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教育宣傳座談會領導講話稿

時間:2022-11-13 11:34:00

導語:紀律教育宣傳座談會領導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律教育宣傳座談會領導講話稿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如何最大限度地遏制腐敗,黨和政府一直在探索。我國曾經走過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和以整風運動形式為主的反腐道路,但如今已形成了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并意識到其中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特征。今年年初,《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以下簡稱《廉政準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反腐倡廉的制度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這也是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的真實寫照!

近些年來,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等一批重要法規相繼出臺。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新的《廉政準則》,或許有人會認為意義不大,甚至有些冗余。但是,只要我們想到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振聾發聵的聲音--“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只要我們想到年兩會前新華網的統計顯示“網民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反腐敗”以及總理據此發出的令人深省的思考--“為什么在應對金融危機這樣重要的時候,而群眾卻十分關注反腐敗”,只要我們想到近年來官員貪污腐敗現象依然頻發,僅年一年就有18名省部級高官因違法違紀而落馬,我們就不難意識到,反腐敗依然任重道遠。制度反腐依然勢在必行!

然而,在大力提倡“制度反腐”的同時,我覺得“制度的落實”更為重要。《廉政準則》,作為一項新出臺的制度,其能否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決定于其是否真正被執行。明代張居正有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這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我國歷史上雖然有過法家,有過嚴刑峻法,有過行政監察等制度,但這段歷史本質上是以“人治”為主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領域進步明顯。在制度建設與創新方面,不斷有的突破。但是,與制度建設的進展相比,制度的執行力仍顯得不足,制度執行并沒有跟上制度建設的步伐。

一項合理的制度卻執行乏力,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制度執行者缺乏紀律意識,有的是制度剛性約束機制不足,有的是制度執行中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與創新,有的是制度缺少必要的監督,長期執行得不到保障,等等。那么,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制度的落實。我認為,李鋒書記提出的“四個下功夫,四個強化”已經給我們亮出了答案。“四個下功夫,四個強化”實際上正是針對制度的落實而提出的。我們不妨具體來看。

“在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良好氛圍上下功夫,強化遵守制度的紀律意識”針對的是部分領導干部沒有從思想上重視制度,從內心里尊重制度的現象。正如李鋒書記所言,“制度建設很重要,但是制度再好也要靠人遵守。”因此,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唯有黨員干部們講正氣,守紀律,把準則等制度轉化為實際行動。從這個角度上講,選人用人的科學性以及領導干部的思想品行十分重要。

“在從嚴治黨上下功夫,強化執行制度的剛性約束”是告訴我們應該對腐敗分子和腐敗現象進行堅決斗爭,這與總理撰文指出的“查辦案件是反腐敗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思路是一致的。具體到廉政準則這一制度,我們需要切實加強對其執行情況的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違反準則的行為,維護其權威性和嚴肅性,做到執行必嚴,糾正必嚴,處理必嚴,以此構筑嚴密的反腐防線。

“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強化運用制度的創新能力”是指各地各部門應該有相對細化的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具體制度和措施。賀國強在貫徹實施《廉政準則》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制度。結合到汕頭作為經濟特區的實際情況,我們更要解放思想,在抓好制度教育、嚴格執行制度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運用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制度的作用。

“在講究實效上下功夫,強化紀律教育的長效機制”,這就要求在準則實施過程中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不搞一陣風;而重在求實效求長效。這既包括內在的政府行為公開透明化,也包括外在的監督力量對制度執行力提升的倒逼。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制度的長效運行。

鄧小平很早就提出過,“制度制定出來以后,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廉政準則》的出臺,是一大進步。《廉政準則》如果能夠真正貫徹落實,則是更大的進步。只有堅持思想重視、違規必究、靈活創新、監督總結相結合,才能將準則落到實處。只有將準則落到實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最有力地推進我市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