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讀后感

時間:2022-07-24 10:08:00

導語:水滸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滸讀后感

這個假期讀了《水滸》。

《水滸》說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聚義于梁山,后來向朝廷招安,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毒計的一個悲劇。看完全書我義憤填膺,本書要說的是“官逼民反”和忠義。

忠,就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盡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宋朝如此的堅持。這就是忠。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林沖之妻被高俅之子凌辱,但是寧死不屈,后來上吊自殺,這是堅貞不屈也是妻子對丈夫的忠心。現在這個社會中,能做到一個"忠"字,現下卻少之又少,甚至是難得一見,鳳毛麟角。

義字,有太多的內容了,《水滸傳》中的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無非為了一個“義”。所謂的“義”字當頭正有此意。眾位好漢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這個字,由此可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生命來譜寫。在

當今社會中,給人讓座這種情況已是少之又少,何況救人于危難的。。因為這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記得《水滸傳》大漢,有的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再有這樣驚心動魄的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舍身炸暗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體現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