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法律界限是治理商業賄賂的關鍵

時間:2022-07-10 09:53:00

導語:厘清法律界限是治理商業賄賂的關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厘清法律界限是治理商業賄賂的關鍵

治理商業賄賂,需要正確把握政策界限,需要完善懲治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如果不能從源頭上界定商業賄賂,不管社會輿論如何強烈、普通百姓怎樣憎惡,都難以從根本上治理商業賄。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出通知,對商業賄賂犯罪行為要依法予以嚴懲。通知指出,商業賄賂情況復雜,審理商業賄賂犯罪案件的政策性、專業性都很強,各級法院必須正確把握政策界限,嚴格依照刑法的規定,注意區分犯罪與一般違法違紀違規的界限,區分犯罪與正常的商業活動的界限。

一段時間以來,打擊商業賄賂成為公眾的強烈呼聲。但對于如何界定商業賄賂,尤其是一些以回扣、好處費等為表現形式的商業賄賂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卻存在不同認識,有人認為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是行業“潛規則”和經營“潤滑劑”,有人認為是普通的違法行為,也有人認為是犯罪行為。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的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對商業賄賂是犯罪行為還是一般的違法行為,也存在不同的認識。對同一種商業賄賂行為,有的地方追究了刑事責任,有的地方則給予了行政處分。法律適用的差異給治理商業賄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影響到治理商業賄賂的成效。

拿社會各界深惡痛絕的醫藥回扣為例,不久前《人民日報》報道了河北某縣6名醫生吃回扣被判受賄罪后,法律界人士稱之為“一個突破”。然而現實中,大量類似案件卻遭遇界定難和處理難的困擾。有的案件即使最后處理了,也是經過長期的多方協調,作為個案草草了結。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對于吃回扣是否構成犯罪,現有法律缺乏明確的界定。因此,治理商業賄賂,需要正確把握政策界限,需要完善懲治商業賄賂的法律依據。如果不能從源頭上界定商業賄賂,不管社會輿論如何強烈、普通百姓怎樣憎惡,都難以從根本上治理商業賄賂。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商業賄賂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從醫療回扣到工程承包、產權交易和政府采購等,都不時會看到商業賄賂的影子。可以說,商業賄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社會的公正和百姓的利益。如果說一兩個領域存在商業賄賂可能緣于管理不善,那么,眾多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商業賄賂,就要從根本上找原因了。近來,衛生、醫藥、土地管理、資源開發以及政府采購等領域的主管部門紛紛制定了治理和約束商業賄賂的行政規章制度。但是,從法律層面上來講,怎樣治理商業賄賂,仍然缺乏明確和具體的法律界限。

比如,商業賄賂的表現形式與一般的商業行為確有一定的相似性。黑龍江有關部門日前列出的重點商業賄賂形式,如為爭取交易機會給付或收受現金和實物,給予或收受回扣;假借促銷費、宣傳費、贊助費、科研費、勞務費、咨詢費、傭金等名義,給付對方單位或個人財物;以報銷各種費用等方式進行賄賂;以境內、境外旅游和各種名義的考察等其他手段進行賄賂等等———如果不考慮給付錢物的對象和目的,很難將其直接定性為商業賄賂,而給付錢物的具體行為又多有隱蔽性,更增加了定性的難度。因此,如果沒有一個法定的標準,正確處理和打擊商業賄賂確實存在一定難度。

所以,無論從治理商業賄賂現象本身,還是從保護正常的商業行為來說,無論從保護國家工作人員,還是從建立一個規范的市場規則來說,都需要盡快厘清商業賄賂的法律界限。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了,商業賄賂才有可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