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5-25 07:04:00
導語:縣長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自治州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和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發展勞務經濟,大幅度增加農牧民收入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人民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解決“三農”問題、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大幅度增加農牧民收入、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為核心目標,扎實工作,開創了農業持續增效、農民快速增收和農村長期穩定的新局面。年以來,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都以元以上的速度遞增,已經達到元,形勢喜人,振奮人心。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農業大縣,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在農牧民增收上。我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雖然年年在增長,但增收壓力越來越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已經接近:,這個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不僅影響農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盲目樂觀。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不僅要在“三農”內部做文章、挖潛力,更要在全力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民非農化上下功夫、花氣力,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和農業生產活動,從事非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用減少農民的辦法富裕農民。研究表明,每%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將使增加-個百分點,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將使全社會消費增長-個百分點。××年,全縣共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次,創收萬元。
實踐證明,農村勞動力轉移,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最有發展前景、最具增收潛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總的來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還存在許多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農牧民的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二是轉移增收作用不明顯,全縣轉移勞動力總數雖在全州居首位,但長期轉移較少只占%,多為季節性轉移;三是轉移結構不合理,縣內轉移多,州外轉移僅占轉移總數的%;四是轉移層次比較低,以低薪、體能型轉移居多,技能型轉移較少。
為此,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做好農牧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要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增收,從根本上解決“人到哪里去,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要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開發作為一個大戰略來抓,把勞務經濟當作一項大產業來抓,用減少農民的辦法來富裕農民,使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今后一個時期農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最大“亮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著力解決當前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突出問題
第一,必須強化宣傳教育,切實轉變農牧民的思想觀念。觀念一變天地寬,這已經是被無數事實所充分驗證的真理。浙江農村特別是溫州地區有這樣一個普遍現象,凡是“富起來”的農民,幾乎都是曾經“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農民。而且“走出去”的地方越遠,眼界就越寬;“走出去”的時間越長,發財就越早;“走出去”的膽子越大,生意就越旺。去年月,我縣與南疆博湖葦業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和對接洽談,年底兩次組織近名農民工前往博湖縣采收蘆葦,天下來收入可達元。而我縣許多地方的農牧民至今缺乏這種“走出去”的勇氣,還沒有邁出這可貴的“第一步”。為此,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始終把轉變農牧民思想觀念作為突破口,不斷激發廣大農牧民群眾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尤其要采取各種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和引導新一代農村青年,大力破除“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的陳舊觀念,克服“怕吃苦,不敢闖、不敢干”的畏難情緒和思想束縛,主動走出家門去創業,去拼搏。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外出務工先進典型和“跳出農門天地寬”鮮活事例,旗幟鮮明地營造“外出務工光榮,務工致富更光榮”的濃厚社會氛圍,形成人人踴躍外出務工、家家增收致富的良好局面。
第二、必須認真落實農民離土離鄉不收地的政策規定,保障農村轉移勞動力已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為鼓勵廣大農民勇敢地走出去,××年,我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意見》,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保障農村與城鎮勞動力平等就業權利,保障農村轉移勞動力已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等方面開辟了綠色通道,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轉移的積極性。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在轉移上瞻前顧后,怕這怕那。究其原因,一是擔心轉移出去后,政策不兌現,土地被收走,利益受損;二是擔心在外做生意,一旦生意賠了,回到農村沒有土地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對此,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使縣黨委、縣人民政府關于“本縣農村人口到城鎮居住、就業、經商、辦企業、上學,無論戶口是否遷出,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內,任何組織(發包方)和個人不得收回他們所承包的土地”的規定家喻戶曉,讓他們吃上定心丸,從而打消思想顧慮,解除后顧之憂。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三,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切實走出依靠盲目擴大耕種面積,增加農民收入的怪圈。我縣現有萬畝耕地,按個農村人口計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積畝,相對來講人均耕地是比較多的,而且一些地方還在開墾荒地,擴大耕種面積。但單純地、盲目地依靠擴大耕種面積來增收,不僅畝均效益低,浪費大量的人力,而且使本已配置基本飽和的水土光熱資源更加緊張,造成惡性循環,破壞生態環境,破壞可持續發展。據調查,一個同等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收入是種地收入的倍,除了解決自身生活問題外,還可以基本維持口之家的生計。因此,各鄉鎮應當在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機械化上下功夫,提高產出效益,提高生產力,解放勞動力,使更多的農民從事非農產業獲取更大的收益。
第四、必須強化培訓,切實解決農民就業困難、轉移受阻的問題。實踐證明,農牧民的文化層次越高,勞動技能越強,轉移輸出的成功率就越高,收入也相對豐厚,就業崗位也更加穩定。當前社會對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體能型勞動力轉移就業難度越來越大。為此,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把強化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突出“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立足于短平快的培訓方式,要充分利用農閑季節,把“科技之冬”變成“農村勞動力培訓之冬”,有針對性、適用性地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層次確定培訓的具體內容,制定出長遠規劃和分步實施方案,培訓農民掌握外出務工技能,交給農民一把致富的“金鑰匙”。要在全面提高農牧民務工技能的基礎上,依托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畜牧業、農村多種經營、個體私營經濟、農村小城鎮建設、打造園區經濟等多種途徑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增收。
第五,必須切實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簡化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手續,防止變換手法向進城就業農民和用工單位亂收費。對縣委、政府出臺有關“進城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購買住房最大限度減免收費,免征個體工商管理費一年、及減免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收費”等方面的規定,已經落實的要完善政策,沒有落實的要加快落實。要下大氣力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侵權行為,依法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各項權益,使農村勞動力轉得出、留得住、有保障。
三、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形成合力,開創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新局面
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發動農民踴躍參與。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上來,切實把確保農牧民大幅增收、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擺上重要日程,努力構筑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牧民增收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各鄉鎮、各成員單位都要明確分管領導和分管部門,做到有任務、有目標、有考核。分管領導要深入勞動力轉移和勞務創收第一線,親自對接、親自帶隊進行大規模轉移。要建立健全服務機制,搞好統籌規劃,做好轉移前、轉移中、轉移后的一條龍協調服務,提升工作的層次和水平。要為需要幫助的農民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并要采取得力措施,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穩定,使外出務工的農民安心,在家務農的放心。總之,要敢于突破一切妨礙農牧民增收的思想觀念,敢于革除一切束縛農牧民增收的體制弊端,盡快建立和完善公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使農村勞動力流動起來,轉移出去,使勞務輸出成為今后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長效增長的最大動因。
同志們,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認真貫徹區、州縣關于促農增收的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扎實工作,攜手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增收的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