2.石煤和炭質頁巖,該類礦產地全州六縣二市均有廣泛分布。經煤炭部門調查預測,全州石煤及炭質頁巖資源量143億噸以上,其中石煤47億噸,炭質頁巖96億噸,歷年開采和損失儲量2200萬噸。在石煤及炭質頁巖中,普遍含有硒、釩、鉛、鎳、鍺、鍶、鎵等20余種伴生稀散元素、,可綜合回收利用。同時石煤、炭質頁巖也是一種可利用的熱能礦產,目前州內尚未很好地進行綜合利用和回收,僅用于燒石炭、發電和民用燒料。從市場需求來看,開發潛力較大,關鍵是要搞好綜合利用。
3.天燃氣在我州內僅利川建南有分布。現已探明天燃氣儲量50.5億立方米,歷年開采和損失10.55億立方米,現尚保有儲量40億立方米。目前正已逐步開發,主要用于州內工業和民用燃料。其市場潛力較大,設計可開發利用50年。
(二)黑色金屬礦產
州內的黑色金屬礦產分布極廣,主要有鐵礦和釩礦。
1.鐵礦主要是產于泥盆系地層中的寧鄉式鐵礦,分布于巴東、建始、恩施、宣恩、鶴峰等各縣市境內。構成礦床加余處,達大、中型規模11處(大型2處,中型9處),探明儲量近13億噸。儲量占全省鐵礦保有儲量的一半以上,居全省第一位,名列全國寧鄉式鐵礦儲量首位。鐵礦的特點是產地多、分布廣、礦層穩定、規模大、儲量豐富,其中官店鐵礦探明儲量3.88億噸,為湖北省鐵礦床之冠,已被編輯《中國礦床發現史·湖北卷》。由此可見,我州鐵礦資源總潛在價值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目前,因礦石屬高磷鮞狀赤鐵礦,選礦性能還存一些問題,無法形成產品優勢。今后,隨著選冶技術的不斷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本州鐵礦可望大規模的開發利用。
2.釩礦主要賦存于下寒武統和下二疊統黑色巖系中,現已探明五氧化釩組分資源量28.18萬噸,為中型礦床。主要分布在鶴峰走馬坪和恩施雙河。
(三)有色金屬礦產
1.我州銅、鉛、鋅、銻、汞、金等礦產資源較為缺乏,目前已發現的均為礦點和礦化點,鄉達100余處,主要分布在鶴峰、宣恩和咸豐。對這些星羅棋布的有色金屬礦點和礦化點,我隊今年將選擇成礦有利的宣恩銅廠壩鉛鋅礦開展普查,重點解剖,以點帶面氕,力求突破,指導面上的找礦工作。另外,湖北省地調院也即將開展鶴峰南部地區鉛鋅礦的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
2.鋁土礦賦存于二疊系下統梁山組含煤巖系地層中,僅在咸豐二仙崖與肝臟溪進行過預查,估算遠景資源量約966萬噸,地質工作程度很低,目前尚未開發利用。3.白云巖主要賦存于寒武系上統地層中(可用于提煉金屬鎂),分布于宣恩、咸豐、恩施、鶴峰等縣(市)。地質工作程度低,據目前所知,宣恩高羅小壩河白云巖礦質量較好,氧化鎂含量較高,二氧化硅含量較低,部分小于l%,預測資源量約400萬噸,其中特級品為157萬噸,該礦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四)稀散元素礦產
硒資源是恩施的特色資源,恩施州是全國主要的富硒地區,恩施雙河、紅土、沙地、沐撫、宣恩椿木營等地段,硒背景含量高,特別是雙河漁塘壩已形世界罕見的獨立硒礦床。該資源不僅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在世界上都引起了關注。目前主要用于生物領域,生物硒產品的開發已有一定的基礎,今后除加大該方面的應用外,還應加強地質勘查,盡快擴大礦床規模,查明硒資源的潛在遠景,為礦產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五)非金屬礦產
二十一世紀,是非金屬礦產資源發展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非金屬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廣泛,非金屬礦產分布廣,找礦較容易,開采成本低,應用領域廣,確定了非金屬礦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州境內非金屬礦產分布較廣、種類較多,主要有磷礦,硫鐵礦、高嶺土、鹵水、石膏、耐火粘土、石灰巖、白云巖、重晶石、硅石、生物灰巖、方解石、石英砂巖、紫砂陶、陶瓷土、頁巖等近二十種。
1、硫鐵礦:礦產資源豐富,規模大,預測資源儲量達l億噸。目前主要用于生產硫磺與制造硫酸,嚴重污染環境,且經濟效益差。生產硫精粉,發展深加工,是今后硫鐵礦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
