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傳》讀后感
時間:2022-02-04 09:03:00
導語:《愛迪生傳》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梵高在短促的三十七年人生中,他為后人留下了大量而永恒的作品,也讓那些默默無聞的小鎮成為世人矚目的追憶大師蹤跡的去處,讓年僅26歲的作者歐文斯通一舉成名。
作為畫商、牧師的梵高是不成功的。饑餓、病痛、心靈的煎熬、情感的失意,每一次生活的打擊都鍛造著他。但他不屈的頭更高地仰起,讓他脆弱的心更堅韌,心中一直保持著那個鋼鐵一般的執著的追求。
他是為繪畫而生的,繪畫就是他的生命。
當身邊充滿了誘惑的時候,梵高冰凍著自己狂熱的神經。父母、情人溫暖了他孤寂的心,但他沒有忘了生的意義。
書中也描寫了梵高三次戀愛的失敗,這也許就是在梵高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障礙,而梵高及時克服了這個障礙,才使自己沒從正路上拐上岔路,因為梵高始終清醒一認識到他一生的目標和追求。
書中談到梵高曾無數次在提奧的錢沒寄來之前把錢用光了,這是在歷練中最可怕的障礙。梵高雖說也克服了這關,可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可怕的后遺癥一直在摧殘他,但他靠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支撐了過來。
梵高曾經幾次換地方作畫,也結交了不少成名的畫家,而這世界上好像除了畫家之間,沒人可以理解畫家,他們認為畫家們是一群不務正業的瘋子。當梵高搬到阿爾時,那里的人們,甚至是孩子都在嘲笑他,戲弄他!使他無法做畫。
《梵高傳》具有很高的教育意義,他可以很好的把握他自己,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