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38:00

導語: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

佐藤學先生在《靜悄悄的革命》是一書中提出“傾聽這一行為,就是讓學習成為學習最重要的行為。”這個觀點.我們平時談的比較多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等來認真聽老師講課,以及在課堂上老師要認真聽學生的發(fā)言,作出及時、有效地評價。沒特別花工夫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傾聽的好習慣,不輕易間便狹隘了“傾聽”的含義,出現(xiàn)了以下的現(xiàn)象“當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到:“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見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一個學生剛回答完,下一個又出現(xiàn)了重復的答案……”這種漠然同伴之間發(fā)言的現(xiàn)象,雖屢見不鮮,但如果長期以往,是一種學生資源的浪費,在課堂上必然會導致紛至沓來的發(fā)言之間沒有多少聯(lián)系,那么觀點的交鋒、思維的碰撞也就無從談起了,更令人擔憂的是,教室里失去了相互學習的氛圍。對學生的成長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學不會傾聽?如何學會思考?學不會傾聽,又如何學會與人交往?傾聽不僅是認真學習的習慣,更是尊重別人的態(tài)度。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學生間建立這種關(guān)系,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

一、樂于傾聽是前提——工夫在課外

文中提出“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首先從老師的努力開始,即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又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對于老師而言,樂于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蹶而就,是需要平時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時刻注意、培養(yǎng)起來的。黑徹柳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的小林校長,就是我們的榜樣了吧!小豆豆第一天來到學校,顛三倒四地對對校長足足講了四個小時,小林先生連一個呵欠也沒打,絲毫沒有厭倦的表示,這樣的校長真是讓人覺得可敬,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更在學生群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佐藤學先生對“傾聽”的定義還包括要聽學會聽別人的思想、學會聽別人的情感和價值取向.“聽,不單單聽發(fā)言的內(nèi)容,更試著傾聽他的心情與想法”。他講到的“豆太”的例子就很讓我受感觸,男孩的發(fā)言,就在于他自身的“邏輯世界”,如果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和同事聊天的是時候,她說了一件事,“教室里開設了一個生物角,深得學生喜愛。為了防止調(diào)皮的孩子去捉弄那些小動物,學生不但寫了:“請你常來看看我,但請別傷害我哦!”字樣的紙條而且還成立了幾個保護小組,輪流照料。但是,那些動植物明星們實在太“耀眼”了,總有那么幾個孩子圍在那里忍不住去碰碰它們。一天早上,一個小女孩跑到辦公室里來告狀:張鴻運拽著尾巴,把小烏龜?shù)沽嗔似饋怼!边@男孩子平時也淘氣的很,這么“囂張”可不得了,若有學生效仿,小烏龜不拎死也被嚇死了。于是,那男孩子被請到了辦公室。他很快承認了“犯錯”事實,并把我早上教育他們的話重復了一遍。“可你為什么要明知估犯呢?”我很嚴厲的問。“老師,它們太可愛了。”他停頓了一下,“我只是想拿出來看仔細點。”為了使事情快點平息,我故意在表揚他有愛心的同時,又和他交流了一番,很快他就表示再也不去做傷害小烏龜傷害同學們感情的事了。黃老師在事后也表示,如果當時通過這些言語信息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對小動物的那種愛的話,他可以把早上這事自己可以處理地更好,如果允許他放學以后留下來,把玻璃缸搬到課桌上讓他單獨觀賞細細欣賞一下,他的愛心和好奇心都會得到極大的滿足,這不就是我們開辟生物角的初衷嗎?

在教育教學中,在俯下身來傾聽的表象外,蘊藏著的是一顆金子般的愛學生的心,給予學生的是對他的尊重。

教師除了注意起自己第的言行外,還可以千方百計地促進學生間的交往,把握教室里無處不在的契機。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我覺得利用好班隊課即是一種很好的一種途徑。那是孩子自己的小天地,學生的角色在發(fā)生變化,“組織者、軍師、支持等等”他們會因新鮮感而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和關(guān)注。在興趣盎然的做準備工作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內(nèi)容的安排、哪怕細致到課件制作的圖片時,學生彼此間會豎起耳朵去傾聽他人的看法,哪怕只是細微的,也是向成功邁出的一大步。展示的時候,因為是伙伴們的勞動成果,出于欣賞也好,挑刺也罷,至少在課中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豎起小耳朵,聽得認真,學得快樂!

二、善于傾聽是方法——工夫在課內(nèi)

學會傾聽,需要良好的指導。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二個方面優(yōu)化對學生“聽”的指導:

一方面、細化“聽”的要求。

明確提出了“學會傾聽要五心”: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2、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所以在“聽”的培養(yǎng)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您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可以經(jīng)常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

曾有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學生間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有兩只眼睛、兩個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呢?”“這就是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能認真聽好同伴的發(fā)言,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