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時間:2022-02-07 05:16:00
導語:人才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業。21世紀企業發展更多依靠人才推動!持續發展的人才帶給企業更新的創造力、更高的績效以及企業應對競爭時代有能力保持的更廣闊視野。從此意義上講,此次評選關注的不僅是企業員工,更在企業自身。
企業如何打造人才競爭力,為自身、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在本次頒獎典禮現場,四位獲獎企業嘉賓就培訓、激勵、人才吸引等方面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培訓:工作過程即是成長
培訓不僅指課堂培訓、脫產培訓,在學習型組織中,培訓無處不在。為員工提供充分溝通、交流的氛圍與環境,將工作過程打造為學習過程,是衡量企業是否具員工成長價值的標準之一。
吳發沛:培訓是企業提供給員工的所有學習機會。在企業內部創造持續學習的良好氛圍,將機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非常重要。中集集團每年度召開的“創新獎勵大會”,獲獎人闡述所獲獎項技術創新原理,激發其他員工的創造性、新思維,也是培訓方式之一。
中集集團領導者十分重視員工成長。2000年,針對未來國際化綜合人才的需要,集團擬對企業核心骨干脫產培訓三個月。此想法遇到很大阻力,管理者反映,骨干抽調出去,生產怎么辦?中集專門召開三次總裁辦公會討論,由總裁親自決定,由此不難看出領導者對員工學習的堅決支持。事實證明,這批員工在企業目前發展過程中作用非常關鍵。
霍曉寧:高速發展的企業為有學習、成長意愿的員工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聯想為員工提供專業序列、行政序列不同層級的針對性培訓。通過“圓桌會”確定核心員工,有針對性深入培養。聯想將工作過程打造成員工學習、成長的過程,讓員工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管理者在任務下達時會明確員工工作目標,給予方向性指導,反饋工作績效,不斷提升員工能力、經驗。被證明不匹配目前崗位的員工依據其特點調崗。
陳鵬麟:海爾集團側重以員工培訓提升企業業績。首先,海爾大學與人力資源部共同推進員工“資格、資歷、資質”認定,明確員工目前能力、知識水平與崗位相符度,鼓勵員工積極主動彌補差距;其次,“輪值老師制”,由不同部門員工擔任,監督部門管理者按企業既定戰略推進工作;再次,每周固定時間召開高級管理人員會議,討論集團發展戰略、目標、業務流程,尋找失敗原因,分享成功經驗。
麻愛東:中興通訊從小作坊式企業發展為全球最具成長性的中等規模工業設備生產商,在通訊行業相對低迷時保持高速發展,其成長依靠的是員工,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過程。中興通訊將員工職業發展跑道分為管理跑道、業務跑道、技術跑道三類,所有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從事技術、業務工作、對管理感興趣的員工也可贏得管理職位機會,員工以此實現由底端到高端的發展,不斷更新職位階梯。
激勵:并非薪酬那么簡單
并非物質激勵方式才能起到最好效果。誠然,薪酬代表企業對員工創造價值的尊重與肯定,但在工作面前,員工首先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他們更需要肯定與認同。一個微笑,一個眼神,豎起的大拇指,讓員工知道:你在關注他,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麻愛東:激勵伴隨管理無時不在。中興通訊所有部門管理者到崗之初必須明確:一、管理者業績取決于團隊;二、管理者必須依靠所有員工達成目標。管理者定位不僅在于執行,更在于領導并激勵高效的團隊。
尊重員工想法,最大限度激發員工超常創造力。中興通訊最早的視訊產品由應屆大學畢業生提出,這一方案最終提交公司領導者手中。領導者并未忽視這一尚未成熟的建議,而是予以充分肯定,提供資源支持。這對該員工是極大的激勵,促使他近乎瘋狂地工作,最終拿出中國第一款商務視訊產品。
霍曉寧:激勵分為正向激勵、負向激勵。適當負向激勵可轉化為員工成長的動力,如“末位淘汰”制度。在聯想推行之初,面對朝夕相處的員工,人力資源部亦存有感情障礙。隨著制度的完善,員工潛能得以最大限度釋放,亦實現了自我發展。
吸引人才:打造組織人才競爭力
人才需要優秀的企業,企業亦需要優秀的人才。如何吸引合適的人才?對于企業來講,不能盲目學習他人做法,首先明確:員工需要怎樣的企業?企業需要怎樣的員工?所謂最適合企業的人才,是這兩個答案之間差距最小的那一個。
吳發沛:人才競爭力涉及企業文化、氛圍、發展歷史多個方面,與企業選聘人才價值觀亦緊密相連。管理者代表組織對員工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言而無信的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會降低。
陳鵬麟:員工是企業的細胞。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每名員工的健康和活力,把員工經營成自主創新主體——即SBU(策略事業單位),企業才能在市場中不斷創新發展,充滿競爭力。
麻愛東:企業要獲得人才優勢一定要有吸引人才的策略、留住人才的辦法以及人才發揮作用的機制。成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使企業擁有人才優勢,成為人才高地。中興通訊不僅提供給員工豐厚的待遇,高效的合作團隊、參與全球最先進通信技術領域研究的自豪感,更讓有志的人才留戀。人才加入企業只是開端,為人才提供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空間與環境,讓人才在企業內不斷發展,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