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環境整治活動紀實
時間:2022-01-01 11:10:00
導語:城鄉環境整治活動紀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城鄉統籌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深入開展
*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
近年來,山東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把它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圍繞“打造綠色鋼城、創造最適宜創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城鄉環境”這一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四級聯動,全民參與,協同作戰的原則,努力做到重心向下移、標準再提高、措施再強化、力度再加大,實現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共進。2003年,*市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園林城市”,2004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2005年**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被省建設廳評為“人居環境范例獎”。
一、基本情況
(一)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市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為契機,采取“四級聯動、全民參與、市場運作、人民城市人民建”等多種措施,大力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道路方面,先后修建道路20余條,打通“卡脖子”路10余條,使萊城縱橫主干道達到20條,主干道總長140公里,形成了“主次干道相連、老城新城貫通、兩環六射”的路網布局結構。在園林綠化方面,把城市綠化作為改善城市面貌的重點工程,充分利用空間,見縫插綠,見空填綠,先后改造建設了4大公園和40余處游園綠地。同時,著力抓好道路綠化和破墻透綠,將單位綠化與道路綠化有機地融為一體。目前,萊城城市綠地率達到3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5平方米。在城市供水供氣(汽)方面,*目前日供水能力12萬方,遠期城市日供水能力可達18萬方。燃氣方面,原先市民主要使用煤氣,從2002年開始,引進了天然氣項目,去年6月份,管道工程全線貫通,今年4月天然氣置換工作全部完成,有2.5萬戶用戶。城市供熱目前有3處熱源,熱汽生產能力每小時達到230噸,供熱面積230萬平方米,基本滿足市民集中供暖的需要。在垃圾污水處理方面,去年,確立了建設“全省最干凈城市之一”的目標,5月份,實施了環衛體制改革,把城市保潔區劃分為9大片區,向社會公開拍賣了保潔權和垃圾清運權,市環衛處成立了監理公司和執法大隊,實現了干管分離、無縫隙覆蓋、全日保潔。日處理垃圾400噸的大型無害化垃圾處理廠,今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屆時環衛質量將顯著提高。污水處理方面,目前建成兩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8萬方,現日處理污水6萬方,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6%。鋼城區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方,配套鋪設污水管網26.6公里,目前完成投資1500萬元,一期工程已竣工,今年年底將正式運行。在公交和亮化工程方面,現有公交運營車輛120臺,營運線路10條,營運范圍基本覆蓋城市規劃區,全部推行了無人售票、ic卡乘車和電子報站,年輸送客流量1800萬人次,市民出行公交分擔率達到15%。在城市亮化上,主干道亮燈率100%,通宵亮燈,同時,組織沿街單位設置輪廓燈、激光燈、射燈等景觀燈,部分沿街建筑實施了“內光外透”。
(二)城鄉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
在城市規劃區,主要開展了四大活動。一是開展了“三告別”活動。針對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在市區開展了以告別巷道土路、告別臭水、告別垃圾為重點的“三告別”活動。通過市場化運作,對萊城主次干道、城中村、小街小巷、河道溝渠、綠化帶等保潔區,實行了無縫隙覆蓋,全日保潔,垃圾日產日清,主次干道垃圾滯留時間不超過15分鐘,萊城環衛保潔質量明顯提高,城市衛生狀況顯著改善。對市區內的蓮河、人工河等重點河道溝渠進行了綜合治理,清理垃圾6萬多噸,在各溝渠向汶河的排水口處,設立了截污網,層層攔截垃圾污物。沿青草溝、紅土溝等河道溝渠敷設了污水管網,進一步推進了雨污分流。告別巷道土路方面,對規劃區內已完成改造和短期內不改造的居民區,寬度6米以上的小街小巷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由各村居進行硬化鋪裝,重點抓了10條背街小巷的整治試點。二是開展了城中村開發改造和環境整治活動。去年,市里出臺了加快“城中村”開發改造的意見,制定了優惠政策,在市建委設立了城中村開發改造辦公室,確定了9個試點村,并采取包村工作責任制,組織建設、規劃、國土等有關部門靠上抓調度督查。為加快城中村開發改造步伐,確定今年為“城中村開發改造年”,目前,9個試點村全部完成了開發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部分村已進入開發建設階段。結合城中村改造,大力加強社區建設,積極推動打破村莊界限、集中定點居住的連片開發,建設機構人員齊備、服務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區。