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話題:“大會越來越開放了”

時間:2022-10-17 04:37:00

導語:故事話題:“大會越來越開放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故事話題:“大會越來越開放了”

從中央7部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開通,到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前公布代表名單;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做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的重大決策,到十七大報告提出“推進黨務公開”……中國共產黨以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到世界面前。

黨代會首次網上直播

□人民網記者孫海峰

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錄音筆、網線、電源……15日早上7時,人民網技術工作人員小于,背著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趕到了人民大會堂。

人民網設在大會堂現場的直播間里一片忙碌。8時30分,首批現場圖片傳到網上,文字直播同步開始;9時,十七大開幕,大會堂里國歌響起。伴隨著網友們的一次次點擊,十七大開幕式的圖文和音視頻直播信號同步傳遍全球……

小于挺自豪。對如此重要的政治活動進行網絡全球同步直播,在全國黨代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除了開幕式,他和同事們還將實時報道十七大期間的各場新聞會、記者招待會、代表團開放討論等,并現場直播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國際也都將進行現場直播。

網絡,正在成為黨代會開放的渠道、溝通的平臺。

開幕當天,人民網強國論壇開辟“直播同步評”版塊,網民踴躍發帖,對十七大報告中的多個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10月16日下午,人民網手機強國論壇發起的“千萬手機網友提問黨代表”大型聯合訪談剛正式開始1個小時,手機網友就提出近200個問題。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房寧說:“在手機網絡上與網友們相見,真是一件新鮮事兒!”

互聯網讓黨群心連心

□人民網記者曲昌榮

10月16日上午,人民大會堂河南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鎂光燈、攝像機齊齊將焦點對準了正在這里討論同志報告的河南代表團。今天是大會安排的河南團開放日,開放的河南再度吸引了中外媒體的目光。人民網的記者、編輯更是早早地來到了現場,對討論進行全程現場直播。互聯網對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團的討論進行現場直播,這還是第一次。

上午9點,討論正式開始。主持會議的河南省省委書記徐光春代表首先對前來采訪的境內外記者表示歡迎,他還特別提醒代表們要暢所欲言,“你們的發言,你們所代表的人民的心聲將通過互聯網即時傳遞出來,這標志著本次黨代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反映黨心,傳遞民意,意義非同尋常。”

河南省省長李成玉代表第一個發言,他以河南的巨變闡釋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隨后,陳全國、王文超、吳天君、申長雨代表也圍繞著十六大以來農村、城市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的進步,論述了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科學發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代表們的心聲,伴著人民網的一個個字符、一幅幅圖片傳播各地,傳遞到人民群眾的心坎里。

與此同時,在豫西山區腹地,河南陜西兩省交界處2057米的最高峰玉皇山腳下的農家賓館里,盧氏縣獅子坪鄉樹灣村農民史江濤正在網上關注著代表們的討論。他兩年前就在賓館里裝上了電腦,通過互聯網了解信息,他的生意越做越好。“通過網絡看黨代表們討論報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代表們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互聯網讓咱農民與黨代會心連心。”

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代表們還用半個小時回答了境外媒體的提問。一直堅持上網并要求所有黨員干部都學會上網的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對這種互聯網直播的方式特別關注:“互聯網是一種新生事物,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網絡參政議政,表達他們的高度責任感。我們更要有一種開放的胸懷接受互聯網的挑戰,使之為我所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中國的透明度正在加強

□人民網記者禹偉良孫小靜

“偶爾飄過的烏云,不會影響上海天空的一直晴朗!”10月16日,在十七大上海代表團的“開放日”上,面對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關于社保案是否會影響上海發展的提問,中央紀委常委、上海市紀委書記沈德詠以生動的比喻如是回答。話音剛落,記者席里頓時響起一片掌聲。

開放的心態,帶來開放的形象。十七大,處處都能感受到“開放”兩字。

大會上的“新聞大戰”,隨處可見。

十七大新聞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有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310家媒體的1135名記者報名參加了十七大的報道,近700名境外記者在人民大會堂報道十七大的開幕式。

在忙著“捕捉”目標代表的記者人群中,身穿紅色馬甲的中國少年報小記者和身穿綠色外套的中央電視臺小記者引人注目。作為大會開放措施之一,十七大新聞中心批準了這兩家媒體派遣6名中小學生到會采訪。

面對記者舉起的話筒和鏡頭,代表們大多侃侃而談,很多代表更是有問必答。

作為十七大代表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之一,湖南天地人律師事務所主任翟玉華,這兩天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他說:“我已接受了20多家新聞媒體采訪。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講真話、說實話。”

同很多外國記者一樣,俄羅斯《生意人報》記者陳寒士也取了個地道的中文名字。“中共十七大,我們也很關注。”他這次是專門從俄羅斯趕來采訪。“大會給記者提供了開放的采訪空間。”他說,記者可以采訪十七大的開幕式和閉幕式,34個代表團討論向記者開放,并安排30分鐘左右的時間回答記者提問。

世博會情況、高校“開門辦學”、企業發展……在上海代表團的“開放日”上,代表們踴躍的發言、輕松的笑容,在頻頻閃動的鎂光燈下,顯得更自信從容。“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海義不容辭。”上海市委書記表示。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對上海而言,開放的話題也許只是起了個頭。

“黨代會越來越開放了。”“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黨的層面,中國的開放度與透明度都在日益增強。”采訪中,許多記者都這樣表示。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西藏自治區代表團進行開放討論。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