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譜寫現代服務業發展新篇章
時間:2022-12-18 07:40:00
導語:西安 譜寫現代服務業發展新篇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專家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現代服務業正在成為服務經濟時代的主體和方向,其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從推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在“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現代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旅游、文化等五大主導產業,把現代服務業作為推動西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力助推器、西安經濟新的發力點,加快發展。
目前,各地因為實際情況不同,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和重點不一。我市結合自身實際,“十一五”期間,把會展、物流、金融、商貿等內容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通過發展金融、物流、信息、工程設計、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為傳統裝備制造業向現代裝備制造業轉化、提高生產效率提供強力支撐,同時大力發展會展、商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服務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6年1月5日,西安市委十屆九次全會對《西安加快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進行了研究討論,這表明,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正式拉開了帷幕。
經濟增長新亮點
改革開放以來,西安以商貿、旅游為先導,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總量持續擴張并逐步轉型和提升,會展、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迅速成長。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為西安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伴隨著連續多年高起點的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西安經濟重要的增長點。據最新數據統計,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095.87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已達到5.5:45.2:49.3,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40.15億元,占全市GDP的48%,年均增長12.2%。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超過250億元,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近50%,現代服務業從業人數近60萬人,占服務業總人數近40%。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西安現代服務業的內涵更是不斷拓展,亮點紛呈:
會展經濟蓬勃興起。2002年以來,我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全市共舉辦各類綜合性和專業性展會279個,成交額1060.2億元,創造社會綜合效益88億元,有力促進了旅游、商貿、餐飲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亮點。目前,西安擁有一定規模的綜合、專業展館3個,展覽公司120多家,展會規模和層次不斷提高。歐亞經濟論壇、世界古遺址大會的成功舉辦,敲開了西安會展業邁向國際化的大門,中國廣告節、全國糖酒會等一系列大型展會,彰顯了西安辦會辦展的強大資源優勢和綜合實力,住博會、汽博會、國際供熱供暖設備展等,逐步培育出西安獨有的品牌會展。
在《西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的引導下,現代物流業健康起步,集散中心的地位不斷增強。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龍頭,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引鎮物流中心等物流園區建設初現規模,西安現代物流業已經揚帆起航,產業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西安信息產業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務市場形成。2004年電信業務收入64.32億元,全市固定電話用戶接近30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超過320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82.4萬戶,ADSL寬帶用戶22.2萬戶,我市已成為西北地區唯一城域寬帶網全面貫通的城市。
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促進了西安金融服務業實力的不斷增強。西安金融保險已全部實現電子化管理,綜合服務水平和資金結算效率顯著提高,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逐漸形成。2004年,西安地區各類金融機構達2300個,從業人員4萬余人,各項存款新增270億元,各項貸款新增160億元。
商貿、餐飲業發展迅速。西安商貿服務業不斷開拓市場,促進消費,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0億元,增長15.2%,全市餐飲業連續十年保持15%以上遞增速度,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八強之列,餐飲業銷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8%,所占比重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據統計,全市已建成各類社區基礎設施210多個,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創辦各類社區服務實體6000多個,從業人員達到5萬余人。
伴隨城市經濟多元化發展和社會資源市場化配置,中介服務業亦顯示出良好的潛在需求和發展態勢。以律師、會計(審計)、房介、職介、工程監理、工商、稅務等為主體的中介服務市場體系正在形成。
加速發展新機遇
面向“十一五”,西安站在一個新的歷史新點上,現代服務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國際間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將為我市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進而承接現代服務業轉移提供良好機遇。西安的整體經濟正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水平轉化,2004年西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380美元,已經步入了現代服務業的加速發展期。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段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陜西“一線兩帶”和關中城市群的核心,其獨特的區位優勢,使西安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具有先天之便;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沉淀了豐富的旅游資源,西安作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先進的科技教育,不斷壯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雄厚的裝備工業實力,使得經濟增長的內在支撐力和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廣闊。借助區位優勢,挖掘比較優勢的潛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其后發效應,西安作為西部和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貿、交通、信息中心的功能將會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帶動和輻射作用進一步擴大,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西安現代服務業起錨遠航的時機已經到來。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區域性、國際化現代服務業中心,必將強化西安"造血"、"聚合-輻射"功能,推進城市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對黃河中上游城市群乃至整個中西部經濟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是實現我市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宏偉目標新愿景
“十一五”期間,圍繞建成立足陜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國際化、區域性的現代服務業中心,西安以現代物流、會展業為突破口,加快構筑高增值、多層次、廣就業、強帶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以西安國際港務區、歐亞論壇為切入點,做大現代物流業和會展業,做強餐飲業和商貿流通業,做足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使西安逐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五年之后看西安:
