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讀后感
時間:2022-08-22 09:23:00
導語:做事先做人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什么反對做事先做人?主要是基于以下點:
1、在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熏陶下,中國人做人都不差;
2、但有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做人之道太過精深,沒有足夠的閱歷是不可能精通的;
3、在精通做人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能把事情做好;
4、那些只精通做人的企業家,撐不起中國的世界品牌;
5、做事先做人事實上已經對我們產生了不利的后果;
6、現在我們特別缺少能做事的人;
7、壞人只占絕對的少數,所以不要用防范壞人的思路來防范普通人;
8、能做事的人,絕大多數都不壞;
為什么一定要先學會做人才來做事呢?很成熟的人就知道,做人方面的成熟是一個過程,有些人很年輕就已經具備做事的能力了,能夠構建非常出色的解決方案,但做人方面還會很青澀,在大多數情況下,做事先做人這個“真理”足夠把這些人壓死。
以前聽一個官員說過:“比爾蓋茨在中國無法成功,因為他年輕時綜合素質不夠。”同樣,在做事先做人這個真理下我相信愛因斯坦在中國也不行;和蓋茨稱得上一時喻亮的喬布斯(我認為在創新才能上他比蓋茨強)也不行;看看我們的王選教授,在做人的資歷不夠沒機會的情況下,個人不休一天假,整整十八年個人做出了方正系統。這些人都是做事的能力大大領先于做人的,我們是不是準備把他們全部打死?
天才都全被“做事先做人”打死了,那說明“做事先做人”出了問題,或者我們理解“做事先做人”出了問題。這些天天說什么做事先做人的家伙們不知壓死了多少天才,壓死的能做事的人就太多了。
其實中國人創新不力問題就出在這里,什么事都講資格,做人做好了才可能有資格,有了資格,很多人做事的能力卻沒有了,就象王選說的:“我二十多歲能做事的時候沒人理睬,我五六十歲什么都不能做了,兩個院士的帽子卻戴在了頭上”。
在現實中做事先做人這句真理,已經營造了一種環境,這種環境對那些能做事但做人還不夠成熟的人來說,可說是災難性的,而且這種人占絕大多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邊做事邊學做人吧。
在企業經營方面,那些靠精通做人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根本不可能撐起什么世界性的品牌,我們中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多是些精通做人,但不通做事的家伙,他們不知道世界的方向在哪里,不能做出領先世界的解決方案,還只停留在把外國模式中國化上面,這一代企業家,如果也還天天說些什么做事先做人,那拿什么來撐起世界品牌。
要做世界性的民族品牌,重點應該是針對世界性的需求,設計獨創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品牌自然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品牌。
這是什么做事先做人所做不到的,可能希望恰恰在那些還沒有把做人學得八面玲瓏的人身上。
所以反對做事先做人,提倡能做事的邊做事邊學做人,建議天天談什么做事先做人的權威們,不要把天才都壓死了,不要把人才都壓死了。
做人做到極至,也只能做些外國人看成小企業的水準,說白了,就是以前關系就是生產力的另一個版本。
當然,做人是對的,做事也是對的,但做事先做人是錯的。
問題就出在這個“先”字上,強行的在兩者之間加上了邏輯關系,在現實的環境中,絕大多數人都相信“做事先做人”這個真理,絕大多數人也都錯誤的應用這句話,過多強調這個“先”字。
希望在現實的環境中:
家長對孩子——可以做事先做人;
教師對學生——做人做事并重。
對自己——理想是做事做人并重,至少做到邊做事邊學做人;
對別人——知道應該是邊做事邊學做人;
領導對下屬——最好不要用“做事先做人”;
員工對可能的外部合作伙伴——最好不要用“做事先做人”;
處于優勢地位的面對成長中的人——最好不要用“做事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