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個人感悟

時間:2022-08-31 04:38:00

導語:讀紅樓夢個人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讀紅樓夢個人感悟

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一個是閬苑仙葩.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自卑情結正是自尊的體現,也是悲劇的開始。

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自卑、自尊、自憐在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爾今死去儂收葬,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思緒。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封建禮教前,自卑激發了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哭不是軟弱,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行動如弱柳扶風,嫻靜似嬌花照水。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香丘呢,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心中永遠的溫暖;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與常人不同,就是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命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