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36:00

導語:貝多芬傳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貝多芬傳讀后感

什么是收獲呢?也許你會說那就是在秋天的季節里尼能找到很多很多。因為秋天一切都成熟了,農民們開始收獲,在2007年6月16日是我收獲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得到了一件“寶貝”,我的朋友送我一本《貝多芬傳》,我如獲至寶。

當讀完羅曼羅蘭寫的那本《貝多芬傳》后我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一滴濕濕的東西滴在手上時,我知道我哭了。我不是因為心里難過,只是我在想人到底要不要經受苦難?人為什么有那么多苦難?這些苦難又是不是注定的?耳邊似乎響起了《命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似乎有一股血一直往頭上沖。我不受控制地瘋狂地找出《貝多芬》專集放進CD機中,激烈的音樂蹦了出來。我驚異于何以一個失聰之人竟能創造出如此氣急、如此連貫、如此震撼的音樂,也許只有他那痛苦的一生才能譜寫如此美妙的音樂,也許只有這種激情的音樂才能讓他從痛苦的生活中收獲快樂。

貝多芬的一生可謂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的童年,愛情的失敗,疾病的纏身,貧困交加,這些還都不足以摧毀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獨??吹街鞣饷嫔系漠嬒?,他那頭亂發和目光讓人推斷他:孤僻冷峻、憤世嫉俗。而事實上不然。他慈悲、熱情,比任何人都熱愛自然,熱愛世界,熱愛生活,渴望與人交往。然而,卻恰恰是這種美德深深加劇了他的痛苦。自從發覺開始耳聾,他不得不選擇遠離人們而去獨處,他不原意別人憐憫的目光,他更不原意別人因為憐憫而去接近他,這種被迫和人分離的孤獨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他就是在這樣強烈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受著身心雙重的煎熬,幾度差點被擊垮。

耳聾,對于一個常人來說是死滅了大部分的世界,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那是死滅了他整個世界。但是對于貝多芬來說他卻不曾死滅,而且還創造了他新的世界,重造了他音樂的王國。他不但為自己創作,而且為了所有的人類創造。沒有如此熱烈、慈悲的胸懷,他可以少受很多的苦楚。而他用自己這種天性大大加劇的痛苦換來了我們人類的快樂,這就是英雄的犧牲,偉大的犧牲!

貝多芬這一生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的快樂!1806年當《第四交響曲》誕生那年,正值貝多芬訂婚之喜,整部曲子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墒歉裟甑摹睹\》的誕生,又使一切歸于沉痛,愛情的坎坷,對侄子真摯的父愛遭到了無情的毀滅。他的耳聾越來越嚴重,在和朋友的書信中,貝多芬是多么的凄涼。晚年喪“子”

之痛,生活的拮據,都像寒冷刺骨的風割劃著貝多芬的心。我覺得沒有什么比貝多芬更悲慘了,但是貝多芬并非你我所能想象?。∷麉s大聲地說:“我要歌頌快樂!”

人是可怕的,人是偉大的,一切樂器都無法表達貝多芬心中的圣潔,他用自己無比高尚的心胸給予了我們的快樂。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快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笔堑?,這是依靠這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高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從自身的痛苦中去收獲自己一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