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仇和十年的個人體會

時間:2022-10-20 11:37:00

導語:讀仇和十年的個人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讀仇和十年的個人體會

讀完《政道-仇和十年》,我的感受是:仇和是一個在非常時期,執行了非常手段,取得了非常成就的非常之人。對我自己,就是要有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要有勇于承受壓力堅韌的品格,要有新思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思想,只要是為了廣大的人民群眾,再大的困難都愿意去戰勝。

從江蘇省沭陽縣委書記到宿遷市市長,十年時間,仇和以超常規手段,開創了中國體制改革的六個第一:第一個實行干部公推公選制度;第一個推行鄉鎮鄉黨委書記直選制度;第一個實施小城鎮改造;第一個推出“限桌令”約束“人情消費”;第一個動員全民招商;第一個把醫院、學校進行民營化改造。時代選擇了仇和,仇和也順應了時代。

仇和初到江蘇宿遷沭陽任縣委書記時,當時的沭陽是全國貧困縣之一。仇和面臨的是經濟發展非常困難,社會矛盾非常尖銳,官員貪污腐化非常嚴重,社會治安非?;靵y的局面。他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選擇隨波逐流,繼續在那個大染缸里面混一天算一天。僅憑1995年他曾被選參加“江蘇省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到美國馬里蘭大學學習,又參加中組部組織的高級人才研修班到哈佛大學學習這兩張金字招牌,只要不犯大的錯誤,仕途也將一馬平川;第二種是選擇做一個真正的實干家。找到阻礙沭陽發展的原因,并對此進行大膽的改革。當然,后者的困難和艱辛可想而知,也是一條政治上“風險”較大的道路。非常人的仇和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選擇了風險、選擇了后者。在《政道――仇和十年》這本書里,仇和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最深刻:“大不了把沭陽當作我的政治生命的終點!”。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壯,大有敢立潮頭唱大風的男兒氣魄,大有敢做弄潮第一人的無畏膽識。我們就應該擁有勇于接受挑戰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擁有干大事的氣魄。

自助者才能天助之,正人者需先正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去要求別人。為改變干部工作作風,仇和以身作則,率先拿起掃把打掃清潔做義務勞動,其他的干部坐不住了紛紛主動打掃清潔,短時間內讓沭陽由最臟的城市變成了衛生城市。修公路他自己不僅捐錢還親自戰斗在施工第一線,運土運沙,其他干部和群眾紛紛加入沒有絲毫怨言。每次開會和活動他總是準時到場,甚至一次他把堂堂一副縣長擋在了幾步之遙的車門外。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作為人民的公仆,真正去為人民服務,否則都是空談。連自己都不想干,還能指望別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自己做好了再去要求別人,才能做領頭雁。這是我在工作中最應該做到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開展工作。

改革要發展,思想要先行。在沭陽,仇和認識到阻礙社會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落后。因此,他毅然對沭陽發動了“天黑趕路,天亮進城”,“領先一步,勝人一籌”的“仇氏”思想改造。“壓縮餅干式的發展”,“跳躍式的發展”都是他實施發展戰略的手段,并始終把這一觀念灌輸于官員的腦海。一個沒有思想或是思想僵硬的人和一具木偶有何區別?思想僵硬甚至有時還會成為真正辦事人的絆腳石。只有把思想搞通了,辦起事來才會有想象力,才能去創新,才能真正發展。我們學習科學發展觀,正是為了解放我們的思想,改造我們的思想,更好的為發展服務。

要真正做成事,必須具有實干精神。沭陽在發展中,仇和為改變縣里公路少、破、舊的面貌,加速修路。面對修路資金缺口巨大,他不惜得罪全體干部,強扣工資,加重農民負擔,要求攤派和義務出工,甚至自己長期到工地上上沙上土,用一種極端的原始手段,為致富路打下了堅實基礎。仇和把招商作為第一政績,給全市的干部都下達招商指標,壓著、逼著干部去招商,完不成就走人?,F在看來未免過于激進,但就是這種實干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正是我們要學習的不怕困難不畏險阻的工作作風。世上從來沒一條平坦的路可以走,何況是在發展中“摸者石頭過河”呢,我們在先進的思想指導下,只有扎扎實實做好工作,辦一件就算一件,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執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如果這種創新能變成新的制度那更是一種“科研成果”。在沭陽、在宿遷、在昆明,仇和始終把制度創新和制度積累,當做重中之重來抓,并多次創新機制。僅以干部選拔制度中,如何確保“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而言,就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制度創新。為保證公眾在干部選拔中的知情權,率先搞起“任前公示”;為保證一般干部擁有平等的參與權,率先搞起“公推公選”;為保證一般干部的被選擇權,率先搞起“鄉鎮書記直選”;為保證民眾在干部選拔中的監督權,率先搞起了“勤廉公示”。這些制度上的創新,已經為省內、國內的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和樣板的意義,許多地方正在熱力推行中。我們自己工作中,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多思考,多觀察,多學習,結合實際情況,秉持機遇觀,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敢為天下先,力爭做開拓者,開荒者,努力為發展服務。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要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有遠見,有開闊的視界,有過人的膽識。要站在潮流發展的制高點,著眼未來,著手今天。他在沭陽修了80米寬的大道用于經濟開發,在當時窮困得連修條普通路都難的情況下,被一直懷疑甚至被說折騰,但20年后的今天證實了他當時的遠見,跟上了時代的發展。當很多地方因為當時的規劃不夠長遠發展受阻礙時,沭陽卻一路快馬狂奔。他被調任宿遷擔任市委書記時,由于宿遷市剛剛成立,基礎設施還非常薄弱,城市的發展還沒有很好的規劃。由于宿遷地理位置的限制,南北兩片有一條河流隔斷了城市的發展。仇和帶領宿遷市領導班子來到河流前面,他說要在這里修建五座寬50余米的高架橋,打通連接南北的發展通道。當時領導班子一致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并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仇和以他超前的眼界,非凡的膽識,通過黨員干部帶頭集資,上面爭取資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打通了阻礙宿遷城市發展的通道。從此,宿遷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

當然仇和不是圣賢,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也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他強行扣留干部工資,要求全縣人民攤派,限制大家的休息權等做法是不可取的。但仇和為什么成為一種現象和一種改革的力量,為什么他能持之以恒的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創新進取的激情,扎死苦干的干勁?只因為他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一切為了人民的發展?!熬犹故幨帯本筒慌卤╋L驟雨,只要有服務人民的公仆意識,只要有狠抓落實的決心,就一定能夠把事情做成。人民心中會永遠記得曾經有一位為他們辦實事的共產黨人。他超前的思想意識,不怕“權威”的否定,敢向腐敗者挑戰、敢于領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改革推進了社會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最好例證。他在發展中不尊重人權,不以人為本,正是為了將來發展了去實現“以人為本”。我們要做事就應該有必勝的勇氣,超凡的智慧,過人的膽識,要頂得住壓力,更需要不怕犧牲的精神。

改革需要勇氣,發展需要創新,更需要實事求是的實干精神。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相信,今后會涌現出更多“仇和”式的改革人物,在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