2、高嶺土: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達600萬噸,尚未規模開發利用,今后應深化產品開發,形成系列產品,以提高產品價值。重點發展造紙用的涂料高嶺土、煅燒超細高嶺土和高純細粉高嶺土。河南已研究開發了含煤建造沉積型硬質高嶺土,現已研制和開發出四個方面的系列產品:一是造紙用涂布高嶺土,用高嶺土進行焙燒加工處理和造紙涂布試驗效果良好,主要技術性能和蘇州高嶺土類似;二是電纜工業用活化高嶺土;三是填料高嶺土,用于塑料、地板、橡膠工業、油漆、建筑涂料等;四是化工試制品。高嶺土原售價30元噸;而填料級產品,價格為200—300元/噸;活化高嶺土,價格為2800一3000元/噸;若改型為有機復合粘土,價格更高。湖北省迄今還沒有一家高嶺土深加工企業,省內造紙廠、化工廠完全靠從國外或省外進口高嶺土原料。恩施市屯堡花石板硬質高嶺土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石資源量671萬噸,預測資源量達6000萬噸,為優質片狀高嶺土,是一產煅燒高嶺土的理想原料。經由武漢工業大學始于1992年11月至1996年7月,對該高嶺土礦進行了開發利用研究,先后完成了小試、中試階段,在中試階段成功地解決了超細粉碎與分級試驗,提純試驗以及煅燒試驗,使得高嶺土的三大應用指標:純度、白度、細度滿足造紙涂布級工業要求。中試產品達到如下指標:SIO252.88%、Al2034433%、Fe203036%、Ti02070%、白度>85%、一2ūm>85%。圓滿完成了高嶺土開發應用,提供了高檔次原料的任務。1996年7月22日,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意見中指出:“選用CXF型成套超細煅碎設備制備超細粉碎物料,經化學提純后再煅燒,生產超細煅高嶺土的新工藝具有獨創性。其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開拓市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3、耐火粘土礦主要產于迭二疊統龍潭組和下二迭統梁山組含煤巖系地層中,資源豐富,質量好,分布廣。隨著建材、化工行業的發展,擴大生產耐火粘土磚的規模是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4、磷礦資源現在十分緊俏,一是隨著精細磷化工的發展,精細磷化工產品已達二百多個品種,分為醫藥級、食品級、飼料級、試劑助劑級、甚至應用于高科技軍事工業,特別是食品級(美國已使用三十多個品種)、飼料級精細產品的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在該領域科技水平的標志;二是隨著世界磷化市場格局的調整,歐美等國家由于資源環境等原因,將投資和采購市場向亞洲轉移,如果我們早一點掌握這一走勢,其收益將是十分可觀的。
5、對重晶石、螢石、石膏、硅石等礦產,應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就近研制新用途,形成新產品;或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礦產品的經濟價值。
重晶石礦在來鳳西北部有廣泛的分布,且可考慮開發利用,但應進行深加工提高經濟效益,如重晶石塊礦石20—50元/噸,制成立德粉B301后,售價1500—3000元/噸。
螢石礦是國際礦產品市場的短線產品,恩施州螢石礦產資源集中分布在利川市寒池一見天壩一帶。國外已從傳統的用作煉鋼熔劑發展到陶瓷、水泥和煉鋁工業。近年又開拓利用氟塑料做人造骨胳,心瓣膜,做建筑和造船工業的焊劑,大功率激光部件用來生產火箭燃料等。
石膏礦在利川柏楊一帶有廣泛的分布,其中后河石膏礦經普查已探明資源儲量約6千萬噸,達大型規模。同時具有較大的資源量潛力。從世界范圍來看,近年來美、日大量用于制造建筑制品。石膏的消費結構有很大變化,美國用于制石膏預制品占總量的70%,日本占48%。
硅石礦在全州八個縣(市)都有分布,尤以巴東、恩施、宣恩、利川、建始更為豐富。硅石礦即石英砂巖不僅用于生產玻璃,還可生產硅鐵、硅鈣和結晶硅。由于石英砂巖硬度大,強度高,也是一種良好的道碴石料,在宜萬鐵路恩施段沿線有廣泛的分布,資源的遠景潛力大,正著手勘查與開發利用。
6、水泥用石灰巖礦,由于我國近年來基礎建設高速發展,需求量猛增,帶動建材業的高速發展,黃石的華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近年迅速擴展,先后在省內建立了若干分廠,特別是2003年先后在武穴、陽新、蒲圻、宜都、南漳、恩施等地已申請了六個探礦權。正著水泥灰巖的勘查開發,籌建水泥生產。
7.菊花石是本州的特色礦產之一,產于下二迭統棲霞組地層中。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和宣恩縣境內。其中恩施新塘一帶發育較好,可用于制作精美的工藝品,宜加大勘查開發的力度,提高加工工藝水平,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8.生物大理石
生物大理石也是本州的優勢礦產,州內生物大理石品種較多.有“百鶴玉”、“騰龍玉”、“珊瑚玉”、“彩霞紅”、“墨玉貌岸然”等,主要分布在鶴峰、利川、巴東、宣恩等縣(市)。現已小規模開采,用于建筑裝飾材料和雕刻工藝品。擬擴大生產規模,開拓國內外市場,不斷提高工藝水平,以期獲得更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