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讀后有感

時間:2022-04-22 09:28: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讀后有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讀后有感

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也就是黨的先進性與確定和完成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的任務相聯系,當前與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大任務聯系在一起。

科學發展觀繼續突出發展這第一要務。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注意了人民掌握

政權以后的發展課題,他們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和斯大林多次指出,落后國家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后,要加緊經濟建設,否則,“落后要被挨打”。同志在建國以后也提出經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環節。1956年他還說過,經濟建設搞不上去,會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當然,由于黨對階級斗爭形勢判斷曾經有失誤,我國在發展上也走過一段彎路。新時期,鄧小平同志總結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著名判斷。同志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用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的重要論斷,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我們黨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梢哉f,科學發展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凝聚著幾代共產黨人的心血,又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賦予黨的先進性建設以新的時代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強調為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的發展觀,它符合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完全一致。

以人為本重要的內涵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強調以人民為本的整體利益的同時,以人為本還包涵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關注部分的、局部的、階層的、特殊人群的人們的利益,即要協調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二是關注每一個公民的個體利益。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很好地闡述了以人為本的深刻內涵和新意。在關注公民的個體利益方面,《讀本》指出,“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展愿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就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睉摽吹剑跒槿嗣裰\利益的問題上,過去從整體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方面,講得多些(這是對的,今后也應繼續這么做),而相比之下,從尊重和保護每一個公民的權益方面,從群眾直接的、切身的、眼前利益的獲得方面,講得則少了一些。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20*年憲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條款,同志提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和最近強調的“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等,都從履行黨的宗旨更深層次方面顯示了我們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全面,認識的進步。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即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國外的“五個統籌”。這個基本要求體現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發展觀方面的豐富和提高。

建國以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而由于在指導思想上偏離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度出現“短缺經濟”。改革開放的年月,鄧小平同志強調“扭住經濟建設不放”,有力地解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許多關鍵課題,使我們的經濟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當時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與發達國家以及周圍的新興發展的亞洲“四小龍”的國家和地區拉開差距的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發展”,在經濟方面聚精會神,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更加處于劣勢。實踐證明,我們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正確的,大力發展我國的經濟是有效的。然而,當我們的經濟有了比較充分的發展以后,新的情況出現了,“成長的煩惱”出現了,非均衡發展以后的不平衡情況出現了,城鄉、地區、人群收入差距擴大了,而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經濟有長足的發展,而社會事業的滯后,社會問題的凸現,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經濟的大力發展,資源環境的壓力明顯產生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出現不和諧的情況;我國加入wto組織后,與世界各國的貿易急劇增長,這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成績,然而,與一些國家的貿易摩擦增多了,等等,都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發展觀重新審視,重新認識??茖W發展觀的提出,就是黨與時俱進的思考: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必須堅持,而根本著眼點是用新的發展思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大力發展經濟要繼續進行,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要有“四位一體”的思想,還要大力發展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人類追求自己的文明發展向縱深推進,然而,我們還得考慮地球的承受力,這里有當代的資源環境的平衡,更有與后代的“代際平衡”,要求我們資源用得更為合

理,環境保護得更好。

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新內涵,體現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方面的一以貫之和與時俱進。

認真實施各項國家戰略是黨的先進性的體現

由科學發展觀統領而制定的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國家了一些重要的戰略,主要包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戰略、深化改革戰略、構建和諧社會戰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走和平發展道路戰略等,還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戰略。這些戰略,是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的方方面面的“轉化”,是在規劃方面的“落實”。

比如,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是我們對城鄉發展總體狀況做出科學判斷的結果。我國經歷過建國以后相當長時期工農產品剪刀差、新時期農耕地轉變為工業用地、開發區用地的農村、農業支持城市、工業的過程,現在,我國到了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對農村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非常及時,也深得人心。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作出《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對這項戰略作了全面的部署?!叭r”問題的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逐步消解,成為我們的努力方向。

又比如,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展,我國的*已經達到2.26萬億美元,進入世界的四強,進出口貿易達到1.42萬億美元,已是世界第三位,然而,盡管我國的科學技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尤其是科技的產業化水平不高,研發投入還處低水平,品牌產品和知識產權在國際的競爭中處弱項,相當多的產業處于生產鏈的低端部分,走不出“打工經濟”狀態。當今時代,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表現為對知識產權的擁有、運用能力,誰在這方面占優誰就會在競爭中主動并取得優勢。我們正在實施的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就是為實現現代化、振興中華進行的重要戰略,各行各業應為之作出自己的貢獻。

再比如,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F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增長方式的高消耗、高污染,一些地方以犧牲環境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是否能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薄叭瞬皇亲匀唤缫酝獾娜?。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睂Υ耍覀円谏a、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和環節,都要切實保護和合理運用各種資源,保護我們的環境。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提高環境監管力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增強人們的愛護生態的意識。

如此等等,都需要我們認識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并認真實施這些戰略。同志在紀念黨的85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和衡量標準?!蔽覀儜撜J真領會同志的這一重要教導,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貫穿各項國家戰略的主線,這些重大戰略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展開,掌握了科學發展觀,就掌握了理解和把握這些國家戰略的根本。由此,在實施各項國家戰略、并結合完成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共和國的強大、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