今年7月19日,組織20個城中村的支部書記,到菏澤考察城中村環境,并召開了城中村綜合整治現場會,明確了下一步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是清理村內占道的土堆、糞堆、柴草堆、磚瓦砂石堆和堆放的其他物料,清除街巷內飼養、養殖各類家禽、動物的圈欄、籠子以及各類種植作物;城中村居民凡沒有地方投放垃圾的,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都要袋裝化,置于自家門前,由環衛保潔人員統一收集、清理;對自家產生的大宗垃圾要自行運至規定的垃圾站(點);清除城中村街道上原先陳舊破敗的垃圾箱(池),重新規劃定點,統一安放240升的密閉垃圾筒;鋪裝硬化連接主次干道的小街小巷,有條件的全部硬化。三是開展了城市出入口整治活動。對城鄉結合部、出入口加大了改造整治力度,拆除破舊建筑,清理地上附著物,鋪裝道路,搞好綠化美化,同時,突出各自特色,將城市出入口建成了萊城外圍風格各異的亮點。西出入口重點圍繞泰萊路*西口進行綜合治理,沿路兩側建設了50米寬的綠化帶,在三角地帶建設大面積綠地,種植草皮2.5萬平方米,打造成了城市綠色出入走廊;北出入口突出游園建設,沿路建成游園6處,完成道路及游園綠化8.7萬平方米;南出入口把新長途汽車站的建設作為重點,拆除了一座高五層、面積4千平方米的樓房,建設了高標準、現代化的客流中心,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四是開展了“雙創一鞏固”活動。為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進一步推向深入,*市今年決定,在全市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6月20日,召開了“雙創一鞏固”動員大會,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實行了五大班子包干和各級各部門分工責任制,重點抓了園林綠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拆墻透綠、管線下地及廣告牌匾的整治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栽植各類苗木200余萬株增加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增加保潔面積40萬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70余處,集中清理垃圾8萬噸。新建生活垃圾池5座,安裝密閉式垃圾箱300個。大型無害化垃圾處理廠已完成投入1700萬元,今年將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沿青草溝、汶河大道敷設污水管網3600米。高新區敷設污水管道35000米。鋼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完成投資1500萬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拆除院墻3000米,全部更換為鐵柵欄;先后取締落地廣告燈箱1700余塊,拆除樓頂廣告87塊,墻面廣告2113塊,路牌廣告180塊,規范整改了38個大型廣告塔,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規劃區外,通過開展“鎮村建設年”活動,在鄉鎮實施“八個一”工程(即:有一個產業聚集區、每年上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項目、有一個小城鎮規劃、有一個相對集中的居民小區、有一條商業街或綜合市場、有一個適應當地發展的教育醫療體系、有一個規范的文體娛樂場所、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在中心村實施“五個一”工程(即:有一批工貿企業、有一批為龍頭企業配套的種養基地、有一條硬化綠化凈化亮化的中心[文明]街、有一個規范的衛生服務站、有一定經濟實力),有力地推動了鎮村建設。各鄉鎮大力建設產業園區、居民小區、游園綠地和文化娛樂場所,對主要街道都進行了硬化鋪裝,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了一個面積10畝以上的街心花園、至少有一塊公共綠地,大力實施了旱廁改水沖式公廁,進一步加強了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各村居因地制宜加快種養基地建設,硬化鋪裝中心街;鄉鎮、村居間實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啟動了村村通客車、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其中,顏莊鎮、辛莊鎮、口鎮等按照“鎮園一體,統籌建設”的思路,大力加強了工業園的建設,園區內路通地平、設施齊全,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和工業發展;其它鄉鎮也都結合本地實際,建設了各類工業經濟園區,為當地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30%以上的村中心街建設堅持高標準,道路寬闊平暢,專人負責清掃;全市各村普遍開展了道路硬化鋪裝或修繕。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完成,村莊油路與縣道、省道、國道一起,組成了主次互補、相連貫通、暢行無阻的城鄉交通網絡;村村通客車、通自來水工程也已經基本完成。*向省建設廳推薦上報的2個示范鎮和13個示范村都順利通過了全省“百鎮千村”建設示范活動總評。在此基礎上,大力加強了鎮村環境治理,指導鎮村全面開展清理“四大堆”和治理“八亂”現象,鎮村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三)生態環境治理取得實效
去年,制定了《**綜合治理行動綱要》,規劃用三到五年時間,總投資2.36億元,按照“一環、兩廊、四景區”的結構布置,對64.5公里的**河道及兩岸進行綜合治理。今年,重點搞好**中心景區建設,目前綠化工程方面,已回填土17萬立方米,栽植苗木25萬余株,播種草坪5萬平方米,鋪裝廣場道路1500平方米,建設沙灘13萬平方米,完成河岸壘砌800立方米。沿河路目前已完成土方15000方,風化砂17000立方米,管涵300米,二灰風化砂33750平方米,水泥碎石31200平方米,瀝青路面23240平方米,安沿石9770米,完成造價約567.6萬元。**沿岸1000米范圍內的排污企業已基本治理完成,出水斷面cod比年初降低了35%,達到了排放標準;萊城電廠3#、4#機組脫硫工程,已完成投資6200萬元;泰鋼二次除塵設備完成投入1200萬元。
