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

時間:2022-04-04 09:08:00

導語: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

第一條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為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從事社會體育工作,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社會體育指導員系指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凡符合條件,履行社會體育指導員職責者,均可根據本制度的規定,申請并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

第三條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分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第四條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守法律與社會公德,熱心社會體育事業,積極從事社會體育工作。

第五條申請授予技術等級稱號或晉升上一等級稱號者均應參加相應級別的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并具備下列條件:

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一)了解體育鍛煉和比賽的一般知識,初步掌握某項體育活動的技能傳授方法,能夠承擔基本的鍛煉指導工作;

(二)了解社會體育工作的一般知識,初步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方法,能夠根據計劃組織實施基層組織的社會體育活動。

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一)從事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二年以上;

(二)基本掌握體育鍛煉和比賽的理論與方法,能夠承擔某項體育活動的技能傳授和鍛煉指導工作并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

(三)基本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熟悉社會體育工作的特點,能夠承擔基層組織社會體育活動的計劃、實施和總.結工作并取得比較明顯的成績;

(四)具有指導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

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一)從事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三年以上;

(二)掌握體育鍛煉和比賽的理論與方法,能夠承擔某項體育活動較高水平的技能傳授和鍛煉指導工作并取得比較突出的成效;

(三)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能夠指導基層社會體育組織的工作并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

(四)具有指導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能夠進行社會體育的科學研究。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一)從事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五年以上;

(二)較系統地掌握體育鍛煉和比賽的理論與方法,在某項體育活動的技能傳授和鍛煉指導中取得顯著成效,或在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三)系統地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承擔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全國行業、系統的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或在全國性社會體育工作評比中獲得先進個人稱號;

(四)具有指導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在社會體育的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六條評審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的條件,可根據申請者的具體情況,分別在技能傳授、鍛煉指導或組織管理方面的掌握上有所側重。

第七條取得高等體育專業學歷的人員或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體育教師、非在職教練員從事社會體育的指導工作,申請技術等級稱號可不受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年限規定的限制。

第八條申請授予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應向當地體育行政部門或其委托的組織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的申請書;

(二)相應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業務培訓合格證書;

(三)所在單位或體育組織的推薦書。申請晉級者還需提交原等級證書。

第九條受理申請的體育行政部門或其委托的組織在審查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完全具備后,應提交有批準權限的體育行政部門或其委托的組織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有批準權限的體育行政部門應根據評審結論作出批準或不予批準的答復。申請人接到批準的答復后,應憑批件及時到當地的體育行政部門辦理登記子續。

第十條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批準授予權限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由縣、區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由地、市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國家級社會社會體育指導員由國家體委批準授予。

第十一條被授予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者,由批準授予的體育行政部門發給證書、證章。證書、證章由國家體委統一制作。

第十二條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按批準權限實行分級管理。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及其委托的組織,應確定主管機構,設立評審委員會,分級負責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考核、評審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三條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應依照下列規定從事社會體育工作:

(一)義務從事社會體育的指導工作。

(二)可以開展體育技能傳授、鍛煉指導、組織管理以及體育表演、體育咨詢等的有償服務,并可按照相應的技術等級稱號收取不同的報酬。

(三)在取得當地體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并經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后,可以開展經營性體育活動。

(四)可以應聘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擔任社會體育指導工作。

第十四條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跨地區遷移時,應按管理權限辦理遷出、遷入登記手續。在遷人的地區和工作單位,應承認其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并支持其按照第十三條的規定從事社會體育工作。

第十五條對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行政部門應予以表彰、獎勵或破格晉級。對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二十年(女子十五年),為社會體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推薦,國家體委批準,授予榮譽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并頒發榮譽獎章。榮譽獎章由國家體委制作。

第十六條凡連續兩年不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得申請授予高一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社會體育指導員違反第四條、第十三條(一)、(二)、(三)項的規定,給社會體育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由所在單位、有關的體育組織或體育行政部門對其予以批評教育,責令改過;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或觸犯刑法及有其他嚴重違法行為的,其所在單位或體育組織應報請有相應管理權限的體育行政部門撤銷其稱號,并收回證書、證章、榮譽獎章。

第十七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本制度的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經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十八條本制度由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