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新農村建設的成效與啟示
時間:2022-10-20 11:25:00
導語:某村新農村建設的成效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搶抓發展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香口鄉李師關村列入新農村建設示范后,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時間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莊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村容村貌“分外妖嬈”,文明新風逐漸形成。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由于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既堅持自身努力,科學推進,又積極爭取上級的大力支持,從而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一年來,李師關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先后得到了縣林業局、建設局、水電局、國土局、交通局、文化局、農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肯定,這些部門還積極為該村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提供許多力所能及的幫助,特別是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董瑞明、副縣長張慧莉先后兩次深入該村主持召開相關部門協調會議,協調資金投入,幫助研究制訂發展規劃。鄉黨委書記尚政國親自督辦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幫助調機械、定規劃,黨委副書記、副鄉長陳新平親自蹲點抓落實。
(二)聚集優勢,形成合力。首先聚集部門優勢,舉全鄉之力,辦好示范,鄉計生辦將該村定為新農村生育文明建設試點,鄉綜治辦將該村定為文明村、平安村創建試點,鄉農業中心將該村定為機械作業、機械收割、插秧試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建設。其次聚集項目優勢,傾斜資金,確保投入。積極向上爭取了“遷村騰地、退宅還田、集中建房”項目,土地整理開發項目,長治七期工程流域治理項目、省衛生廳集中供水項目、省“百鎮千村”示范項目、遷移扶貧項目、村級陣地建設項目,將這些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環環緊扣,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確保了建設成效。
(三)建設保壘,提供保障。李師關村的發展變化再次向干部群眾詮釋了一個道理: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目前村級組織健全,戰斗力高,村黨支部、村委會、治保會、民兵連、共青團、婦聯會等組織健全,結構合理,有村干部4人,組長7人,實行交叉任職。通過開展黨員先進性明白卡創新活動和黨員保先教育活動,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較好,通過群眾的民主管理制度,使村內的民主管理程度明顯提高。精心組織了黨員村組干部的“雙帶雙培”工程,即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
二、主要成效
(一)輿論宣傳氛圍濃。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政治優勢,努力形成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輿論氛圍。一是精心制作標語。通過制作燈箱和標志牌、上墻等方式張貼標語,標語生動形象,群眾喜聞樂見,產生了很好的宣傳效果。該村共制作宣傳燈箱20個,標志牌4個,標語11條,這些宣傳標語集中該詮釋了新農村建設、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等系列內容。二是組建了民間文藝骨干宣傳隊。該村在春節期間組織了全村150余人參加的龍燈、獅子、彩船等民間藝術宣傳隊逐家逐戶宣傳、上門宣傳,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及基本內容家喻戶曉,并把香口鄉黨委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我心中的新農村》新民謠,排練成說唱結合、形象生動的文藝節目在全村傳唱,并輻射到了周圍其他村。三是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進行宣傳。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新農村建設如何搞,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怎樣做,做些什么、做到什么標準,凝聚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形成了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良好氛圍。今年以來,省、市、縣電視臺先后宣傳李師關村新農村建設15場次,中央、省、市、縣級報紙刊登新農村建設文章30余篇,有力地展示了該村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先進人物、新設施、新風貌。6月23日,全鄉在該村舉辦了新農村生育文明有獎知識競賽活動,參加人員達3000余人次,擴大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二)基礎建設力度大。今年是該村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年,為起好步、奠好基,該村堅持“基礎先行”,先后投資近170萬元,組織實施基礎建設“十個一”工程。一是修訂了一個村莊規劃。專門邀請來縣規劃設計院技術人員,進行村莊集鎮規劃的第二次修編,在過去集鎮規劃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形成沿“鄖-漫”路沿線、楊家溝河堤兩側和佛洞溝七組“一橫一院”村莊集鎮格局。二是修筑了一條防洪堤。從黃云鋪學校橋頭至李師關村小學長2500米,寬1.5米,高2米,既可保護集鎮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又可保護基本農田150畝,同時總體上形成了董家坪--黃云鋪--李師關三村統一的防洪御災體系,河堤清基清於工程已全面完成,已漿砌1500米,預計9月底可全部完工。三是架設了一座平板橋。位于該村七組,跨度13米,高6米,寬6米,使“一縱一橫”的主街道相互貫通,融為一體。四是改河造地100畝。結合高速路建設整理開發土地,河堤建設工程新增良田100畝。五是實施“一建三改”工程150戶,目前已完成100戶。六是辦好一個以滑石開采為主的企業。力爭年銷售收入達60萬元,計劃秋后對黃龍洞旅游景區洞內清於,開發黃龍洞-太子廟-揚家溝水庫等旅游產業。七是美化亮化一條街。目前已鋪設彩磚2500平方米,栽樹常春風景樹1000棵,統一建筑風格,統一墻外裝飾,防火通道,統一建設供水、排污、供電,有線電視等相關配套設施,籌備安裝燈箱40盞、列島路燈40盞。八是新建一個村級活動陣地。已動工新建磚預結構村級辦公陣地四間三層480平方米,集村“兩委”辦公室、合作醫療、文化室、體育場為一體。九是統一推廣通用圖集,新建一條街。采取招商引資開發、拆遷安置、商品房開發、搬遷扶貧等方式在該村新建街道。十是建立一套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圍繞“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水),“三化”(凈化、綠化、美化),“三包”(包凈化、美化、綠化、包公益設施管理、包治安管理),“三改”(改廚、改廁、改圈、建沼氣),“三創”(創文化中心戶、創文明戶、創十星級農戶),三觀(人生觀、價值觀、科學發展觀)等內容制定了《村民公約》、《村莊集鎮管理辦法》、《民主議事制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委會工作制度》、《村支部工作制度》等相關制度,并將各項規章制度打印成冊,下發至全村各農戶,打造和諧村莊、平安村莊、文明村莊、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新機制。
