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法律工作經驗交流發言

時間:2022-02-27 02:27:00

導語:城管法律工作經驗交流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管法律工作經驗交流發言

“*”普法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突出抓機制、抓典型、抓創新,扎實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為建設平安*、構建和諧社會、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抓機制,強化領導,形成合力

我省從完善領導機制入手,著力解決“法律六進”工作的長效性問題。

高度重視“法律六進”工作。省委領導專門聽取工作匯報,就確保“法律六進”工作落到實處提出明確要求。*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同志出席全省“法律六進”啟動儀式,并向機關、農村、社區、學校、企業的代表贈送了普法教材。*年,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柏繼民出席全省“法律六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對深入開展“法律六進”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今年,省委副書記劉偉,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柏繼民,副省長郭兆信等領導同志對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作出批示,提出新的要求。

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及時調整充實了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28個擴大到38個;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納入綜合治理和平安*、文明*建設百分考核內容。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成員單位職責和考評標準,將普法依法治理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明確了機關工委、農業廳、民政廳、教育廳、經貿委等部門為“法律六進”工作的牽頭部門,分別負責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工作。省普法辦公室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了“每一進”的學法內容、形式和任務目標,使“法律六進”工作有了硬指標、硬抓手。

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黨委、政府經常聽取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法律六進”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制定實施意見,出臺相關舉措,做到有規劃、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考核。淄博市委書記、市長多次聽取匯報,帶隊進行專題調研;各地領導親自部署、參加“法律六進”活動,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有關部門共同抓、主管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格局。

二、抓典型,以點促面,整體推進

我省把抓典型、樹亮點作為“法律六進”工作的重要舉措,培養和推廣了各具特色的典型,有力地推動了“法律六進”工作的開展。

(一)“法律進機關”突出制度化。各地圍繞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領導干部法制講座、任前考法、法律知識培訓、普法考試考核等制度,不斷加強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每年多次組織集體學法。省政府把領導干部學法制度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工作規則,每年舉辦市廳級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研討班、縣處級領導干部依法行政培訓班。各地建立了行政執法人員管理數據庫,認真開展行政執法培訓,實行以證管人,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健全了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省普法辦每年組織近40萬名科以上干部參加普法統一考試。省工商局明確提出,把“法制建設作為工商管理的生命線”,認真落實干部學法制度,不斷強化全員普法教育,實行“一月一法、一法一考、一季一評”,對全省基層工商所長進行培訓。公安系統組織開展了以“基本法律知識考試、執法辦案卷宗考評、信訪工作考查”為主要內容的“三考”工作,在全國率先推行執法資格認證升級制度,對執法民警全面建立個人執法電子檔案,定期對學法用法情況進行考試考核。

(二)“法律進農村”突出陣地化。我省始終把農村普法作為“法律五進”的重點來抓,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認真推廣棗莊“兩個一工程”經驗,大力培養法律大專生村干部和家庭法律明白人,切實加強農村“四個一”陣地建設。全省7.4萬多個村建立了法制宣傳一條街。煙臺市著力加強村民法制學校規范化建設,80%以上的村建立了法制學校,引進了電視、網絡等教學形式,大力宣傳與“三農”有關的法律法規。東營市在每個縣城建立一個普法廣場,每個鄉鎮建立一個法制輔導站,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法律超市。萊蕪市開辦農村干部法律中專班,專門培訓農村“法制村干部”和“家庭明白人”。

(三)“法律進社區”突出經常化。各地圍繞平安和諧社區創建,不斷加強“六個一”建設,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和延伸。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把法制宣傳、法律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社區矯正等職能融為一體,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活動。青島市大力開展“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和消防”“五進社區”活動,加強普法宣傳隊、法律輔導員、法律志愿者三支隊伍建設,深入社區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服務,加強社區居民的法制教育。

