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讀后感

時間:2022-02-04 08:53:00

導語:《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讀后感

王蒙的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在第9期《人民文學》上發表。

作品描寫了某區委組織部新來了個年輕人林震,他了解到組織部長劉世吾和工廠建黨組長劉新對生活缺乏熱情和敏感,對工作不講原則,對人民失去了責任感,使基層黨組織在發展方面出現了不少問題。林震尖銳地批評了機關工作中的消極因素。

小說表現了強烈的反官僚主義、主觀主義的思想主題,劉世這個官僚主義者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典型意義。

《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是一部描寫一個新人來到一個有著固定秩序,傳統習俗和價值約束的世界后與這些“規矩”發生摩擦的故事。闖入者一般都代表的是新生事物,由于舊勢力的強大,這種故事的結局一般都是悲劇。這部小說則有不同。小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說明作者也是抱著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創作這部作品的。

林震無疑代表著理想的一面,但從小說敘述的角度來看,他更像一只“眼睛”,小說的基本情節便是根據他的見聞和感受展開的,我們也從這只“眼睛”中看到了現實中諸多難盡人意之處,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新政權中舊官場的種種陋習。

小說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劉世吾這個形象。他堪稱組織部的靈魂,是現實的全部理性和非理性的代表,他參加革命多年,經驗豐富,精明強干而且多才多藝。他對王清泉的處理很難說不恰當,對趙惠文的勸說也很難說不合情,但為什么在林震和趙惠文的眼中他就不是一個好干部呢?因為在他身上有太多官場的一些不為人所察覺而又與主流價值觀不相適應的東西。

林震代表著大多數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有朝氣,有想法,對舊觀念、舊事物抱著批判的態度,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這是年輕人性格中最寶貴的因素,也是改變常規的新鮮力量。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才有變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