(三)干部群眾信心足。通過廣泛的宣傳,統一了思想,鼓足了干部群眾建設新農村的干勁,通過“十個一”工程建設的組織實施,讓干部群眾享受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來的實惠。該村黨支部書記劉相池今年已經52歲,從家長到組長、從配角到主角、從村長到書記、從烏發少年到滿頭銀發,當了大半輩子的“村官”,見證了從大集體到大公社、從辦事處到小鄉、從管理區到鄉政府、從稅費改革到村組合并、從向農民催糧要錢到向群眾發錢的歷史演變,為了搞好新農村建設,他幾次累倒在工地、在會場,但他仍然信心很足,感觸很深地說:“當了這么多年的村干部,還是今年干得最累、最有勁,這樣干下去,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希望。”由于村干部的帶領,廣大群眾也積極參與配合新農村建設。三年來,該村有80%以上農戶住上磚預結構樓房,80%以上農戶安裝了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80%以上農戶依靠打工經濟大幅度增長了收入,150戶組織實施了庭院的綠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籌集資金貼了墻磚,鋪設了門前彩磚,實施了“一建三改”,整治了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爭著帶頭發展經濟,做經濟發展的帶頭人;爭著興致富產業,當致富標兵,爭著參入村級民主管理,做新型農民。通過該村取得了明顯的變化,路兩旁的泥巴土房減少了,房前屋后的豬圈糞凼變整潔了,橫七豎八的村莊規劃理順了,打牌賭博的銷聲匿跡了,封建迷信活動不存在了,社會治安狀況變好了。
三、成功啟示
啟示之一:新農村建設必須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千道理、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不起來,農民腰包鼓不起來,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句空話。農民有了錢,啥事都好辦。李師關村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始終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支柱產業,確定了“突出林特藥果雜,畜禽養殖同時抓,穩糧保姜抓蔬菜,打工創收來源大,戶平2畝經濟園,年增收入二千元,戶平出欄2頭畜,年增收入2千元,戶平一個農民工,年增收入6千元,戶平一個小庭院,年增收入1千元;集中精力抓發展,確保戶均收入過萬元。”的工作思路,抓住區位優勢和“十漫”高速路建設的機遇,擴大蔬菜種植面積,規模開發大路菜,深度開發精細茶,適度發展反季節蔬菜,大力發展水生菜,使蔬菜發展面積達到800畝,收入40萬元,利用退耕還林套種川烏、丹皮、白勺、柴胡等藥材500畝,豬、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800頭210頭1550只,培植了一批大戶、典型戶;年輸出富裕勞動力425人,收入255萬元,僅農民工老板吳德保就帶出本村勞力53人,年掙回打工收入30余萬元,夯實了農民增收的基礎。
啟示之二,新農村建設必須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該村注重改善基礎環境,整治居住環境,培育人文環境,從人民群眾最需要解決的環境抓起,從少花錢的項目著手,努力在新設施、新環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務、新社會保障、新精神風貌等六個方面有新突破。加強道路建設達到“四通”:村通水泥路、組通砂石路、戶通出行路、田通機耕路;加強村容整治“治理六亂”: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違章亂建;改善農戶居住環境達到“五有”:有潔凈住房、有水泥曬場、有便行道路、有潔凈飲水、有配套沼氣;加強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建設,大力實施“十個一”工程,讓群眾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實惠,開展農村文明大院創建活動,爭創“四型”文明大院、文明村莊,即:資源節約型、環境整潔型、設施配套型、風尚良好型。
啟示之三,新農村建設必須以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為保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動力,近年來,該村始終注重自身班子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真正將那些清廉為民、勤政務實、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黨員群眾選進村“兩委會”班子,在2005年村兩委換屆時,嚴格按照“兩推一選”、“海推海選”的辦法,選出了村兩委會班子成員,堅持了公開、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選出的村兩委班子,群眾信任,干事公正,作風民主,李師關村始終是全鄉唯一一個“零負債”村。村班子苦心經營村級集體經濟,搞好村辦企業的滑石礦生產經營,年均集體經濟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利用村集體資金,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群眾建設新農村,如農戶實行一戶一建三改示范,在足額兌現項目資金的基礎上,村每戶另補200元;農戶鋪設門前彩磚,村集體按每平方米補貼20元補助。村集鎮綠化苗木、建設下水道等公益性事業由村集體出資興建;村集體協調整改高低壓線路,電視、電話線路,同時爭取上級興建了移動、聯通基站各一個;對村內評選的“五好農戶”、“十星級農戶”、“計生中心戶”、“治安聯防中心戶”都給予了一定的精神物質獎勵。
啟示之四,新農村建設必須以寬松的政策環境作引導。所說的寬松政策并不是要以放棄原則、破壞生態為代價的違規違紀的政策環境,而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嚴格按政策、按規章辦事。如李師關村的村莊集鎮近年來的發展變化主要源于2003年的“遷村騰地、退宅還田、集中建房”試點工程的成果,這一成果的推廣應用形成了李師關村六組的主街道,近年來通過整理開發土地、退宅還田恢復耕地近100畝,村莊建設占地遠遠超出恢復、整理開發的土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