――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西安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1154——1185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51.3%;現代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5%。
――建成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力爭到2010年,展館總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專業性展覽占主導地位,國際性展會比例達20%以上,會展業收入達到5億元,帶動相關行業產值達50億元。“十一五”期間,西安會展業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整合現有資源,做大做強會展經濟,打造區域性、國際化的會展品牌,重點抓好歐亞經濟論壇、曲江論壇和中國西部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中國西安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國際性會議和展覽,著力打造曲江國際會展聚集區、產霸河國際會議論壇中心、高新區高新技術展覽展示區、城墻內國際文化交流區、三橋國際汽車專業會展區等五大會展聚集區,發揮其拉動全市乃至區域經濟的強力“引擎”功能,形成以展揚名、以展會商、以展帶業、以展興市的良好發展格局。
――西安將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和半徑500公里經濟圈的現代物流業重要樞紐。目前西安現代物流業正處于發展階段,要形成相對成熟的專業物流服務,必須培育和完善“結構合理、設施配套、技術先進、運轉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從今年起,我市將全面啟動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長安引鎮倉儲物流中心、華圣果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建設區域性的內陸港口,實現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與國際貨運航線直接對接,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支撐體系,構筑以物流園區為中心,以鐵路、“一高一繞三橫三縱三環八放射”高速公路網、國省主干線為骨架,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不斷提高物流集散運輸能力。加快物流項目信息技術升級和西安物流網絡平臺建設,重點建設以條形碼技術、電子支付和電子數據交換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形成輻射市內外,信息系統電子化、物流管理條碼化、倉儲運輸機械化的商品配送體系。到2010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340億元,占西安GDP的比重達到17%。社會物流成本降低2個百分點。物流企業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率達100%。
――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融資主渠道作用,促進銀行、保險、信托和租賃業之間的合作,發展金融業混合經營模式,促進金融服務業加快發展,使西安成為信用制度發達、資金交易活躍、金融組織機構健全、金融市場完善、金融工具齊全、金融設施先進、金融信息暢通,具有強大金融凝聚力和輻射能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到2010年,西安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4500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200億元,保費收入達到100億元。
――信息服務業因其對生產與消費的影響大,產業關聯高,已經成為發展速度最快、技術創新最活躍、增值效益最大的一個產業。“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金融、分銷、旅游、證券、房地產等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建設“數字西安”。到2010年,現代信息通訊服務業收入達到120億元,年增長率20%—25%。實現電話、廣播、電視“村村通”,綜合覆蓋率達到100%。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達42線/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12部/百人,寬帶用戶接入比例達12%,人均信息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例達19%。
――到2010年,基本形成種類齊全、分布合理、運作規范、接軌國際的現代中介服務業體系。“十一五”期間,我市重點推進會計、法律、管理咨詢、信息咨詢、工程咨詢等各類中介服務業的發展,爭取中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中介服務行業達到50個,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以上。
――未來五年,西安社區服務業將走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鼓勵創辦各種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企業,引導和培育各類社區民間服務的發展,分別按照200米半徑設立早點快餐店、便利店,400米半徑設立物資回收部、修理部、理發店的要求,合理布局社區商業網點,拓寬服務內容,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醫療、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到2010年,建立起服務門類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網絡。
――建立起“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管理科學”與現代化都市相適應的“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商貿服務業體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18%,2010年達到1200—1300億元。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2010年達到250億元。連鎖經營年均增長速度15%以上,到2010年,連鎖經營銷售達30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達到30%,商品電子商務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0%。
“十一五”期間,以發展大商貿、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為主線,我市將加快商圈的規劃與建設,合理布局商業網點;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零售企業和現代營銷方式,鼓勵發展特許經營、制、多式聯運等新型業態,營造方便、快捷的購物網絡;大力整治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商貿流通領域誠信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保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健康進行;積極開拓旅游餐飲、商務休閑、文化體育、時尚消費等市場;突出西安文化特點,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培育和打造十條特色商業、餐飲街區;建設一批起點高、功能強、輻射廣的批發市場和大中型批發市場集群;提升企業素質和資本運作水平,實現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新飛躍。
繪就藍圖新舉措
西安將認真落實《西安市加快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突出發展重點,抓住關鍵項目,明確完成時限,運用法律、行政和市場相結合的手段,引導和推動技術、人才、資金、政策等各類資源向現代服務業集聚,營造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改善政府服務環境,明確職責,提高行政透明度,重點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會展經濟、中介服務、社區服務、信息服務等統計體系。建設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建立服務業預警、預測和信息制度,深化“一站式”服務,在工商登記、財稅減免、資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方便。
連鎖企業在農村開設門店、經銷農用生產、生活資料、配送中心建設以及網絡信息技術改造;物流企業基礎設施改造、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物流網絡平臺搭建;社區服務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開辦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六小”經營門店等均可爭取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建立和擴大“西安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西安市流通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連鎖經營、現代物流、會展經濟、中介服務、社區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同時,完善人才引進、培訓、管理制度,形成各類人才,尤其是高端服務業人才聚集和流動的格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西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是推動西安經濟加速發展的開拓之路。我們有理由相信,西安的現代服務業必將迎來輝煌的明天,西安這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也必因乘現代服務業發展之東風,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