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形勢下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7-30 05:01:00
導語:關于新形勢下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總結了我黨八十年歷史經驗,緊密聯系我黨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現實狀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意義,是指導我們工作的行動指南。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做好企業青年工作,充分調動青年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企業團組織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隨著電力企業改革進程的加快,企業在產權形式、組織形式、經營機制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力體制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競價上網”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這表明電力企業的經營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共青團的工作也必將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青年思想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青年渠道的增多,青年務實性的增強,青年求知欲望的提高,思想教育手段匱乏等現象和問題,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如何克服困難,迎接挑戰,使企業共青團工作不斷適應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進步,努力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已是企業共青團組織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下面我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共青團工作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必須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企業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生力軍突擊隊作用
企業團的工作能不能得到黨政領導的認可,能不能在企業中發揮作用,關鍵要看團組織能不能有效地團結和帶領團員青年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檢閱企業團的建設,貫徹“三個代表”思想的最根本標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團結帶領團員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是企業團組織保持其先進性的必然選擇,是企業團組織光榮的歷史使命。
首先,要堅持牢固樹立服務企業中心工作的思想。改革發展的今天,黨的中心工作是搞好經濟建設,團的組織必須毫不動搖地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努力找準與企業生產經營結合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全方位、全過程、多側面、多層次地向生產經營滲透。在生產建設的實踐中,要團結帶領青年立足崗位,自覺奉獻,努力拼搏,在企業急難險重任務中展現風采。目前,在我們倚能集團公司團組織要緊密圍繞公司的管理,在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產品質量提高、市場開發等方面組織有效的勞動競賽、示范崗建設等活動,推進企業生產的發展。
其次,是廣泛開展為青年實際需求服務的活動。當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激烈而殘酷。青年處在這樣一個變革的年代,無論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擔負著沉重的壓力,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幫助和關懷。企業團組織能否有效地團結和帶領青年服務于企業的中心工作,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很大程度取決于團組織是否為青年進行了有效的服務。因此,服務青年的實際需求是服務企業中心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為此,企業的共青團組織要站在維護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切實抓好對青年實際需求的服務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同時,要積極贏得黨政領導的支持,制定有關保護青年利益,維護青年權益的政策,穩定青年職工,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的隊伍。
第三,是強化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進步和發展的無形資產,是增強企業職工向心力與自信心的肥沃土壤。青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對培育良好的企業精神,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共青團組織作為企業團員青年教育的主渠道,有義務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工作的范疇,為企業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團組織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要注重結合青年特點,發揮青年的特長,在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實踐企業精神,倡導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作文章。同時,引導青年做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的模范,帶領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志愿服務實踐,使青年人在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得到培養和鍛煉。
二、圍繞企業中心工作,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明確工作目標、轉變工作方式是現階段企業共青團工作的重點
1、解決好青年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引導青年在新形勢下樹立新觀念。
觀念的轉變是最艱巨、最關鍵、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變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和樹立的觀念很多,所以共青團組織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企業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引導帶領青年參與改革。為此,各級團組織要幫助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市場的觀念、競爭的觀念、效益的觀念、風險的觀念、營銷的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等,把自身的命運與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與企業共度改革難關。同時要加強對廣大團員青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教育。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自覺地在改革中經受考驗,大顯身手,煥發其主人翁意識,為改革大局服務,為經濟發展全局服務,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
2、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已成為共青團的工作目標。
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其性質決定了要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公司實體化建設,雖然在企業經營體制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但共青團組織的性質、地位和任務沒有因企業轉機建制而改變。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中,共青團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努力開拓新的工作領域,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信念、發憤學習、銳意創造、自覺奉獻,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為實現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斗,努力把青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因此,作為企業的共青團組織只有適時把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工作,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企業經濟建設主戰場,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站穩自己的腳跟,在企業轉機建制過程中發揮共青團組織應有的作用。
3、圍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展共青團的各項工作,必須從活動方式、工作方式上進行創新。
企業改革的根本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圍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展工作,應是新形勢下企業共青團工作的切入點。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的組織形式將發生很大變化,這對共青團組織參與企業經濟建設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效益、重科技、抓質量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主題,這既為共青團工作拓寬了領域,同時也要求團的工作從內容、格局和方式上進行調整,將是否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企業科技的進步,是否有利于企業產品銷售的加快作為檢驗共青團工作質量優與劣的重要標準。
在團的活動方式上要向開放、效益型轉變。市場經濟的特點是開放的競爭經濟,共青團工作只有適應開放性的特點,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要拓寬視野,主動適應新形勢,向八小時以內要效益,引導青工崗位成材;向八小時以外要影響,組織青工開展多種形式內容的社會公益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以新穎的活動方式、新鮮的活動內容把青工吸引到共青團周圍。
同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創新精神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動力。”“創新意識對我國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在參與企業經濟建設的方式上,共青團組織要培養青年的創新精神,提高青年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企業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團結帶領青年立足企業經濟建設主戰場,創造性地開展團的各項活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勇于創新是現代企業對青年一代的基本要求。共青團組織要進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扎實有效地開展"號、手"活動、導師帶徒活動、青年科技創新活動,培養青年的敬業精神和愛崗意識,從根本上提高他們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能力和科技創新意識。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活動的創新,把青年凝聚在崇尚科學、求知奮進、提高素質的旗幟下,形成以各種新知識、新技能、新科技為主要內容的學習熱潮,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促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把活動真正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推動企業的發展,使共青團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在企業中得以充分體現。
總之,面對當前形勢,機遇與競爭并存,而機遇的把握,競爭的優勢來自自身素質,所以提高自身素質對青年來說是當務之急。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具有學知識、練本領的強烈愿望,作為共青團組織只有打破“就團論團”的舊模式,結合團的特長,針對企業特點,把握時代脈搏,發揮團的優勢,不斷開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徑,采取新舉措,總結新經驗,才能在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