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0 04:05:00
導語:龍頭企業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情況;經驗與做法;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采取的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我鄉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力度逐年加大、抓品牌,建企業,強力推進富民強村工程、抓政策,搞扶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抓基地,擴規模,為企業做大做強奠定基礎、抓協調,重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企業總體規模還不大、企業聯結帶動力還不強、企業貸款融資相對困難、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分類別、分層次,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創造更加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寬松環境、推進農業產業化企業的體制創新、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融資渠道、加快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強大支撐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縣*鄉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建基地、樹典范,育企業、強龍頭,有力地推動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
一、*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情況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我鄉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力度逐年加大,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張家口市香宇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縣民利生豬交易市場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為骨干,一批小企業為補充的農業類企業群。據統計,截至目前,全鄉共有農業龍頭企業6家,其中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的企業有4家,2009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200萬元。
二、經驗與做法
*鄉在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抓品牌,建企業,強力推進富民強村工程。近年來,我鄉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經濟發展思路,把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工作作為推進富民強村工程的重要工作來抓,強化品牌意識,積極融入農業經濟大市場。2007年民利生豬交易市場被評為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并注冊了“王玉莊”牌生豬商標,2009年*縣富民養殖場被列入市級鮮活生豬儲備基地,從而提升了全鄉養殖業的品位,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全鄉富民強村的步伐。
2、抓政策,搞扶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了加快龍頭企業的發展,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的優惠政策。一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依托基地發展生產,企業用地按照農業生產用地方式租賃,實行二次流轉,從農民手中轉租,進入民營經濟園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占地收費給予最大優惠。二是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入園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享受園區的優惠政策,不在園區內的,由鄉村協調做好水、電、路三通,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三是對科技含量高、對農民致富帶動作用大的項目給予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通過利益導向和政策扶持,充分調動了龍頭企業家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企業的發展。
3、抓基地,擴規模,為企業做大做強奠定基礎。在農村和農業工作中,我們按照“基地化帶動、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努力抓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走好了“基地+農戶”發展路子。近年來我們著力抓好三大農業基地建設,即以*、安靜莊村為中心的前茬大蒜后茬豆角,以龍池屯、賈賢莊為中心的鮮食玉米,以第七屯、第八屯為中心的爆粒玉米,以張貴屯、趙家梁為中心的西甜瓜種植,面積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為農業發展打造了新的平臺。同時我們還在王玉莊、*2個規模養殖園區的基礎上,又規劃興建了新羊屯、賈賢莊、趙家梁3個養豬園區。現在,全鄉年生豬飼養量達到10萬多口,年出欄8萬頭,僅此一項可增加農民收入5000多萬元。通過積極抓好基地建設,實現了農業的規模發展,帶動了群眾的發家致富。
4、抓協調,重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不斷加大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全鄉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達3500多萬元,完成土地整理5000畝,修連村路3條15.6公里,道路硬化115公里,新打機井28眼,維修配套機井44眼,修防滲渠(管)3.5萬米,興建養豬園區5處,建特色大棚116個,培育了暖棚養豬、鮮食玉米、西甜瓜種植等農業主導產業,為農業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二是培育發展專業合作社。我們把扶持專業經濟合作社作為提高農民市場組織化程度,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來抓。截至目前,全鄉成立各類農業經濟合作社6個,吸納會員496人。三是提供跟蹤式服務。為了給農業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我們成立了專門服務隊伍,為他們提供“跟蹤式”服務,全力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的引進、安置、手續辦理、關系協調等工作,同時抽調林業站、土地站等部門的同志組成科技服務隊,深入到田間地頭為群眾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切實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三、*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農業龍頭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推動了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而且直接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但是,農業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常受著一些因素困擾,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企業總體規模還不大。近年在政府的關注和扶持引導下,全鄉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加大,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但由于行業特點所限,大多農業企業發展的前期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輕農意識,使得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不快,企業總體數量不多,與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中真正上規模、上檔次的較少,不適應現在市場經濟發展和農業、農產品競爭日益加劇的需要。
2、企業聯結帶動力還不強。多數農業龍頭企業習慣于自我發展,與普通農戶的聯結并不緊密,帶動力也不是很強。“訂單農業”和“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雖然在少數企業和農戶間有所推動和發展,但還未能大范圍有效推廣。農業龍頭企業普遍存在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松散現象,還沒能真正體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關系。
3、企業貸款融資相對困難。民營農業龍頭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農產品多為一次性收購,全年加工,資金占用量大;而農產品生產銷售周期長,資金周轉慢,農業生產風險相對較大,回報率較低。許多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投入,緩解資金壓力,大多采取租賃土地和廠房的形式經營。在企業申請貸款時,銀行需要實物抵押,而“農作物活口”又不能抵押,使得企業特別是種養類農業企業貸款陷入困境。
4、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科學技術含量不高、科技投入相對不足的問題。不少農業生產企業只是生產上達到了一定規模,但技術上還依靠著傳統經驗,大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也只是中低端產品,產品檔次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四、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我認為,*鄉培植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要走以特色參與競爭求的路子,立足特色優勢,培植特色產業,解決有優無勢的問題。要創一批名牌產品,拉長一批產業鏈條,形成幾大產業群,由此帶動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1、分類別、分層次,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必須從實際出發,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和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立足市場和資源,統籌規劃,突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采取或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需遵循如下原則:一是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需求,確立主導產業,扶持龍頭企業;二是科技支撐原則。把科技進步和創新貫穿于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以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形成有利于開發、成果轉化、推廣的新機制;三是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重點支持機制好、產品競爭力強、為農戶提供系列服務、與農戶利益關系穩定密切、帶動面廣、出口創匯多、采用高新技術的龍頭企業;四是突出區域特色的原則。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實際,注重開發優勢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2、創造更加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寬松環境。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既要看到本區域與區域外相比,其資源具有特色和優勢的一面,又要看到在區域內甲地與乙地資源趨同的一面,這樣才能有利于龍頭企業的發展。首先,對農業產業化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可行發展規劃;其次,對農畜產品市場行情和趨勢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和,建立市場信息招商制度,開拓更多的信息渠道;第三,宏觀調控手段要到位,引導方向明確,扶持措施得力,限制措施要堅決;第四,組建行業合作社,通過行業的自律行為和市場手段、經濟手段,從根本上杜絕惡性競爭,建立有序競爭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對龍頭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堅決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保護龍頭企業的合法權益。
3、推進農業產業化企業的體制創新。一是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通過各種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可靠的供需關系。二是堅持多輪驅動原則,打破所有制界限和地區封鎖,堅持誰有能力誰發展,誰有本事誰牽頭,誰當龍頭扶持誰。三是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租賃等形式,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四是要充分尊重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大膽探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途徑。要在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村合作經濟形式、農戶公司化等農業產業化的其他實現形式,調動他們發展龍頭企業的積極性。
4、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融資渠道。一是發揮農民興辦農業產業化企業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投資的積極性。二是協調部門,解決產品有市場前景而資金短缺的問題,給予貸款利率扶持,必要時可推動銀企合作,進一步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良好金融環境。三是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四是引導農業產業化企業完善自我積累機制,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5、加快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強大支撐。圍繞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使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膽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改造提升一批企業,擴大生產能力,使其做大做強,真正成為龍頭。
6、加強引導和服務。一是加強好龍頭企業指導和服務,走市場引導生產、企業適應市場、政府支持企業的路子。二是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區,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采取綜合配套措施,打造典型,樹立樣板,典型引路,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發展,做到興一業富一方,抓一品富一片。
- 上一篇:實現旅游產業化基本理論研討論文
- 下一篇:健全完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