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保障工作會縣長講話稿
時間:2022-12-17 10:17:00
導語:殘疾人保障工作會縣長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面,按照會議安排,我將我縣的助殘工作向大家作一簡要匯報,希望通過這次學習交流,能夠使我們的工作再上新水平,為全市的殘疾人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一、堅持和諧發展理念,讓殘疾弱勢群體共享社會文明進步
我縣共有各類殘疾人人,占全縣總人口的%,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弱勢群體。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如何實現好、保障好這一特殊群體的利益,解決他們收入普遍偏低、生活缺乏保障、自救能力較弱的現實問題,成為縣委、縣政府“求發展、保穩定、促和諧”的重要議題之一,并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清晰的過程。
為掌握全縣殘疾人的具體情況,盡快解決現實問題,縣委、縣政府最初安排了一名主管領導深入一線進行了全面調研,并由電視臺把資料帶回來,在常委(擴大)會議上進行播放。面對特困殘疾人生活窘困的畫面,在場的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想辦法、尋出路,再難也要解決特困殘疾人的生產生活問題,讓這一弱勢群體共享社會文明進步”這一扶殘助殘的共識由此很快形成。按照“全黨動手、全民參與、更新機制、共創和諧”的指導思想,一系列措施隨之出臺:
每年將扶危濟困和助殘工作納入為百姓辦實事的具體內容,并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每年專題研究殘疾人事業發展問題;在縣四大班子領導成員中實施“五個一”工作機制,其中之一就是每人分包一個特困殘疾人家庭,從日常生活到殘疾人就業、子女上學等事項一包到底;建立長效機制,殘聯與民政部門統一協調,把名經濟困難殘疾人列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并經常性開展慰問送溫暖活動。
扎實的工作舉措,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我縣多次被省、市評為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先后三次承辦全省殘疾人工作現場會,年被國務院殘工委授予“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稱號。省殘聯理事長同志評價我縣實現了四個“全省第一”:第一個開展了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第一個建立了為殘疾人無償發放物品的“愛心超市”,第一個進行了鄉鎮殘聯換屆,第一個成立了鄉鎮殘疾人慈善救助會。
二、大力實施危房改造,為貧困殘疾人撐起安居的藍天
隨著助殘工作的拓展和深化,解決好殘疾人住房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安居才能樂業,沒有安全舒適的住房,就談不上提高生活質量。為此,我縣自年起,按照“摸清底數、分清緩急、動態追蹤、逐步消除”的工作思路,連續實施“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三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萬元,維修、翻建殘疾人危房戶、間,名殘疾人喜遷新居。危改工程的大力度實施,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營造了全社會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樹立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促進了干群和諧,維護了社會穩定,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今年,我們又將殘疾人危房改造列為解決好“三方面問題”的重要內容,確定全縣剩余危房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月底即可全部完工。幾年中,我們牢牢把握了三點:
1、工作上求細。為查清底數,成立了縣、鄉、村三級農村貧困殘疾人住房狀況調查領導小組,對全縣個鄉鎮個村街的殘疾人進行逐戶走訪,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為實施“危改工程”提供了準確數據。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年度改造計劃,保證新出現的危房能夠得到及時改造。在危房改造過程中,對涉及到的殘疾人進行提前妥善安置,做到有處住、有人管、有飯吃,確保民心工程真正讓群眾滿意。
2、工程上求嚴。縣委、縣政府把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各鄉鎮分別確定具體責任人。為有序推進,建立了檔案跟蹤制度,根據危房破損程度及殘疾人生活狀況,制定具體改造方案和資金支付清單,不搞平均分配,保證整體工作效果。工程實施過程中,堅持一步到位原則,統一施工材料,統一施工標準,安排專人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驗收,保證改造后的房屋既美觀又耐用,不留隱患。
3、力量上求廣。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廣。為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我們在資金籌措上,采取了縣鄉兩級政府拿大頭,并向上級爭取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種籌資渠道。在責任機制上,分解落實鄉鎮、村街和有關部門責任,形成齊抓共建機制。工程建設過程中,黨政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多次到施工現場檢查質量、督導進度,協調各方關系,及時解決危改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務實舉措,感召了廣大群眾,出現了許多群眾為危改工程出義工、捐磚瓦木料的感人場景。
三、延伸織密服務網絡,讓殘疾群眾享受更多的生活便利
住房僅僅是生活必需的一個方面,要使特困群體切實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高,還需要提供“衣食住行醫”等多方面的便利,對此我們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1、以“愛心超市”為平臺,建立經常性救助機制。扶貧助殘工作不僅要能夠“救急”,最重要的要靠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保障其有序運行。作為一種嘗試,我縣于年建立了“愛心超市”,通過拓寬社會捐贈渠道,實現了貧困殘疾人的經常化救濟,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一是抓基礎。為解決“愛心超市”的辦公地點和啟動物資,縣委、縣政府為縣殘聯及時劃撥了新的辦公場地,騰出平方米樓房作為“愛心超市”;在全縣干部職工中廣泛開展捐贈活動,僅在三天時間里就收到衣物萬件,捐款萬元,為“愛心超市”的日后運行奠定了基礎。
二是抓管理。安排了專職工作人員,建立了物品存儲庫房,配備了消毒設施,對收到的衣物進行清理、消毒、分類;制定了《募集與接收制度》、《倉儲與保管制度》、《發放與領取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保證了“愛心超市”有效運轉。
三是抓延伸。按照“分片服務,就近領取”的原則,在部分鄉鎮建立了“愛心分社”,更加方便社會捐贈和殘疾人領取物品;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實行上門服務。
三年來,“愛心超市”共發放衣物萬余件,發放特困救助款、慰問品總值近萬元,為多名殘疾人解決了實際困難。電視臺、日報、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對我縣“愛心超市”救濟模式進行了報道,中殘聯領導來我縣進行調研,對此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2、以“慈善救助會”為載體,建立全民救助機制。助殘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年月,我縣首先在鎮成立了以救助困難殘疾人為主的“慈善救助會”,資金來源以社會募捐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目前,“殘疾人慈善救助會”已發展到個鄉鎮,四年來先后募集資金萬元,救助貧困殘疾人人次,“慈善救助會”被殘疾人稱為“有求必應、有難就幫”的民間“110”。
3、以完善救助網絡為支撐,全面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困難。近幾年,全縣累計為殘疾人發放低保金多萬元,減免個體從業稅等各類稅費近萬元;建立起高標準的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資助近名殘疾人子女進入大學深造;成立了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免費提供咨詢多人次;建立了殘疾人康復指導站,結合家庭訓練,使多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康復受益面達到%以上。在大力“輸血”的同時,縣委、縣政府積極為殘疾人創造就業機會,促進他們“造血”自立,自強進取。五年來,共安排殘疾人企業就業多人,扶持個體從業多人,幫助農村殘疾人從業近萬人。我們計劃在三年之內實現殘疾人家庭就業全覆蓋。
各位領導,同志們,盡管我縣的助殘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但距離人民群眾的愿望和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兄弟市縣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為打造“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出入境檢疫局總結和新年計劃
- 下一篇: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監管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