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管理
時間:2022-04-24 08:48:00
導語:不斷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業的一個基本內涵是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農交會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果的展示,實際上展現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的建設成果。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的建設。第三屆農交會的舉辦,既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成果的展示會,也是我國農產品市場深入發展的展示會,這種展示無疑打上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的深深烙印,深刻說明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已經取得的成果。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下發過《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已初步形成。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國家農技推廣體系在動植物新品種和重大技術推廣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推進了農產品產量與品質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糧食、禽蛋、肉類、魚類等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基本形成了以專業為主的事業型推廣網絡,完善了適合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推廣方式。到目前,全國種植業、畜牧獸醫、水產、農機化、經營管理五個系統,縣、鄉兩級共有推廣機構超過15萬個,縣、鄉兩級推廣機構共有農技推廣人員超過100萬人。
驕人的業績,見證了農業服務與管理體系曾有過的輝煌。然而,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在運轉中并不是很順暢,主要是由于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還很薄弱,與農村改革發展需要比,與發達國家水平比,還存在差距。實踐證明,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以及轉變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形成扶持載體,便于更好地實施“綠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護農業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強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提升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水平。
去年,農業部制定了2004年—2010年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規劃》,構建和完善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的藍圖,明確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體系建設投入機制等幾項具體的保障措施。同時,政府在社會服務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確保公益性職能的履行;通過政策扶持,為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民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開展為農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逐步實現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分開,形成政府主導、示范帶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高效機制;逐步形成政府與市場互動發展、互為補充的農技推廣新格局。
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主辦,是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成果的重要體現,它作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支撐,適應了解決我國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以及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加入世貿組織等新形勢的客觀要求和緊迫任務。只要各級農業部門齊心協力,以農交會展示的新成果為動力,努力建設好富有生機活力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必將推動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