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取消后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法

時間:2022-11-14 11:15:00

導語:農業稅取消后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稅取消后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法

##縣地處五嶺北麓,瀟水源頭,位于湘、粵、桂三?。▍^)結合部,是某省省的南大門。全縣總面積**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萬畝,耕地面積*萬畝,人平耕地*.*畝,共轄*個鄉鎮,*個林業采育場,**個村(居)委會,總人口*萬。全縣林地面積**多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積量**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是一個林農參半的全國重點林業縣之一。

**年,##縣開始全面貫徹實行對農業稅全免的扶農、惠農政策。取消農業稅后,作為一個林農參半的林業大縣,免征農業稅后,農村工作應該怎么管?鄉鎮干部干什么?鄉鎮工作的重心往哪里轉?*月份,我帶領有關人員圍繞這些問題,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現場查看等形式,在全縣*個鄉鎮的*個村進行了為期*余天的調研。調查顯示,政府取消農業稅后,與之衍生相伴的一些新動向和新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加以研究解決。

一、全縣免征農業稅前后的基本情況

免征農業稅前,**年,全縣農民負擔農業稅、三提五統各項集資等稅費總額**.*萬元,人平負擔*.*元,畝平*元,**年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業稅**萬元,按**年底*.*萬農業人口計算,農民人均負擔*.*元,畝平*.*元,較改革前人平減少*.*元,減幅*.*%,畝平減少*.*元,減幅*.*%,**年農業稅全免,總額**余萬元,人平*.*元。

二、農業稅取消后的新氣象

(一)農民負擔有效緩解。免征農業稅后,國家與農民之間分配關系由過去的“多取、少予”開始向“多予、少取”轉變,**年全縣農民人平直接減負*.*元,加上糧食直補資金**萬元,良種補貼**.*萬元,農民人平減負*.*元。全額免征農業稅,杜絕了一切向農民伸手的借口,堵死了向農民搭車收費的路子。調查對象中,均未出現收費現象,基本實現了“零負擔”。

(二)干群關系得到改善。免征農業稅前,鄉村干部強制征收和暴力征收時有發生,干群關系緊張,直接導致了農村非穩定因素的增加。農業稅全免后,職責發生轉變,鄉鎮干部的工作方式也隨之而變。鄉鎮干部在工作形式上,從過去“索取型”向“給予型”轉變;工作職責上,從“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從過去向農民“要錢、要糧、要命(計生)”的矛盾焦點中解脫出來;群眾關系上,從“油水關系”向“魚水關系”轉變,受到農民的歡迎。*%以上調查對象對免稅后的鄉鎮政府表示滿意。

(三)種糧積極性得到提高。免征農業稅后,加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不斷落實,農民種田積極性大大提高。棄田拋荒的少了,復墾耕種的多了;粗放經營的少了,精耕細作的多了;撂荒面積減少了,種田大戶增多了。**年水稻種植*.*萬畝,同比增加*.*萬畝;烤煙種植*.*萬畝,較上年增加**畝。

三、農業稅取消后面臨的新問題

(一)鄉鎮及村組干部的角色轉換尚未及時到位。

*、思想觀念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收稅,能把稅費收齊就是最大的成績,其他行政職能逐漸弱化。現在沿襲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取消了,鄉鎮工作*%—*%的工作對象沒有了,鄉鎮工作人員人浮于事的現象更加突出。調查中,*%以上干部認為“農民全部減負,干部如釋重負”、“農民種田不交錢,農村工作何去何從”。免稅后,鄉鎮干部幫助農民抓調整,首先就喪失了動力機制,因為農民收入增長的快慢跟鄉鎮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沒有直接的利益聯系。除計生工作外,鄉鎮干部大都產生了盲目感,對農業稅取消后的工作心里沒底。*、工作方法不適應。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土地經營權進一步明確,各項政策深入人心,農民的經營主體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單純靠行政命令開展工作已沒有了市場和空間,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意義。涉及到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工作方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搞好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等問題,*%以上鄉鎮干部表示心里沒底。*、發展思路不適應。農業稅費一直是鄉鎮賴以運轉的財源,農業稅取消后,雖然有基本相當的轉移支付,但轉移支付是一個定數,只能維持鄉鎮基本運轉,根本談不上償還債務、發展公益事業等。農業無稅,鄉鎮財源何來,怎樣發展?這對于長期習慣就農業農村抓農業農村的鄉鎮決策者來說,是最大的難題。有的鄉鎮領導反映說,農業稅取消后,就發展思路角度來講,鄉鎮干部的擔子不輕反重。