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讀怎樣和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感悟

時間:2022-10-18 09:48:00

導語:老師讀怎樣和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師讀怎樣和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感悟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當清楚知道,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家庭教育是龐大的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合力的重要分力,與家長建立融洽的關系,進行友好的合作,是形成這一合力的基礎。那么怎樣和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呢?

1、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結果,使家長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干。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例如:有天,某個學生參與了打架事件,班主任老師盛怒之下叫來了家長,進而指責家長的失教之責,那個學生就站在那兒,目睹家長唯唯諾諾。此時,在場的老師已經無法勸解這個班主任,看著他離溝通的初衷越走越遠而束手無策。班主任發作完,家長就帶著孩子回家了。)這樣的教育會收到理想的效果么?學生需要尊重,家長更需要尊重。離開尊重就談不上平等,沒有平等哪里有心靈的無障礙的交融。當我們背離了尊重這個原則,剩下的只有對家長的訓斥和指責。而家長可能有兩種反映:一種是憤而離開;一種是忍氣聽完。我們慶幸的是剛才那個例子中正巧碰到后一種家長,但這種僥幸是多么不值啊!學生愛父母,他(她)不會允許別人包括老師對自己父母的不敬。因此,當我們不能尊重家長時,也必然傷害學生的心靈。當我們無法尊重家長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已經失敗了。

2、用教育理念來分析、說服家長。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并不見得對學校非常放心。當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有的家長會想:“這么點小事,何必興師動眾!”根本不去想,老師這樣要求的目的和良苦用心。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需要同家長交流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告訴家長怎么教育學生,還要說明為什么這樣做。當我們同家長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這些內容的時候,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他們會由反對、抵觸到支持、認同,這樣也就達到了我們交流的目的。如果沒有教育理念、目的、目標的交流,家長不知你怎么想,他怎么會放心,怎么會支持你?班主任在談話中,應始終能反映或體現我們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應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教師,是多么高尚的人(盧梭)”。他的孩子交給你,能使他放心。家長非常信任你!

3、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

與學生家長交流與溝通時,班主任應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公務員之家

總之,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鍵在于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攜手并進,為創造輝煌燦爛的未來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