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區長在企業政策培訓會講話

時間:2022-04-27 11:27:00

導語:副區長在企業政策培訓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副區長在企業政策培訓會講話

同志們:

剛才,地稅分局、國稅分局和區科技局結合自身工作職責,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做了深入細致地宣傳講解,講得十分到位。下面,我就加快我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講三點意見:

一、我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現狀

2012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05.74億元,占全區規上總產值的36.8%,同比增長32.6%。今年上半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19.77億元,增長28.3%,高于規上工業產值增幅5.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7%,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88億元,增長17.1%,增加值總量僅次于長興,列全市第二位,增幅高出全市3.5個百分點。

(一)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概況。自2010年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全區現有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30家,涵蓋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與環保、光機電一體化等5大領域。從各個領域的企業數量上看,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和電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別為13家、8家和5家。從企業規模看,絕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已走過初創時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產值超億元的25家,其中超5億元的11家,超10億元的8家。

(二)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情況。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近三年來,30家高新技術企業共享受所得稅減免額5208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總銷售收入由2010年的16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203億元,增長27%;高新技術企業上繳稅收由2010年的2197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8891萬元,增長304%,翻了兩番多。

同時,《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研發費用可按150%加計扣除,從稅前列支。2012年,全區30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共計1.22億元。近三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長較快,按企業同口徑計算,2011年比2010年增長119%,2012年比2011年增長43%。這也反映出企業對研發更加重視,科技和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加大。

(三)科技人員及技術研發情況。絕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企業的技術管理、自主研發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3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有15家企業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相對區內其它企業,企業科技人員比例較高,大專以上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均在30%以上,平均達到32.83%。從事研發的科技人員占10%以上,平均達到13.47%,最高的達到19%。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達到5.08%。

(四)產學研聯合情況。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十分重視產學研聯合,隨著全區科技合作工程的大力推進,部分企業與相關院校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如:久盛公司與上海大學、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等合作,世友公司與農業大學和林業大學,恒基公司與中科院材料所,電機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一研究所等。這種“校企聯姻”為企業優先優惠轉化院校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對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二、當前我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分布不均衡。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

(二)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不強。雖然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能滿足企業發展的基本需要,但從創新性質看,企業的模仿創新和二次創新占了75%,基礎性或原發性創新只有25%的比例。企業難以得到核心技術,而且“引進來”和“模仿型”的技術創新難以形成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雖在自主創新領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且已經獲得了專利授權,但大部分的技術創新仍集中于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缺少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這種技術創新模式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技術領先優勢。

(三)重申報、輕管理。根據高新技術企業三年一復審的原則,今年我區有12家高新技術企業需進行復審,按照目前復審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重申報、輕管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大專以上科技人員比例、研發人員比例問題。上報的材料中大專以上人員比例達到了要求,但實際情況中,企業內部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比例真正達標的并不多,也就是部分人員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協議,一旦真正檢查,問題就將暴露出來。二是研發費用的核算及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問題。雖然大部分企業在管理費用下已設立二級科目核算研發費用并歸集了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但也有部分企業在歸集過程不夠規范,或者存在未設立二級科目核算研發費用或者設立錯誤的情況。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問題。部分企業存在缺乏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技術依賴外方程度很高,供貨渠道比較單一,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弱。

三、政企同心,合力推進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2010年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三部局出臺了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這次新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范圍、主體、依據都作了較大調整。新辦法與原辦法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認定標準更加科學,認定分工更加合理,認定程序更加規范,認定手段更加先進。同時,新的《認定辦法》對紀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認定辦法》的罰則章節里明確規定:企業如果在申請認定過程中提供虛假信息的;有偷、騙稅等行為的;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有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有關部門處罰的,有上述情況之一的,都將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機構在五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的認定申請。

新的《認定辦法》對高新技術企業有了更加嚴格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和管理工作,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各部門、各企業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各項工作。

對區級部門而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貫徹政策。落實好政策是政府對企業最大的支持。應該說,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從國家到省、市、區都是下了很大力氣的,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給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各鎮、開發區及科技、稅務、財政等部門要主動地宣傳、落實政策,要讓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夠及時享受優惠政策。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創造知識產權,進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發展。

二是要搞好服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有關部門,要吃透和領會文件精神,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訓工作,加強對企業的幫助和指導。對于已經認定的企業,要加強跟蹤和管理,使這些企業以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不斷加強研發能力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研發成果的轉化,充分發揮這些企業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對于目前還沒有達到要求的企業,要幫助他們深入領會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使這些企業盡早地進入高新技術企業的行列。

三是要強化督查。新辦法實施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更加嚴格。各相關部門要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要對申請企業和申請材料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堅決防止和杜絕弄虛作假。要強化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督查,重點檢查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科技人員、研究開發費用、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等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與企業申請材料反映內容一致。對利用高新技術企業的頭銜進行偷稅、騙稅的企業,應立即取消其資格,并在5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的認定申請。

第二,對企業而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規范經營,用好政策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有了新的標準和界定,評審高新技術企業有了嚴格的程序。新申報的各高新技術企業要正確把握高新技術企業的內涵、認定標準和評價依據,少走彎路。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也要明白,評上了高新技術企業并非一勞永逸、高枕無憂,高新技術企業是實行動態管理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政策引導,引導企業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近期省里有關部門要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專項檢查。希望各高新技術企業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認定條件定期進行自查,對自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或糾正。

(二)立足長遠,加強自主創新。

企業既要立足當前,保持增長,更要從戰略和長遠出發,通過高新技術來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一要加大研發投入。要在重視裝備投入、廠房建設的同時,注重企業研發能力的投入,高新技術企業要保證技術開發經費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3%以上。二要持續地推進技術創新。要順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節奏快的特點,緊盯產業發展的技術趨勢,不斷開發新產品、使用新材料、實施新工藝,積極參與國家、省、市科技專項計劃的實施,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三要加強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深化與大專院校在各個專業領域的合作。通過各種方式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組建緊密型技術研究開發聯合體,共建產學研戰略聯盟。

(三)重視人才,增強技術支撐。

一要著力培養人才。企業要進一步優化科技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使更多的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要調動高新技術人才開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允許科技人才依據個人貢獻在企業持有一定的股份,讓人才的價值得到真正體現,培育企業產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二要加快引進人才。企業要以我區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以及國家的“千人計劃”、省的“百人計劃”和市的“5155產業英才工程”為契機,積極引進“帶項目、帶資金、帶團隊”的海外歸國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通過引進更多的領軍人才和他們帶來的優質項目推動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高端化。三要注重企業家自身素質提升。企業的發展沒有終點,企業家自身素質的提升也沒有止境。沒有企業家視野的開拓,就不可能有企業大的發展。各位企業家要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承擔風險,善于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