以**綜合治理為契機,對全市58個小流域、295條河流進行了綜合整治。沿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線兩側進行綠化建設,使之成為了綠色走廊。引入先進的治理理念,恢復破壞山體和地形地貌,泰鋼公司在廢棄礦山上引水植綠,增加游樂設施,建設了雅鹿山公園;牛泉鎮將廢棄的漏斗型大礦坑規劃建設成下旋式觀演廣場;和莊鄉發展經濟林3000畝、風景林6000畝,修建大型水池8個,修建大型塘壩24座,青山呵護綠水,綠水滋養青山,促進了山水和諧。通過治山、治水、復墾、造綠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改善了全市生態環境。
二、主要經驗做法
一是重心下移,統籌城鄉整治。2002年開始,*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連續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大大改變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進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基于對這項活動重要作用的充分認識,市委、市政府2003年底決定,要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不僅要在城市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更要把觸角延伸到鄉鎮和農村。2004年11月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搞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意見》,提出了城鄉統籌、重心下移的舉措;2005年4月份,印發了《深化城鄉綜合整治鞏固完善整治成果的實施方案》,5月8日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
二是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非常重視,主要領導經常過問、全程關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措施,并深入綜合整治現場督促指導。市委書記、市長多次實地查看**流域、城內溝渠等重點項目治理情況,分管書記、市長更是靠上督促,經常現場辦公,全面推動活動開展。為加強組織領導,市里成立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辦公室,并由各職能部門牽頭設立了14個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專項工作指揮部,負責對全市整治活動的組織指揮。各區、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綜合整治辦公室,健全了工作機構,村級也都明確了專人靠上抓,健全完善了覆蓋全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立體式、網絡化,互相配合、協同推進的組織領導體系,為全市綜合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三是四級聯動,細化工作責任。市、區、鎮、村四級都層層明確了整治任務,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迅速行動起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實現了四級聯動、全民參與。同時,按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部署,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內容,精心設計了多項建設和治理活動,在城區重點開展了“城市建設年”、“三告別”活動、“雙創一鞏固”活動;在鄉鎮、農村深入開展了“鎮村建設年”活動,實施鄉鎮“八個一”、中心村“五個一”和“村村通”工程;在水體生態建設上,實施了**綜合治理行動。通過縱向各層級、橫向各層面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全市綜合整治工作結成一張網、形成一盤棋,形成了強大工作合力。
四是廣泛宣傳,營造輿論氛圍。為擴大社會影響,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宣傳部門牽頭制定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宣傳工作實施方案》,廣泛開展宣傳。近年來,在《大眾日報》、《山東建設報》、《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刊》等省級媒體發表我市綜合整治活動情況的各類稿件100余篇;《*日報》、*電臺、電視臺等本地媒體都開辟了專欄,固定專人深入報道,編播刊發各類稿件300余篇。通過大力度、全方位宣傳報道,總結典型,推廣經驗,引導各級各部門你追我趕、展開競賽,營造了全市關注綜合整治、全民參與綜合整治的濃厚氛圍。
五是加強考評,確保取得實效。在堅持現場調度、電話調度、會議調度、書面調度,全面掌握綜合整治進展情況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對綜合整治情況的考評檢查。市綜合整治活動辦公室對各區、鄉鎮半年考評一次,年底進行綜合考評。同時,各級都明確把綜合整治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年度崗位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綜合整治任務完成不好的,單位和主要負責人都不能評先當優,有力的組織措施,切實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我市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雖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與省委、省政府改善城鄉環境、建設生態省的要求相比,與省內外許多兄弟地市相比,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學習借鑒兄弟地市的先進做法,堅持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思路,深入持久地將這項活動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