(四)“法律進學校”突出課堂化。我們堅持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認真實施《*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把法制教育納入課程范圍。從去年開始,全省中小學全部開設《法治教育》課,真正做到了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各地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了學校、政法部門、家庭和社會四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講團,濟南、青島、濟寧、萊蕪等地吸收“五老”參加,深入各級各類學校,宣講法律知識。目前,全省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5742個,97%以上的中小學校配備了法制副校長或輔導員。今年5月,舉辦了“*省首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有17.6萬名中小學生參加。

(五)“法律進企業”突出規范化。我省首次把農民工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省政府兩次召開座談會,主要領導對加強農民工學法用法、維護合法權益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單位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不斷加大法制教育力度。省建設廳在一萬平方米以上工程項目建設工地開辦業余學校,組織農民工學法。青島市開通了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建立農民工法制學校150所,95%以上的農民工實現了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教育不斷加強,講座、培訓、考試考核等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勝利油田、齊魯石化公司、萊蕪鋼鐵集團、濟南鐵路局、濟南鋼鐵集團等單位針對企業領導干部、中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的不同需求和特點,采取分類施教的方法,增強了法制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棗莊市建立了區域性的“民營企業法制建設促進會”,實行“聯戶一員,訂單送法,以法興商”的新模式,在一定規模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中開展法制教育,形成了“法律進企業”的全面覆蓋。

三、抓創新,注重實效,提升水平

我們明確提出“以人為本、普法為民”的工作思路,著力探索“法律六進”的新途徑、新形式,在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上實現新的突破。

(一)創新理念,強化服務大局意識。我們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一理念貫穿于“法律六進”工作的全過程,把發展經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開展憲法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突出宣傳與構建和諧社會、與經濟社會發展、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省普法辦組織編寫了《*省“*”普法讀本》、《農民常用法律知識讀本》和《居民常用法律知識讀本》,連續5年組織開展了平安*建設法制宣傳月、宣傳日活動,舉辦了“建設平安*,構建和諧社會”法律知識競賽。開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物權法宣傳以及和換屆選舉有關的法制宣傳活動;開展了信訪、房屋拆遷、商品房銷售以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禁毒、知識產權保護、氣象等宣傳教育活動,制定了《關于注重發揮“五老”作用,進一步做好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實施了“關愛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省廣泛開展了奧運法制宣傳活動,成功舉辦了“奧運法制宣傳萬里行”青島站活動,為青島奧帆賽、殘奧帆賽的成功舉辦以及奧運火炬在我省順利傳遞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創新內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我們明確提出了繁榮法制文藝事業、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積極組織各地大力開展法制文藝宣傳活動,不斷加強法制廣場、法制文化大院建設,大力培育公民崇尚法治、維護法治權威的法治精神。定期組織開展優秀法制文藝作品征集活動,在《法治通訊》開辟《法制文藝》欄目,及時登載優秀法制文藝作品。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不斷加強專業和業余兩支法制文藝隊伍建設。青島、濟寧組織普法藝術團巡回演出,濱州組織普法戲劇表演。這些形式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豐富多彩,寓教于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方式,增強法制宣傳實效。一是依托*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開展網絡法制宣傳。目前,覆蓋全省城鄉、具有*特色的“天地網合一”的高標準遠程教育網絡已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9萬多個行政村和社區全部建立了遠程教育站點,每年播放法制課件60小時。二是依托電臺、電視臺、報刊開辟新的法制欄目,豐富法制宣傳內容。全省縣級以上新聞媒體全部開設了法制欄目,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三是依托《*法制報》,創辦了《司法行政專刊》、《檢察專刊》、《公安周刊》和《審判周刊》,全面反映我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況,宣傳先進典型,展示工作成效。四是開通*普法公益短信平臺,向廣大移動手機用戶進行普法宣傳,定期舉辦普法短信有獎征集活動。五是開展“訂單”普法,根據基層群眾需要,送法上門,有的放矢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開辟了基層普法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