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一流業績 樹行業新風

時間:2022-08-01 09:54:00

導語:創一流業績 樹行業新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一流業績 樹行業新風

創一流業績

近年來,西城區勞動保障局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堅持服務宗旨,致力改革探索,各項工作不斷發展完善,先后承擔了勞動力市場建設、社會保險改革等一系列試點重任,并屢創佳績,為北京市的勞動保障改革提供了多項示范模式,其成功經驗多次在全國進行了推廣。

一、樹大局意識,筑基石形象

西城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所在地,作為“九五”期間國家級綜合試驗區,對勞動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西城區勞動保障局提出在新形勢下要“為企業改革保駕護航,為困難職工解難排憂,促經濟持續發展,保社會一方平安。”全局干部職工樹立大局意識,筑起了社會保障大廈,托起了勞動力市場橋梁,塑造了勞動保障工作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基石形象。數年來,西城下崗職工再就業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失業率控制在1%以下,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兩個確保落實到位。

在再就業工作中,他們做到了3個落實到位,即政策落實到位、保障落實到位、安置落實到位。

在勞動力市場建設中,他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這些改革不僅提高了職業介紹的成功率,而且服務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也初顯成效,被國家勞動保障部推薦為全國職業介紹機構示范單位。

他們切實加強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管理,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每年對區屬企業勞動合同屆滿情況進行調查,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規范勞動合同管理工作。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1997年被原國家勞動部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區勞動監察大隊圍繞改革熱點和社會焦點積極開展執法檢查,1999年被共青團中央、國家勞動保障部等部門聯合命名為“青少年維權崗”。

他們建立形成了促改革保穩定的社會保險安全網絡。西城區是北京市社會保險改革的綜合試驗區,所以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社會保障水平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業有保障”。

二、擔試點重任,做改革先鋒新時期勞動工作的特點是: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共存。在勞動體制改革中,是沖在潮頭,還是亦步亦趨?是積極探索還是照搬模式?西城區勞動保障局選擇的是前者。他們認為,只有開拓進取,敢于探索,才能在改革中掌握主動權、占居主導地位,才更符合西城作為首都中心城區的實際。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西城主動請纓,承擔了近年來北京市勞動保障改革的所有改革試點任務,并屢創佳績,在改革年代里脫穎而出,成為全市勞動保障系統的領頭雁。

三、創一流服務,樹行業新風

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如何塑造新的行業形象,如何有效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是做好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而實施公示制度是西城勞動保障局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1998年,西城勞動保障局率先在全市勞動保障系統實行政務公示制度,首先將局內涉及行政執法科室的執法內容、程序、標準等向社會公開明示,隨后將這一作法推及全局其它科室。到目前為止,凡是不涉及保密要求之外的內容,均以不同形式實施了政務公開明示,并制定了違示責任規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拉近、搞密切,表明一種責任,樹立良好形象,給群眾一份明白,給自己加一份壓力。

為加強社會監督力度,他們一方面從人大、政協、街道、企業中聘請了責任心較強的特邀監督員,負責對全局行風建設、公示制度、勤政廉政等方方面面進行明查暗訪、監督評議;另一方面,在局院內明顯的地方設立了兩個意見箱,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此外他們還經常地針對當前的中心工作向社會發放調查問卷,誠懇地傾聽來自企業和職工的批評。通過這些措施,廣開言路,形成了公示制度的反饋信息網,使各項工作每向前推進一步,都能及時地發現不足,及時地得到糾正和完善。

在近年來的改革實踐中,西城勞動保障局還積累總結了“三求,四新,五種精神”,作為他們追求不懈的標準和原則。“三求”是:求實、求穩、求進;“四新”是:樹立新意識、追求新發展、開創新風尚、創造新局面;“五種精神”是: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進取、改革創新;廉潔自律,盡職盡責;謙虛謹慎,團結向上;勤儉為民,服務奉獻。這種精神體現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也體現在每名工作人員的行動上。從局長到普通工作人員,個個都是一副熱腸,他們的服務精神和工作效率受到廣大職工和企業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